周一丹
摘要: 隨著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包括區塊鏈等技術不斷被使用,銀行與外部、與客戶的關系已經發生重大的變化,銀行的信貸業務已不再是僅僅靠自身就能做好。作為地方性城商行,數據、建模技術及直接線上獲客都存在短板,僅靠自身力量,難以實現高質量的建模和點對點的客戶識別及精準營銷等工作。該文從地方城市商業銀行視角出發,以云南省城商行開展聯合貸款業務為研究對象,對地方城商行如何開展聯合貸款進行分析。
關鍵詞: 地方城商行 聯合貸款 科技賦能
一、聯合貸款發展的背景
所謂“聯合貸款”,指的是銀行與掌握有一定信息技術以及相關場景客戶數據的公司、平臺合作,對一些客戶提供融資信貸的一種業態。隨著經濟下行,銀行資產荒、獲客難、風控措施單一已經成為信貸發展的最大瓶頸。“得流量者得天下”,在優質資產稀缺的當下,互聯網平臺擁有流量,但缺乏放貸的資格或資金;而在經濟下行壓力、利率市場化、金融脫媒等大背景下,銀行的資產配置逐漸向零售端傾斜,尋找具有海量用戶的場景。兩者一拍即合,助貸及聯合貸款興起,尋找擁有各類場景的互聯網平臺公司進行合作似乎變成了銀行的“救命稻草”。
2014年螞蟻金服推出聯合貸款產品螞蟻借唄后,微粒貸、平安普惠、百度、京東數科等聯合貸款產品相繼推出,目前整個聯合貸款市場規模已經達到約2萬億元,涉及數百家金融機構。其中,螞蟻金服、微眾銀行、平安普惠規模合計占到市場的90%,其余10%左右的市場被新網銀行、京東數科、百度、消費金融公司等第二梯隊的機構占據。從出資方來看,中小銀行、信托公司是聯合貸款業務最積極的參與者。股份制銀行中,曾經以對公業務為重的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相繼與阿里、騰訊等互聯網機構展開合作。大量的城商行更為踴躍,天津銀行、貴陽銀行、江蘇銀行等,借助聯合貸款模式,個人消費貸款金額突增,其中天津銀行先后與新網銀行、螞蟻金服、蘇寧金服、度小滿金融等機構達成合作,個人消費貸款增幅將近700%。
二、地方城商行開展聯合貸款的意義
總結經驗,對于線上貸款業務來說,擁有充足的、長期穩定的有效數據來源既是網貸業務建模和控制風險的關鍵,同時也是發現和營銷客戶做大規模的關鍵。作為地方性城商行來說,因缺乏專業的科技隊伍建設,數據和建模技術是制約自營網貸發展的短板,所以僅靠自身力量,難以實現高質量的建模和點對點的客戶識別及精準營銷等工作;其次,地方城商行借助第三方技術和數據優勢,優化和完善城商行線上消費金融業務是目前較為可行和實際的途徑和方法。
以云南省城商行富滇銀行與美團點評合作的業務為例。美團點評是距離C端客戶最近的交易平臺,業務覆蓋吃喝玩樂全場景。通過新到店、新零售、新旅行、出行等四大消費場景,多渠道用戶觸達,擁有商戶平臺、營銷平臺、數據平臺、金融平臺等四大共享平臺。在云南擁有1300萬交易用戶,商戶超萬家,每天千萬級的真實交易數據。富滇銀行與美團點評合作聯合貸款的意義在于:一是美團點評擁有的C端客戶和商戶的諸多真實交易行為,將為富滇銀行帶來海量的客戶真實交易數據,這些數據將為銀行帶來大量客源。同時,美團用戶中20-35歲群體高達71%,他們有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提前消費需求,將為銀行帶來眾多的優質中青年新客戶;二是合作將快速擴大銀行消費金融業務規模,迅速提升信用卡發卡量,為消費金融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三是與真實消費場景平臺方進行合作,是城商行距離C端客戶最近的一款系列產品,對銀行如何運用真實場景數據建立行內風控模型,將是一次有益和大膽的嘗試,并積累一定的經驗。
由此可見,地方城商行開展聯合貸款可以短時間內實現利潤和規模雙增長,合作模式在短時間內成為有效的補充力量和創新力量。在目前來看,聯合貸款模式似乎是“雙贏”,特別對于城商行來說,該模式利潤短期內增長迅猛,不良率又極低,一方面可以補充自身科技上的短板,還能在控制不良率的基礎上贏得收益,但不容忽視的是,隨著聯合貸款規模逐漸增大,一些風險隱患逐漸凸顯。
三、地方城商行開展聯合貸款的主要風險點
(一)未出臺全國性的監管規定
聯合貸款的極速擴張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關注,雖未出臺相關管控制度,但多地監管部門在窗口指導時均強調“核心風控不得外包”,因為如果銀行端將核心風控外包,意味著貸款風險管理未能盡責。但何為銀行“核心風控”?在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搭載產品轉型的過程中,如何界定風控外包的邊界?在監管沒有明確相關邊界的情況下,部分城商行相繼出現發展聯合貸款不夠審慎,風控措施流于形式,而互聯網巨頭擁有相應的場景、數據和模型,確實為大數據風控提供了全新的模式,但部分小型城商行高度依賴互聯網巨頭使用它們的資金,出資比例從80:20到99:1,甚至在合同協議中簽訂通過率最低要求等情況,城商行為保通過率,造成了一定風險隱患。
(二)突破地方城商行屬地監管原則
聯合貸款的出現讓銀行傳統信貸業務模式悄然轉變,銀行零售業務趨向批量化發展,而地方城商行借助互聯網平臺得以快速發展異地業務,這意味著,地方城商行不再僅服務其所在地的客戶,而有了服務全國客戶的可能性,這實際上突破了地方城商行風險分類、屬地監管等原則。
(三)一定程度存在數據“黑匣子”
銀行風控的核心是數據,中小銀行往往缺乏數據,即使有客戶基礎,也不敢貿然開展一些金融服務。而城商行很難采集其他省份的數據,特別是對公業務,客戶樣本少,難以進行建模及模型迭代,在金融科技賦能的過程中,相對于互聯網巨頭處于弱勢地位。一些互聯網公司的核心數據仍然是個“黑匣子”,數據的來源和使用的合法合規性、數據的有效性,對于城商行來說均是缺乏規則的黑箱操作,雖部分互聯網公司在業務合作階段會返回一些字段給城商行進行風控驗證,但由于地方城商行風險偏好不同,而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大多都是標準風控數據,很少加入地方性風險偏好字段,一定程度導致返回字段缺失,不利于地方城商行進行風險管理。
(四)缺乏數據合法采集使用的有效機制
客戶的數據,其權利應屬于客戶自己,只有經過加工的二次數據,才屬于機構可以獲取的數據,在數據共享的同時,部分導流的互聯網平臺數據來源存在一定法律瑕疵,甚至有違法獲取數據、侵犯個人隱私的嫌疑。近期,從杭州、深圳開始一波監管風暴,席卷了不少大數據風控服務商,而北京銀保監局也嚴禁金融機構與以“大數據”為名竊取、濫用、非法買賣或泄露客戶信息的服務商開展合作,進一步強調了客戶數據安全性。
四、對策建議
(一)建章立制,出臺政策
各地監管部門雖相繼針對聯合貸款對銀行及互聯網合作機構進行窗口指導,但是貸款從客戶篩選、調查、授信、簽約、放款、支付、跟蹤、回收全流程,均涉及風險合規管理要求,而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銀行,對聯合貸款的業務規范,依然基于舊規,到底是哪個流程不能外包,目前還未有相關的細則。要想合規開展聯合貸款,應出臺相關監管制度,劃分金融機構與互聯網機構合作的權責界限,明確風控外包的定義,建立聯合貸款業務叫停機制、業務監管機制等。
(二)搭建聯合貸款風控要求
多數地方監管部門認為,無論是通過線上還是線下開展信貸業務,無論采取何種技術管理貸款,均未改變其金融屬性和風險本質。聯合貸款模式存在高度依賴互聯網機構的數據、模型的情況,在開展聯合貸款業務時,仍應尊重金融業務的風險規律,提高效率不等于降低風險。一是應按照本行風險偏好出臺響應聯合貸款風控制度,明確貸款“三查”不外包,規定聯合貸款銀行最高出資比例;二是落實聯合建模機制,將合作機構提供的數據或信用評分與行內自有風控措施進行交叉驗證后,由銀行端作出授信決策;三是優選業務場景,縮減無場景現金貸規模,優先支持貸款用途明確的客戶。
(三)完善征信基礎設施,降低共債風險
落實網貸數據接入央行征信系統途徑,檢閱個人公債數據,進一步推進“百行征信”的落地,統一金融機構、互聯網機構上報人行征信口徑,并按照統一算法算出征信分及征信報告,在此基礎上增加對個人負債及杠桿率的限制,從貸款源頭控制個人過度負債的可能性。
(四)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措施
聯合貸款服務群體多為低收入人群、小微企業等,這類群體通常缺乏金融專業知識及經驗,風險認知水平和貸款償債能力相對較弱,同時,聯合貸款交易模式一定程度模糊了利率定價、客戶權責等問題,容易導致信息不對稱。為合規開展聯合貸款業務,地方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措施,明確約束金融機構及互聯網機構有效遵守誠信借貸、公平債務催收、信息披露、消費者保護等監管規則。
參考文獻:
[1]楊凱生[1].關于“聯合貸款”和“助貸”業務發展中的問題思考[J].
[2]吳紅毓然,胡越.2萬億聯合貸款挑戰[J].財新周刊.
[3]李文紅.金融科技的發展與監管[J].財新周刊.
作者單位:富滇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