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打破陳規,這些“牛”期刊是怎么做到的?

2020-01-14 13:32:28黃祺
新民周刊 2020年48期

黃祺

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在中國科技期刊上發表了大量有關新冠病毒的論文。陳薇教授一篇孕婦感染新冠后免疫反應研究論文也在EMI 上發表。

散、亂、雜——長久以來,中國科技期刊整體發展情況給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因為期刊水平不高,中國科研工作者更青睞海外權威期刊,做出好的科研成果,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投向海外。

不過近幾年狀況有了改變,一批中國科技期刊嶄露頭角,無論是客觀的影響因子,還是國際同行的評價,都可以說明這些期刊在各自領域有了不錯的影響力。

《新民周刊》近期采訪了幾份“牛”期刊的主要負責人。從這幾份期刊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到,突破陳規,是他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舊的辦刊理念、機制和方式,曾嚴重限制中國科學期刊的發展,這些“試吃螃蟹的人”的經驗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示。

新冠研究首先想到它

“Taylor & Francis Group(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是世界最大出版公司之一,旗下2500家雜志。開放獲取(Open Access)期刊中,2020年上半年閱讀量最高的10篇文章,我們EMI竟然占有6席。”不久前,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國際疫苗學會前主席盧山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了這個讓他引以為傲的消息。

盧山教授提到的EMI,全稱是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中文名為《新發微生物和感染》。EMI創刊于2012年,是中國內地第一本完全由民間創辦的國際醫學專業期刊,由復旦大學教育部/衛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聞玉梅院士牽頭發起創建,是一本根植于中國并覆蓋全球的英文期刊。創刊僅6年時,EMI的影響因子就已經超過6分,這樣的發展速度在中國的學術界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EMI涵蓋了病原微生物及感染的病原學、免疫學、流行病學、疫苗學、臨床與實驗醫學及抗微生物制劑及耐藥性等內容,而如今給全球帶來嚴重影響的新冠病毒,正是這本期刊關注范圍。

作為雜志主編之一,盧山教授的2020年異常辛苦,雜志收到超過1800篇投稿,他要進行初篩和最終的把關,工作量非常大。另一方面,看到眾多科學家把關于新冠的重要論文投給EMI,盧山又非常欣慰。

“疫情初期很多重要的臨床發現,科研工作者都選擇第一時間把論文投給我們發表。比如香港大學袁國勇教授關于病毒人傳人的研究;北京協和醫院李太生教授從新冠肺炎患者的肢端血栓等現象發現自身免疫紊亂與新冠肺炎患者凝血異常密切相關等等。后面這個研究導致啟用適當抗凝治療,大大減少新冠重癥病人的死亡率,很快成為世界各國醫生在救治新冠肺炎病人時借鑒采用的標準方案,體現中國醫學界對世界新冠防治的具體貢獻。陳薇教授一篇孕婦感染新冠后免疫反應研究論文也在EMI上發表。鐘南山院士、陳化蘭院士、高福院士、王福生院士這些國際一流的中國重量級專家的研究新作,也常發表在EMI上。”盧山教授向《新民周刊》介紹。

0.689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不久前發布的《2019 中國科技期刊圖書相關指標》顯示,2018 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為 0.689。

2012年創刊時EMI 舉行了小小的儀式。

中國人口基數大、患者數量多,擁有龐大的臨床數據。這些年中國的臨床科研常有受人關注的成果,但遺憾的是,過去中國學者的好論文更多的還是刊登在《新英格蘭雜志》《柳葉刀》等期刊上。

2011年一個秋日下午,聞玉梅院士與盧山教授、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聞院士過去的學生章曉冬醫師,相約在聞院士家附近的一個小咖啡館見面,聞玉梅院士提出:是時候創辦一本中國科學家自己主持的,具有國際水準的微生物及感染病領域的英文雜志。后來聞院士的學生、美國微生物診斷專家湯一葦教授與復旦大學病毒學家袁正宏教授都以啟動者的身份參與了最初期EMI的組建。

《新民周刊》2018年采訪聞玉梅院士時,她詳細介紹了創辦EMI的幾個原因。她說,首先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是很多新發傳染病的起源地,如果這些地區科研上的新發現能夠早一點公之于眾、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重視、促進進一步的研究、為疾病防控提供依據,將對全世界公共衛生和健康事業帶來益處。其次,EMI集合了微生物學和感染醫學,即基礎和臨床兩個專業的內容,有跨界研究的優勢。如果由科研院所或者高校主辦期刊,兩個專業很難合二為一。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聞院士希望這本期刊能夠給包括中國科研工作者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科研人員更大的舞臺,讓他們有機會向國際學術界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有一些科研人員向我訴苦,某些國外雜志,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論文比較‘苛刻,等候很長時間才能刊發。國際學術界這種有失公允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期刊,希望給這些科研人員更多的機會。”

如今回頭再看,EMI已經超過創刊者的預想的目標,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EMI體現出“瞭望者”的作用。

EMI的初始辦刊資金來自一家民營企業,聞玉梅院士說:“作為一份民間創辦的雜志,我們有很強的自主性,可以對論文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受任何‘關系的影響,在稿件把關上可以做到更加客觀、謹慎和嚴格,這樣的形式我認為非常好。我們珍視來之不易的品牌影響力,因此會嚴格地把控質量,雜志的影響力就是從論文質量上來的。”

除了“民間”這個特征,EMI一起步就站在國際舞臺,按照國際期刊辦刊規則運作。期刊最初的出版機構是NATURE Springer出版集團,現在是Taylor & Francis Group,而這兩家都是世界頂級的學術期刊出版集團。盧山教授介紹,出版社對如何管理學術期刊有豐富的經驗,他們負責論文的質控、排版、印刷、發行等事務,而EMI的主編、副主編和編委成員則具體負責文章的收集,內容的審讀和組織同行評議等。

疫情期間EMI刊登了不少重要論文。

盧山教授向《新民周刊》表示,如果辦刊目標是要辦國際化的、世界頂級的學術期刊,那么從編委、審稿人等團隊就要國際化,這是一條重要的經驗。EMI的編委會成員包括海內外的優秀華人科學家,也有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士級別的非華人國際專家,現在每年發表的文章中,來自歐美的比例也不斷增加。尤其EMI今年發表了多篇來自非洲國家新冠疫情的文章,得到國際學術界的矚目。EMI正在真正成為一本國際知名專業期刊。

2.582 184 種具有 JCR 指標的中國科技期刊平均影響因子為 2.582,位列世界第 6;平均總被引頻次為 2213 次,位列世界第 20。這表明我國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水平的確有了明顯提升。

作為活躍在美國學術界、特別是在疫苗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華人科學家,談到中國高水平科學期刊很少的情況時盧山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只有41年,科研事業起步較晚,如果把時間因素考慮進去,這些年中國的科學研究和科學期刊的發展應該說不算慢了,中國科研事業比40年前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到了現在這個階段,中國的科研工作需要做得更扎實、更精細,如此才可能出現一流的科學期刊。“任何事從0到1很難,中國的高水平科學期刊近些年實現了從0到1的進步,接下來在領頭羊期刊的影響下,相信會有更多的期刊水平提升,獲得國際認可。”

轉企出版社的涅槃

說到多元化的辦刊機制,中國激光雜志社的成功轉型并辦出高影響力雜志,是一個值得書寫的故事。

在光學界,來自中國的英文期刊Photonics Research《光子學研究》這些年備受矚目,它在世界光學97本期刊中排名第十。《光子學研究》的出版機構是中國激光雜志社,中國激光雜志社由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國光學學會共同投資成立,擁有7本中、英文學術期刊,是國內最大、全球第三的光學期刊出版單位。雜志社目前有3本期刊被SCIE數據庫收錄,3本期刊被EI數據庫收錄;自主建設的中國光學期刊網,致力于對光學文獻的深度挖掘和快捷傳播;光電匯產品導購網站正朝著光電行業的阿里巴巴的目標而努力。

中國激光雜志社團隊。

談起當年轉制為企業,中國雜志社總經理楊蕾感慨萬千。

她介紹,轉制之前辦期刊的團隊所在的部門叫信息中心,當時在科研院所中是一個不太受關注的部門,和那個時代很多科研單位一樣,信息中心甚至成了安排家屬就業的部門。

2009年12月,信息中心的出版團隊從事業單位中剝離轉為企業。走出這一步需要巨大的勇氣,迄今為止國內學術期刊出版機構轉企的總共只有兩家,另一家名為中國科學雜志社。

楊蕾說,改制之前事業單位里限制比較多,這阻礙了學術期刊辦刊者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工作效率也不高。“層級管制太多,束縛了手腳。轉制之后工作內容專注在了學術出版上。”

轉企以后,編輯團隊也經歷了適應期。從“單位”出來的人,首先要適應崗位和薪酬制度的改革,薪酬制度重新設置,細化到一個編輯每個小時能干多少活,責任編輯拿多少錢,部門主任拿多少錢。“效率”二字在改制后高懸在每個員工的頭頂上,楊蕾明顯感覺到員工們有了壓力,她自己也壓力重重。

來不及給自己太多的過渡時間,轉制第二年,楊蕾和團隊就開始討論如何辦出高分雜志,這個想法不僅是董事會的要求,也是團隊生存下去的必選之路。“咱們作為獨立法人要在市場上立足,就必須要有高影響力的期刊。”

辦刊要找人、找錢,楊蕾去找專家談,談一個好的辦刊方向,然后去籌措辦刊經費。錢是自己籌來的,大家都特別珍惜、干勁十足,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如果雜志辦不好,錢就會賠進去。

中國激光雜志社出版的“明星”期刊。

除了《光子學研究》這本偏重基礎研究的期刊,中國激光雜志社另一本關注光學重大工程的期刊《高功率激光科學與工程》創刊于2013年,也備受全球高功率激光領域學者的推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時,評獎委員會撰寫的介紹文章里,引用了《高功率激光科學與工程》于2015年發表的一篇綜述。

要說轉制給一個出版社帶來怎樣的改變,楊蕾認為《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雜志起死回生的過程最有說服力。轉制之前,創刊于1964年的這本老雜志已經走到彈盡糧絕的地步,眼看就要“關門大吉”。改制后,編輯部對雜志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為了讓雜志內容吸引人,以新自建的編委團隊,匹配的編輯團隊為核心,大家不斷討論、調整、加班加點優化,內容緊跟行業動向,每期都要求做出漂亮的封面。“事在人為,大家都很拼。幾年以后,《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影響力慢慢上來了,不僅成為國內中文核心期刊,還被ESCI收錄。”

曾經無人投稿的雜志,如今從月刊提速成半月刊,從發文量來看,已經是國內光學界第一大刊。今年中科院設置了面向中文期刊的基金,該刊力挫群雄,在60本期刊排行榜中名列第8,順利地入選了項目,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影響力的一步步提高讓楊蕾和團隊有了更多的雄心壯志——希望國內更多的光學領域期刊提升質量和影響力,形成中國光學期刊矩陣。在中國激光雜志社的領銜下,全國幾乎全部同行期刊都加入了“中國光學期刊聯盟”,聯盟成為國內專業期刊集群化發展的范例。一位院士曾問楊蕾,你們做的聯盟到底對促進光學期刊的發展起到什么作用?楊蕾用2組數據來回答:2013年全國光學界只有1本英文期刊,而現在已經有13本;同樣,2007年,只有3本為SCI收錄,而現在已有10本被收錄,這就是大家通過聯盟抱團取暖,互相學習借鑒,共同發展的結果。這些年,楊蕾常常收到邀請去各個省市傳授辦刊經驗,有的地方她甚至手把手指導創辦英文期刊,幫助學術機構走出邁向國際舞臺的第一步。

作為企業,中國激光雜志社不僅要辦高品質的期刊,還要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為此,雜志社不僅開辦學術活動,還創辦購物網站,打造“光學界的阿里巴巴”。今年5月16日是激光器發明60周年的紀念日,雜志社搞了熱鬧的線上論壇、直播,還策劃了光電產品購物節,當天網站上的銷售額超過千萬元。到了10月,網站又搞了一次活動,依然受到歡迎。“疫情期間,企業的銷售人員沒辦法上門推銷,而需要產品的用戶也不方便購買,我們的線上購物正好滿足了大家的需求。”

在楊蕾眼里,好的科學期刊社完全不用像過去象牙塔般封閉保守,而是應該擁抱新的運營模式,迎接市場的挑戰。“期刊辦好了就有了好的品牌,在品牌下我們就可以做很多高附加值的活動。” 現在,中國激光雜志社設有中文編輯部、英文編輯部、出版中心、發展部、新媒體部和綜合辦公室六個部門。

與盧山教授一樣,楊蕾也明顯感受到中國學術期刊這些年的快速進步。首先看辦刊人才,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辦刊機構,這些年吸引了許多高學歷、在海外有從業經驗的人才。楊蕾認為,近年來中國科學期刊不僅在進步,而且是“提速跑”。同時,來自政府的重視給了辦刊人很大的鼓勵和支持,“很多海外的同行聽說我們中國政府對科學期刊提供那么多資助,他們都非常羨慕”。

體制內也能辦出好雜志

醫學領域的EMI、光學領域的《光子學研究》,上面的兩個例子都來自體制外的辦刊經驗。那么是不是只有市場化的主體才能辦出好的科學期刊呢?

帶著這個問題,《新民周刊》采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微納電子學系教授、Nano-Micro Letters《納微快報》期刊主編、長江學者張亞非教授。《納微快報》影響因子超過12,是納米跨學科領域國際舞臺上來自中國的新星。雜志創刊于2009年,從2015年開始影響因子的上升呈一條陡峭的直線。

上海交通大學的《納微快報》在世界納米研究領域備受關注。

張亞非教授是中國最早從事納米科技研究的專家之一,上世紀90年代后期出國從事科研工作時,美國政府對納米科技的重視程度,給張亞非帶來很大的觸動。當時的美國政府提出,納米技術將在21世紀引發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國的納米研究起步時間不算晚,回到上海交大后,張亞非希望能為中國的納米研究做出更大的貢獻。

納米的概念雖然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出現,但直到1991年碳納米管被發現,納米技術才成為科學研究的熱點。此后,全世界大量科研工作者投入到納米科技相關的研究中。

在中國,從事納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做出來了大量優秀的科研成果,有些成果甚至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但一個尷尬的情況是,由于中國缺乏這方面的高水平期刊,我國大量的科研論文發表在了海外期刊上,造成“花錢發文章,再花錢看文章”的現象,甚至有些優秀的成果因為稿件處理周期長,失去了首發權。

上海交通大學《納微快報》期刊編輯部主任張麗英介紹,2009年在納米科技領域中國科研工作者的論文占全世界這個領域所有論文的約1/4;到2019年,中國的納米研究論文占全球約1/3。這個時期中國在納米研究領域的論文不僅數量大,質量也很高。

身在科研第一線,張亞非教授非常了解科研工作者的困境,“我們的研究成果如果不發表,很難產生大的影響力。而且,如果科研工作者的論文不能及時發表,對他們的打擊也很大。所以我們想到要創辦自己的雜志”。

張亞非教授認為,好的學術期刊是科研生態中重要的一環,而當時國內納米科技研究的生態中,期刊是缺失的。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權威學術期刊還代表著某個領域的話語權,沒有優秀的期刊,學術發展永遠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從國家發展的角度看,納米科技是很多“卡脖子”技術的基礎,中國科技要想在未來實現更多創新、掌握核心競爭力,納米的研究不能掉隊。強烈的責任感也催動張亞非教授要創辦一份學術期刊來搭建我國在納米微米領域的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引領中國納米科技的發展。

一本學術期刊白手起家談何容易,張亞非教授是納米研究專家,但并沒有辦雜志的經驗。為此,他利用暑假時間邀請一位海外華人專家回國傳授辦刊經驗,在他的指導下,張亞非教授和自己課題組的老師一起制定期刊發展規劃、申請域名、搭建網站、組建編委……。早期的參與者都是學校老師,大家利用業余時間投入創刊,而啟動的資金則是張亞非教授個人出資。

其他困難相對容易克服,申請不到國內刊號這個難題,張教授和國內很多期刊創辦人一樣,犯了難。當時國內每年審批的學術期刊刊號數量非常少,而申請的排隊已經很長。無奈之下,張亞非將目光轉向申請國際期刊號,這個做法后來被稱為“借船出海”,這也形成了一些國內雜志先有國際期刊號再申請中國期刊號,或者長期只有國際期刊號沒有國內期刊號的獨特現象。

在海外華人科學家的幫助下,《納微快報》申請到國際期刊號,于2009年正式創刊,創刊五年后,申請到了中國期刊刊號。

依靠自己的學術影響力,張亞非教授組建了有頂尖專家組成的編委隊伍和審稿專家團隊,而日常的編輯工作依舊由學科團隊的老師們承擔。

創刊第三年,《納微快報》被SCI數據庫收錄,從2013年開始,雜志的影響因子快速上升。為什么影響力可以快速地提高?張麗英認為,雜志首先組建了頂尖的專家團隊,因此在選題方向、質量把控上有了保障;其次,雜志為作者提供的服務非常重要。這里的“服務”指的是快速的反饋和專業的意見。“作者會發現,我們審稿快,反饋及時,稿件經過編輯部老師們的編校后,文章的學術質量和出版質量有不少的提升。這些作者有了切身感受后,會把信息告訴給同行,讓大家知道我們這本雜志是對作者負責的,這樣我們的稿源質量就會越來越好。”

上海交通大學也為《微納快報》期刊的發展提供了包括資金在內的各方面支持。如今,支持學術期刊的發展受到高等院校充分的重視,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學期刊中心成為獨立的二級機構,不再與出版社有限公司合署辦公。“期刊中心獨立成為二級機構以后,我們算是‘找到了組織,希望隨著關系理順,我們的雜志能夠得到學校更多的支持。”張亞非教授說。

《納微快報》如今還在快速發展階段。按照最新JCR學科排名統計,《納微快報》在155本物理類期刊中位居第九位;在103本納米類期刊中位居第十一位;在314種材料類期刊中位居第二十一位。三類期刊里《納微快報》排位目前在前5%-10%,張亞非教授表示,他希望雜志能夠更上一層樓。

盡管是一份高校內誕生的期刊,但《納微快報》的編輯們非常重視維護自己的讀者和投稿人,他們運用社交平臺與用戶互動,增強期刊的粘性。“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些期刊也許做得認真,但文章發布后由于推介不夠,看到的人少,下載量低,影響力也不夠。”張麗英介紹,《納微快報》在多個社交平臺上注冊了期刊賬號,比如在微信公眾號和科學網博客上,擁有龐大的關注和訂閱量。

為了吸引更多讀者,編輯部挑選一些論文制作成小視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紹論文內容。也為大部分英文文章撰寫了中文簡介,方便中國讀者閱讀。編輯部還會將好文章通過郵件發送給國內外專家,擴大影響面。期刊的“存在感”就這樣一點一滴積累。

如今國內納米科技領域出現了更多的學術期刊,《納微快報》也有了競爭者。張亞非教授認為,如果大家遵守學術規則認真辦刊,多一些競爭對手并非壞事。

無論從中國科研的發展水平還是國家的需求來看,中國科學期刊都迎來了最好的歷史機遇。曾經制約科學期刊創新突破的因素正在減少,“事在人為”的使命感成為越來越多辦刊人的求新、求變的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久久五月视频|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女人一级毛片| 婷婷综合亚洲| 亚洲黄色成人|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成年人国产视频|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黑丝一区|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a亚洲天堂|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va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 青青草原国产| 91毛片网|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亚洲天堂成人|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在线观看无码a∨|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性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91免费在线看| 97se亚洲综合|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亚洲青涩在线|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日韩高清成人| 亚洲人人视频| 日韩a级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性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三级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一区二区影院|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在线国产91|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久久久亚洲色|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久久美女精品|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