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盤雞蛋西紅柿、一盤豆干炒辣椒——72歲的呂桂英在老伴的幫助下,顫顫巍巍地往桌子上擺下兩個菜,還想再擺第三個。
社區書記笑著要攔她:“呂阿姨,一家只要一個菜,您擺那么多,桌子可要滿了!”
“你們就別攔我了,我呀今天高興。”呂桂英把社區書記“堵”了回去,“要是十年前,你們就是花錢請吃飯,我都不一定來。”
呂桂英所在的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仙林新村小區,是街道唯一的拆遷安置小區。最近,仙林街道在這里分兩場舉辦了一次鄰里千家宴。
小區1600多戶,每家出一個人、一個菜,社區為每桌準備兩個菜。十家鄰居圍坐一桌,吃吃喝喝聊聊,還有居民自導自演的歌舞節目可以看。場面像極了鄉下人家辦喜酒,卻是城市小區居民在街道組織下的一次聚餐。
這頓飯能在仙林新村吃起來,可真不容易。
仙林街道的前身是個農牧場,20世紀90年代末拆遷后,騰出的土地陸續建起了大學城和商品房。大部分居民原來散居在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后來集中安置在39棟樓房的仙林新村里。因為拆遷早,很多人一時沒有工作,居民生活遭遇困難。
由于拆遷遺留矛盾多,干群關系緊張,鄰里關系也不好。鄰里之間還相互攀比,閑話嫌隙多了,有的甚至斷絕來往。整個新村成了一盤散沙,環境臟亂差,很多居民外遷。
“得把人心攏起來。”2010年到任的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孫金娣暗下決心。仙林新村劃分了網格,干部下沉到網格,深入走訪化解矛盾、改善小區設施環境、幫扶居民創業就業……居民生活得到改善,小區面貌一天天好轉,搬出去的人又陸續搬回來了。
“家里有房子在外面,但我還是喜歡住在仙林新村,這里環境好、人情暖。”呂桂英說,現在鄰里關系比拆遷前還要好,有事打個電話社區干部就上門來了,街坊鄰居沒了抱怨、多了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