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世友 施福明 魏恩功
(甘肅荷斯坦奶牛繁育示范中心)
隨著我國規模化奶牛場的不斷增加,我國原奶質量也得到了極大提升。根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的調研,2018年我國存欄500 頭以上規模牛場存欄數占規模養殖(100頭以上)總存欄的77%,已經成為我國奶牛養殖的主體[1]。規模化牧場更容易進行標準化生產及食品安全監控,生產水平和效率更高。截至2018年,我國規模化牧場的單產水平已經提高到8.5 噸;乳蛋白率、乳脂率分別達到3.19%和3.86%,細菌總數9.2 萬CFU/mL,體細胞數22.8 萬個/mL,相比于美國、歐盟要求原奶細菌總數在10 萬CFU/mL以下[2,3],處于世界前列[4]。
生乳中富含脂肪、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素,容易滋生細菌,擠奶結束后,需要對擠奶設備進行徹底有效地清洗,設備清洗屬牧場原料奶高效、高質生產環節中的關鍵[5]。正確清洗擠奶設備,能夠有效降低牛奶中的細菌總數,對確保牛奶質量至關重要,同時能對一些傳染性乳房炎的交叉感染起到有效預防的作用[6]。目前我國乳品企業對牛奶的衛生指標要求非常嚴格,尤其對細菌總數指標進行嚴加管控。一般來說,除了有效的設備清洗,細菌總數的控制還與規范的擠奶操作、合理的牛奶儲存溫度、良好的運輸車輛衛生等因素有關[7]。原奶細菌總數指標升高大多數是由于設備清洗環節出現問題而造成的。現將牧場在擠奶設備日常清洗中容易出現的幾個問題進行闡述。
在擠奶設備清洗過程中,常出現以下幾個易忽略的問題而導致細菌總數上升。
(1)清洗用熱水缸溫度顯示儀故障,導致熱水顯示溫度與實際清洗溫度不符。出現這種情況,清洗人員一般很難發現,會認為熱水顯示溫度達到了清洗水溫要求,但熱水實際溫度可能遠低于顯示溫度,達不到清洗水溫要求[8]。建議奶廳設備管理人員應定期采用測溫儀器檢測實際水溫,校對溫度顯示儀所顯示數值,以保證達到設定的清洗溫度。
(2)清洗管道浪涌閥不工作或者浪涌未起到應有的作用。浪涌是空氣推動管道里的水柱形成的波浪,浪涌水柱能強力沖刷管道壁和集乳罐中的牛奶殘留和污垢。為了達到清洗效果,必須保證清洗液水柱在管道內的速度達到7.5~10 m/s,以此來提高水流對管道內壁的沖刷力[9]。該牧場使用的擠奶設備也設計有浪涌裝置,浪涌從集乳罐進奶口產生,環繞半圈到達另1 個集乳罐,一般每分鐘產生4 個浪涌為佳,如果數量過多會導致奶泵排水不及時,奶水分離器進水,分離器浮球上浮切斷真空,清洗無法進行;如果數量過少,導致清洗沖擊力度不夠,清洗效果減弱。在設備自動清洗過程中,清洗人員要注意浪涌閥是否有進氣聲音,以確認浪涌閥是否正常工作。
(3)添加的酸堿液量減少,導致清洗液的濃度降低,清洗效果不佳。牧場擠奶廳清洗用酸、堿液是借助抽液泵進行自動添加,有時出現抽酸、堿液的橡膠管破損或者橡膠管不及酸堿液面的情況,致使抽吸的酸堿量不夠或者沒有吸入酸堿液,從而導致清洗液濃度不夠,影響清洗效果。因為抽取酸堿液的橡膠管和金屬管頭是插在酸堿液原液桶內,清洗人員雖然能觀察抽液泵在正常工作,但實際上可能由于橡膠管破裂或液位不足,添加酸堿液數量未達到要求,造成清洗不徹底,設備殘存的微生物繁殖而導致下一班次的牛奶細菌總數超標。另外,還應定期更換酸堿抽液泵的蠕動管,這是因為蠕動管為耐酸堿橡膠軟管,工作時需承受蠕動泵滾輪長期反復擠壓,如果使用時間過長,容易出現彈性變差,甚至老化皸裂,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添加的酸堿液量也會減少,清洗同樣不充分。
(4)單個擠奶點清洗流量達不到,造成細菌總數升高。這種情況大多是由于與單個擠奶點清洗底座連接的橡膠管出現脫落后,有外界顆粒物質(如牛糞中的棉籽顆粒等)進入清洗底座,造成清洗不流暢,甚至堵塞。清洗人員在巡查過程中一般很難發現,這是由于更多時候沒有完全被堵死,清洗時從集乳器透明視鏡觀察,仍有清洗液在循環,看似正常,但實際流量遠遠達不到,造成擠奶點清洗不干凈。此外,還有與清洗底座連接的橡膠管及奶管松動漏氣或者掉落情況,造成清洗不完全,但對于這種現象清洗人員一般很容易就能發現。
(5)擠出的生鮮乳要經速冷系統立即冷卻至4 ℃左右。這是由于微生物在4 ℃下繁殖力明顯降低,牧場容易忽略的是貯奶罐每次經清洗殺菌后應待完全冷卻后才可用于貯存生鮮乳[10]。
(6)值得注意的是,設備清洗后一定要使用pH試紙進行殘留水檢測,確保管道殘留水為中性,一旦酸堿液有殘留,就會直接影響生鮮乳的風味及滋氣味,影響到生鮮乳的質量。
總而言之,擠奶設備的清洗清潔程度直接影響著生鮮乳的質量安全,因此正確、有效的設備清洗操作是優質奶源的保障。擠奶管路及罐體內的任何殘留物都會產生細菌的保障膜,直接影響清洗滅菌功能,造成對生鮮乳的污染。清洗人員需要用心管理,認真觀察每一個環節,只有做到正確、有效的清洗,才能保證設備的性能,降低乳房炎的發病率,以生產出優質、健康的生鮮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