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煒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指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這既是對高質量推動天府新區建設的殷切希望,也是對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重大要求。用革命的精神和科學的精神,認真學習領會積極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實現總書記提出的建設目標,是四川全體黨員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最好實踐,是四川人民最大的福祉。
公園城市建設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尤其是實現對非公經濟的領導,黨對非公經濟領導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和盤活經濟發展資源,加快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為人民造福。為此,非公經濟黨建要努力實現以下五方面的創新。
理念創新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思想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行動的先導。新思想意味著新的發展,意味著時代的變遷,意味著人民生活的變化。在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即將實現,我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時期,生態環境是最基本的公共產品。美好的生態居住環境也日益成為人民群眾重要的利益訴求。給人民群眾提供美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各級黨委政府責無旁貸。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一論述指出了生態環境所具有的獨特政治屬性,與其他公共產品不同,生態環境狀況直接決定著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直接決定著人民對執政黨執政績效的感受和評價,公園城市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載體和抓手。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成都市委提出,公共服務與公園體系有機融合成為鮮明特點,城市人文關懷充分彰顯,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將公園城市發展規劃納入法治化軌道,以推進成都市公園城市條例為主線來進行公園城市建設,這體現了現代城市管理的理念,公園城市建設就成為考驗和檢驗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領導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試金石。
公園城市建設是政治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的辯證統一,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大探索和實踐,是社會主義“以人為本”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具體體現,這也給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民營企業和社會組織將會成為公園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主體。當前,非公經濟黨組織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習近平相關的生態文明思想,轉變傳統發展理念,把握機遇,以“自己人”的政治態度,積極參與到公園城市建設中來。
基礎創新
公園城市建設需要經濟基礎創新。經濟基礎創新意味著新的產業形態及其新的布局與結構。公園城市成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話語引領者、場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態創新區,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載體。
為此,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確定了公園城市建設的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加快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產業集群,提升會展經濟、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文旅產業、生活服務業;以天府奧體城為載體,加快國際一流賽事場館建設,創新公共文體場館運營模式,積極舉辦各類國際賽事,構建專業化賽事商業體系;加快建設國際會議中心,以西部國際博覽城、世紀城新會展中心為支撐點,打造商務會展休閑旅游區,提升國際會議會展的承載功能。
新的產業要求我們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公園城市建設離不開人才和智力支持,加強和創新黨的階級理論和統戰工作,加大對非公經濟人才培養力度,堅持和完善“雙培制度”,把企業中的經營管理者、具有專業技術的員工等業務骨干培養成為黨員,把發展和培養民營企業中的優秀人才作為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善于從現代工人階級中選拔和培養先進分子,將其吸納進黨組織,不斷擴大黨的階級來源,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堅實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同時,非公經濟黨組織也要把黨員教育培訓與促進黨員、員工職業發展相結合,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為新的產業不斷輸送人才。
制度創新
公園城市建設是更高要求、更高起點的現代化發展。公園城市建設內涵著黨的領導和現代城市管理。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的領導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制度保障,這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
為此,四川省委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地方實際,于2019年5月29日通過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天府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是公園城市建設的政策和制度依據。根據四川省委意見,成都市委確立了“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協調作為內生特點、綠色作為普遍形態、開放作為必由之路、共享作為根本目的”的公園城市建設的基本原則。準確把握了公園城市奉“公”服務人民、聯“園”涵養生態、塑“城”美化生活、興“市”綠色低碳等公園城市建設的基本特征,提出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綠色化同步發展的經濟發展戰略,并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的城市文明觀。
這些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具體體現,同時也蘊含著制度進一步完善的方向。公園城市建設內在要求黨委政府為非公經濟發展提供公平進入市場,參與城市發展的制度環境,打破“體制內”“體制外”之間的壁壘。同時,黨委政府要圍繞公園城市建設和新的產業,不斷進行國有企業、公用事業改革,推進混合經濟的發展,加強對非公經濟的領導,解決公園城市建設中的無序競爭和單純盈利所產生的經濟“外部性”等問題。
體制創新
黨對非公經濟的領導內涵著非公經濟領域的黨建工作也要不斷加強和創新,黨的領導和制度創新需要體制機制的保障和創新。非公經濟黨建應當緊緊圍繞黨的公園城市建設這一中心工作來展開。
首先應當以實現和貫徹黨的領導為目標,不斷探索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企業決策的體制機制,重點解決非公經濟黨建中普遍存在的“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與民營企業“自主產權屬性”“獨立市場主體地位”之間的矛盾,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市場自主權之間的關系。
其次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公園城市建設中心工作和重點工程,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政治動力和組織保障。不斷探索和完善非公經濟貫徹落實黨委政府重點工程、年度工作規劃、安全生產等中心工作的體制機制。不斷建立和完善非公經濟黨建工作考核機制,打好公園城市建設的“陣地戰”,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尤其是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把黨支部等黨的基層組織融入公園城市建設的中心工作中,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導黨員團結群眾,用公園城市建設的成效來檢驗黨組織作用,把“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的組織生活與公園城市建設任務相結合,實現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與民營企業的經濟發展有機融合,解決基層黨組織建設與中心工作“兩張皮”的問題。
方式創新
堅持黨對非公經濟的領導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黨的領導方式。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發展協商民主,黨委政府在公園城市建設中要充分吸納民營企業的意見、建議,搭建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中的代表人士參與公園城市建設的平臺,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加快推進公園城市建設的政治保障。
民營企業黨建要建立黨組織與企業管理層溝通協調的協商民主懇談制度。建立支部委員參加企業管理層重要會議制度、黨支部與企業管理層溝通協商和懇談制度、支部委員參與公司“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制度等制度,將支部決策融入企業重大決策程序和議事規則之中。民營企業黨組織要將黨的工作與工、青、婦等群團工作結合起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代表職工利益,及時將職工群眾的合理訴求反映到企業的決策層,尤其是要針對有些勞動強度大、工作待遇不合理、職工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營企業,在面對勞資利益沖突時,民營企業黨組織要站穩政治立場、敢于堅持原則、旗幟鮮明地代表和維護職工群眾利益,在維護和代表職工群眾利益中實現黨的政治功能,提升黨的威信。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