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貴
2019年,郫都區全面排查全區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針對個別黨組織“缺少強有力‘帶頭人導致班子軟、缺少黨群陣地導致服務能力弱、缺少常態化干群聯系機制導致信訪矛盾多”等“病灶”,開出“三大良方”,使排查出的18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部轉化升級。
選好“帶頭人”,把好政治“方向盤”。一是狠抓后備“優選”。探索實施“摸、找、選、育、練、用、管”村(社區)后備干部“七步工作法”,瞄準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致富能手等群體,從2154名應聘者中公開遴選出335人,建立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庫。二是聚焦提能“強訓”。依托四川戰旗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和“溫鐵軍工作室”,對全區191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系統培訓。組織黨組織書記27人赴陜西“袁家村”等地開展“精準提能”培訓。組建農村、城市黨建組團專班,用身邊典型的示范帶動“訓”,全面提升“帶頭人”素質。三是壓實責任“嚴管”。明確村(社區)黨組織書記11項“責任清單”、5項“負面清單”,實施黨組織書記“積分管理”。完善“能上能下”機制,將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納入重點管理。
打造“親民化”陣地,黨群凝聚“一家親”。一是設計創新,把陣地“建起來”。成立全市第一家社區規劃師團隊,全面梳理重組村(社區)各類空間資源,科學規劃黨群服務中心辦事大廳、鄰里客廳、創業孵化等各類空間,功能完備的黨群陣地不斷建成。二是服務創新,把陣地“用起來”。一方面,將社保、衛健等近10項公共服務下沉到黨群服務中心,同步開發社區“微服務”APP,實現“居住證”等9項民生事項網上辦結。另一方面,促進社區服務向小區院落延伸,以“一家人·一家親”星級小區創建為契機,讓居民就近享受公共服務。三是運營創新,讓陣地“活起來”。以58個“親民化”黨群服務中心為載體,采取“公益+低償+市場”的方式,培育聚集“社區合伙人”2000余個,募資3400余萬元,增強村(社區)“造血”功能。
活用“三固化”機制,搭建干群“連心橋”。一是聯系干部“固化”到村(社區)一線。明確29位區領導、162名局級干部“一對一”聯系191個村(社區);1142名村(社區)干部分片聯系轄區居民;機關干部定期到基層走訪群眾。通過收集群眾意見、區級部門(街道)認領任務的方式,辦民生實事1200余個。二是服務時間和內容“固化”到每一周。每月第一周,“三固化”聯系領導到村(社區)值守、走訪,召開“小事即辦”村級聯席會議,就地解決噪音、排污、鄰里糾紛等90%以上“小問題”;第二周、第三周,分別召開“大事聯辦”的街道和區級聯席會議,牽頭解決產權辦理、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問題1035個、46個;第四周,“全覆蓋”聯系走訪群眾,建好“問題臺賬”,確保每月工作形成一個“閉環”。三是服務群眾“固化”到確定地點。設立“三固化”辦公室,協調解決民生訴求和發展問題。利用農村院落和集中居住區,通過辦民心茶館、干部下訪等方式,引導群眾參與治理。(作者系中共成都市郫都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