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偉 易路勇
前不久,瀘州市江陽區鄰玉街道天堂村有群眾反映村干部與評估人員“交往過密”。經街道監察辦公室(簡稱“監察辦”)工作人員實地查證,該反映不屬實,村黨總支書記徐正希心里的石頭落了地。有了這個架在“神經末梢”的監督“探頭”,江陽區老百姓和干部們都感到“心里踏實多了”!
設立“監察辦” 延伸監督觸角
監察體制改革后,新增監察對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基層公職人員,如何強化對他們的監督,江陽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杜明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的規定,通過縣(區)級監委派駐或派出監察機構、監察專員等方式,讓監督覆蓋到‘最后一公里,是切實可行的辦法”。
早在2018年11月,江陽區監委就制發了《江陽區推進國家監察向鎮街延伸工作實施方案》。截至目前,該區下轄的18個鎮街全部完成監察辦公室設立和人員配備工作,實現了區監委向鎮街派出監察辦公室全覆蓋。
用南城街道社區干部劉芳的話說,每當看到大門口懸掛的“監察辦公室”牌子,就會自省一下,“監察辦的設立就像多了一雙眼睛監督,時刻警醒社區干部要嚴格要求和約束自己”。
根據規定,各派出監察辦公室與鎮街紀(工)委合署辦公,對18個鎮街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監督檢查、協助區監委開展調查工作等4項職責。鎮街監察辦公室工作開展情況實行“臺賬式”“銷號式”管理,對區監委做到月反饋、季匯報、年總結。同時,建立鎮街監察辦公室考核評價機制,由區監委定期對其履職盡責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年終進行總結分析和民主評議,切實提高工作成效。
管住“微權力” 增強群眾獲得感
“鎮政府劃撥的道路保潔費用,被村干部私自決定如何分配甚至截留私分,這樣的行為必須嚴懲!”談起最近村黨支部書記劉正貴伙同本村干部截留私分村級道路保潔費受到處分的事,江北鎮金鉤村村民無不拍手稱快。
此前,面對江北鎮監察辦的調查,劉正貴對自身行為供認不諱。2019年12月5日,江北鎮紀委、監察辦公室根據管理權限,給予劉正貴黨內警告處分。劉正貴表示誠懇接受處分,認真改過。
“權力再小,也不能任性!鄉鎮多了一道監督力量,可以有效讓基層監督硬起來、強起來、實起來。”杜明認為,按照管理權限和法定程序對職務違法的公職人員進行調查處置,基層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監督的力量,也凸顯了派出監察辦公室的獨立性、權威性。
江陽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陳學軍表示,下一步,圍繞基層“熟人社會”監督難、監督力量分散等實際問題,江陽區還將推行監察辦公室片組協作機制,按照“區域就近整合、有利工作開展”的原則,加強鄰近鎮街監察辦公室工作力量整合,實現組團式監督,推動提高基層監察監督實效。(作者單位/易路勇 江陽區紀委監委) (責編/周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