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處大山之中的開江縣寶石鄉程家溝村和講治鎮大雄村,是省定貧困村?;鶎狱h組織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村級產業缺乏、村民思想觀念僵化等因素,長期制約著貧困村的經濟發展。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定點扶貧的部署安排,川煤集團黨委從2015年7月開始對程家溝村和大雄村定點幫扶,以城鄉黨建結對共建行動為引領,實施“黨組織結對聯建、黨員活動結對聯辦、產業發展結對聯促、村級治理結對聯抓”舉措,將國企黨建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著力構建城鄉黨組織互幫互助長效機制。如今,程家溝村已從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邁入全省脫貧示范美麗新村行列,大雄村也在2019年3月順利通過全省脫貧成效考核檢查,成功實現脫貧摘帽。
黨組織結對聯建
川煤集團黨委把開展城鄉黨建結對共建行動與增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結合起來,編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方案,抓黨建促扶貧。集團黨委配強駐村幫扶工作團隊,選派政治素質過硬、年富力強的青年干部擔任駐村干部。
積極探索黨支部聯建模式,集團下屬達竹公司黨委與大雄村黨支部結為城鄉黨建結對共建對子,成立共建黨支部,支部成員由幫扶大雄村的駐村干部和公司黨群部門、各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組成。共建黨支部建立健全組織生活會、民主決策等制度,規范和推動“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和支部標準化建設,每月召開支部組織生活會,集中學習中央、省委相關會議和文件精神。集團各級黨組織到村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五次全會精神等39場次,舉辦黨員主題活動9次,與村黨支部談心談話15次,開辦農民夜校專題講座22次,培訓村民500余人次。
黨員活動結對聯辦
川煤集團黨委把開展城鄉黨建結對共建行動與精準幫扶、結對認親、走訪慰問結合起來,達到支部互訪互學、黨員互融互帶、工作互接互促。集團黨委領導和基層單位黨組織負責人與兩個村91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采取“輸血+造血”相結合的方式,為貧困戶解難題、辦實事。
近三年來,集團各級黨員干部向貧困村累計捐款18.5萬元,到村走訪慰問活動400余人次,幫助解決產品銷售、村民飲水、陣地打造等困難200多個,發放慰問金、助學金、救助金和慰問品價值100余萬元;集團澤潤公司到村開展義診活動5場次,服務村民1300余人次;集團群團組織到村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活動,送溫暖獻愛心,青年志愿服務隊為村民上門維修電路8次,幫助村民滅火2次,搶險救災1次,并為他們送去生活用品。
產業發展結對聯促
川煤集團黨委把開展城鄉黨建結對共建活動與拓寬貧困村增收致富渠道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將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培養有技術、有能力的黨員致富帶頭人,利用村級集體產業發展資金入股合作成立專業公司,按照“黨支部監督管理、致富帶頭人技術指導、農戶對標執行”的模式,實現產業發展良性循環。
集團黨委實施“黨員引領扶貧計劃”,推行“涉農公司+黨員示范戶+貧困黨員群眾”“專業合作社+黨員示范戶+貧困黨員群眾”“專業大戶+黨員示范戶+貧困黨員群眾”等模式,實施“黨員示范帶頭人自籌+組織部門扶、產業周轉金借、小額貸款貸、幫扶單位補”的“1+4”資金幫扶機制,整合資金128.3萬元。
成立程家溝村農業公司,帶動村組干部領辦銀杏、脆李、貢米、養殖等7個專業合作社,重點打造程家溝村60畝青花椒種植基地、千畝油橄欖種植基地和萬畝銀杏采葉園,推出寶石湖系列高山特色農產品,借助“天虎云商”電商平臺,年銷售額達75萬元,村級集體收入8.7萬元。駐村干部引導程家溝村8名黨員返鄉創辦電子加工廠1個、休閑農莊2個、家庭生態農場6個,帶動全村60名貧困黨員群眾就近就業,成為造血功能和輻射能力強、貧困黨員群眾參與度高的黨員示范項目。 集團向大雄村捐贈中藥材種苗款60萬元發展黃精中藥材產業,援助黨費10萬元與該村萬物盛家庭農場共建養殖與種植示范基地,栽種洋槐500株、青脆李4000株、黃精和藥用木瓜200余畝,養殖跑山雞1200余只。集團駐村干部領辦大雄村雄業農業公司,幫助大雄村發展高山大米、清脆李產業,成立大米加工、蜜蜂養殖、林下養殖、訂單農業4個專業合作社,建立大米加工倉儲廠和電商平臺,高山大米形成從種植收購到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年產值近80萬元,利潤約10萬元,在開江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排名靠前。近些年,集團推行訂單式“以購代捐”,以略高于市場價格認購程家溝村農業公司和大雄村雄業農業公司的高山大米、蜂蜜、菜籽油和村民養殖的“熟食”豬、跑山雞等農副產品價值200多萬元,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拓寬村民增收渠道。
村級治理結對聯抓
川煤集團黨委把開展城鄉黨建結對共建活動與促進村級治理結合起來,協助村黨組織打造村莊新貌,引導村民共同參與討論、修訂村規民約,形成以約治村的良好格局。
集團黨委認真梳理貧困村基礎設施短板,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制定基礎設施建設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累計向貧困村投入840.53萬元用于發展產業和改善基礎設施,其中定向援助大雄村367.6萬元,用于該村危房改造、基礎設施建設和村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及文化長廊設施設備投入。
在村規民約的基礎上,共建黨支部,推行村民積分制管理,從勤勞致富、孝老愛幼、脫貧爭先、誠實守信、愛護衛生等10個方面進行積分考評,將積分與評先選優掛鉤,促進村級治理和鄉風文明。
積極發展民事調解、道德評議會等組織,通過院壩會讓群眾自己評議身邊的事,鼓勵和引導村民樹立主人翁思想,積極參與村級治理,促進養成好習慣、樹立好風氣,提升村民素質,展現新村風貌,呈現出“黨旗是最鮮明指引、黨員干部是最堅實力量、貧困群眾是最核心主體”的良好局面。(供稿單位/川煤集團黨委) (責編/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