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宸
摘 ?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如何提高老年人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度過幸福的晚年成為重要的社會焦點問題。通過對長春市湖東社區和延吉市民昌社區建設闡述與探究,對社區建設提出了不僅要關注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提供基本的便利服務,還要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質量等解決問題,讓老年人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進而彰顯社區在當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存在價值。
關鍵詞:社區建設 ?老年人 ?生活質量 ?影響 ?探析
中圖分類號:R-0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2(a)-0222-03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how to improve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elderly and spend their happy old 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cial focus. By expounding and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udong community in Changchun city and mingchang community in Yanji c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provide basic convenient services,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and spiritual life quality of the elderly to solve the problems, so that the elderly can bear mor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nd truly realize the old have a place to live and a place to do Highlight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existence value of communit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Key Words: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 elderly; Quality of life; Impact; Analysis
1 ?研究背景及其意義
目前,我國是全球人口老齡化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所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而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 900 萬人,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由于文化的差異性,與西方國家不同,居家養老在我國養老服務占據最主要地位[1]。但在人口老齡化浪潮下,單純依賴家庭提供的養老服務越來越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2]。居家與社區相結合養老的養老模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而高質量的社區活動則成為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通過研究探析,有效折射出不同區域、民族的社區文化特色和文化需求,增強了對社區能否滿足所在區域老年人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供需平衡的了解,促進不同區域社區建設取長補短,明確了不同區域社區建設的發展方向,為社區建設彰顯的亮點與特色提供了借鑒。
2 ?湖東社區和民昌社區基本建設情況
長春市湖東社區和延吉市民昌社區均為區域內具有代表和示范效應的成熟社區,較好地滿足了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時代特色。
湖東社區是全國示范社區之一,也是長春市最具代表性的社區之一,在社區建設比較完善,特別是在老年人文化活動方面具有鮮明特色,很好的滿足了老年人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社區隸屬于長春市南湖街道,坐落南湖之畔。轄區面積24萬m2,現有居民樓76棟,總戶數3 834戶,總人口數13 356人,15個社團,12支志愿者服務隊伍,社區工作者18人,企事業單位7個,服務用房1 330 m2。社區內設有社會公共事務服務大廳、社會服務管理站、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文體志愿者服務基地、為老年志愿者服務基地、道德講堂、乒乓球室、電子圖書閱覽室、書畫室等功能齊全的服務設施。據統計,經常到湖東社區活動的多為居住在社區周邊的老年人。其中,社區經常參與社區活動的約占69%,偶爾會參加的約占12%,只參加感興趣活動的約占19%。65%的老年人選擇在上午活動,26%是不定時參與,只有少量老年人會選擇下午。大部分老年人周一至周五參與活動,其次一部分老年人是周一至周日都參加活動,少部分只在周末活動??臻e時間會選擇在家看書報、看電視、帶孩子。
民昌社區是延吉市位于朝鮮族民族地區的社區,朝鮮族人口所占比重大,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該社區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活動豐富多樣且經常舉行特定的活動。社區位于延吉市新興廣場,占地面積0.78 km2,轄區內有7 000 m2的生態文化廣場,社區辦公綜合樓面積為1 848 m2。社區內黨總支設有4個黨支部,在籍黨員242名,在職黨員46名。戶數2 091戶、5 577人,其中60周歲的老年人口512人,少數民族占60%以上。社區設有金達萊志愿者協會、民俗舞蹈協會、勁松武術協會、夕陽紅朝鮮族象棋俱樂部、科普老年大學、民俗舞蹈協會和同心書畫協會。據統計,民昌社區參加社區活動的同樣都是周邊社區的老年人,也有個別路程較遠、需要乘車前來的。其中,約有88%是朝鮮族,經常前往社區活動的老年人約占比64%,偶爾參與的約占14%,只參加感興趣活動的約占22%。有將近63%的老年人選擇上午參加活動,29%的老年人不定時參與,其余老年人愿意在下午參加活動。這些老年人空閑時間基本選擇看書報、電視,子女大多不在身邊。
3 ?社區建設的亮點與特色
兩社區同為優秀模范社區,對其他社區建設具有一定的模范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突出黨建對活動的引領作用。兩社區分別通過組建黨建聯盟,在小區、樓院建立網格黨組織,打造社團志愿服務品牌,著力推進黨建引領打造親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營造民族團結、和諧穩定社區環境等社區活動,以黨建引領促進團結和諧。
(2)舉辦長期、穩定、覆蓋面廣的社區活動。兩社區在文體活動服務層面設有社區老寶貝藝術團等社團組織,能夠積極開展各類文藝演出、吟詩作畫、體育競技等活動。在科普教育類活動服務層面,設有道德講堂。在黨建活動方面,設有黨員教育輔導站;民昌社區設有舞蹈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多功能活動室,多功能活動室內包括象棋、麻將、紙牌、剪紙等活動?;顒邮抑幌笳餍缘赜蓞f會收取1元的管理費。社區活動中心旁設有“快樂新興大舞臺”,定期由街道主辦活動,街道下社區輪流組織節目,門球活動場地平日開放,定期舉行老年人門球比賽。
(3)設置良好的社區活動場地和環境。兩個社區注重室內外活動,均設有舞蹈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多功能活動室等。社區集中活動場所面積較大,有多種專門的活動場地,便于老人們選擇喜愛的活動?;顒訄鏊鶅容^為干凈整潔,設施完整,能夠滿足老人們的一般活動需求。
4 ?社區建設存在的不足
(1)社區的服務功能還不夠完善。社區服務的重點還停留在集中服務階段,處理社區事務、解決實際問題、參加社區活動需要到社區的集中點進行,給身體不便的老年人帶來了一定的不便,深入到家庭、個體的個性化服務還沒有真正有效地開展。
(2)活動場所的利用率還不夠高。雖然民昌社區有著7 000 m2的生態文化廣場,室外活動還涵蓋著“快樂新興大舞臺”和門球場,但并沒有充分地加以利用。社區雖然設置了健身房可供老年人們健身,且使用所有活動設備每日只象征性地收取1元的管理費用,但部分活動室并非保持一直開放狀態。
(3)活動內容的豐富程度還未達到群眾滿意。部分老年人文化程度較高,對活動的層次標準要求較高,認為需要增加更多活動,如太極、京劇等。還有幾位老年人認為社區可以適當擴大活動場地。
(4)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活動較少。步入老年后,由于子女陪伴的缺失,老年人精神上更加孤獨寂寞,情感需求比較復雜,往往更需要心理陪伴、傾訴和慰藉,心理健康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而社區活動更多關注的身體和文化活動,需要適當舉辦一些符合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的講座、咨詢活動進行及時疏導,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
5 ?加強社區建設的對策建議
5.1 宏觀層面
(1)加強政府的規劃統籌與資金支持。要建設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文化特色鮮明、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社區,離不開黨委和政府的統籌、支持與引導。首先,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做好社區建設的頂層規劃,將社區文化建設納入該區域文化建設規劃并予以重視,在制度保障、設施建設和資金投入上給予一定政策傾斜[3]。同時,由地方政府引導牽頭,組成社區與轄區單位聯合體,實現老年人活動場地、項目聯手共建,資源共享[4-5]。其次,要做好服務區域設計工作,結合老年人的需要合理規劃電梯、樓梯、自動扶梯、服務臺護欄與殘障人士通道,確保電梯廳與電梯轎廂均符合無障礙設計標準要求。再次,社區主入口門廳與管理員室內的服務設施尺寸均須符合標準要求以便于老人使用。在設計服務臺的過程中,應合理規劃臺面高度,一般來講,高度通常在700~850 mm之間,下部應留出750 mm的寬度,高度為650 mm,同時,要設計深度為450 mm的空間,以供乘輪椅的老人膝部與足尖移動。另外,在社區內應針對老年人設置獨立的衛生間,不可忽視的是,對于殘障老人來講,洗浴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對此,必須著重設計好洗浴用品,浴盆的一端應設置深度不得小于400 mm的安全坐臺,同時,要為浴盆內設計600~900 mm的雙層水平抓桿。對于能走動的老人,坐便器的高度必須在0.38~0.4 m。對于半走動和坐輪椅的老人來講,要為坐便器安置衛生椅帶隔臂板,將坐高設計為0.46 m。在設計面盆時,應該在其底部流出寬度750 mm,高度650 mm,深度為450 mm,這樣便于乘輪椅的老人使用。
(2)增強社區活動服務針對性。社區要站在解決人口老齡化、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數的高度,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社區養老服務功能,對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以及醫療、衛生、精神文化建設等方方面面開展“一站式”服務,讓行動自如的老年人身心愉悅地步入社區活動,讓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足不出戶地解決生活問題和實際需求。
(3)加強社區的宣傳和引導。要通過積極正面的宣傳增強社區的吸引力,讓有活動需求的老年人們更容易參與到活動中來,也讓老年人們發掘自身的興趣與愛好,親身體驗社區生活,使其樂在其中。
5.2 微觀層面
(1)提高社區工作隊伍素質。要建設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高素質社區工作隊伍,人員輻射各層面、各階層、各年齡段,實現與不同人群的相互理解與良好溝通,及時調整社區建設與服務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社區的服務質量。
(2)營造良好社區氛圍。在社區的建設設施和細節充分考慮老年人身心特點及需求,讓老年人感到受尊重、被重視;利用農歷新年、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開展孝道文化踐行活動,營造尊老愛老、為老服務的濃厚氛圍[6]。
(3)真正關注并滿足需求。要突出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關懷,適當建立心理咨詢中心,根據實際情況,社區著手了解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建立健全社區老年人檔案,幫助老年人休閑娛樂的同時,也盡量幫助他們排除心靈上的寂寞,讓他們更好地實現情感交流。
參考文獻
[1] 劉西國,劉曉慧.基于家庭稟賦的失能老人照護模式偏好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8(3):56-66.
[2] 張露.居家養老與家庭照護的現實矛盾與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11):2798-2800.
[3] 蔣玉芝,趙睿.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及服務狀況調查與思考——以長沙市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5):117-118.
[4] 宣磊,吳建賢,魏良忠.不同運動方式對中老年女性健身功效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24):5997-6001.
[5] 張猛,王鳳,宋旭,等.常用鍛煉方式對老年女性靜態平衡能力的影響[J].醫用生物力學,2018,33(3):267-272.
[6] 陳麗妹.基于“健康中國2030”視角下的福建省城市社區老年人體育活動現狀[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38(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