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王曉波
摘 要: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種,其表現形式多為通過冷淡、輕視、放任、疏遠及漠不關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校園冷暴力來自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等諸多層面,預防冷暴力傷害,受害者本身的心理與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需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
關鍵詞:“黨建+”;校園;冷暴力;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8-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1-0023-02
人們談及冷暴力時大多會想到家庭冷暴力、職場冷暴力兩種重要情形,實際上校園冷暴力也真真切切存在,而且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當然,我國已有不少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成果多注重理論方面的研究與探索。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把工作中運用“黨建+”引領作用來消除中學校園冷暴力的感悟總結出來,與廣大同仁商榷,更希望與廣大同仁共同研究。
一、校園冷暴力的成因與表現形式
中學生受到的校園冷暴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來自學校、教師方面
1.家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渠道、方式存在不妥,從而造成了冷暴力現象
有些家長唯恐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說有些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好的“關照”,特意找關系、投門路給學校“打招呼”,給教師“遞條子”,致使學校正常的學生管理秩序被打亂、正常的教學受到影響。這時,學校的無奈、教師的反感表現在學生管理及教學工作中就是對這些學生冷淡、疏遠。而在學生及家長眼里,這便成了冷暴力。其實,在教師的眼里,這是對事件的冷處理,而非冷暴力,如果教師不這樣處理的話,那么受傷害的學生會更多,因此家長用非正常手段干預學校的管理與教學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有些教師由于反感這些家長的做法,而對學生使用了冷暴力,但這只是少數。
2.教師迫于各方壓力而對某些學生使用冷暴力
我們經常說“跪著的教師絕對教不出站直的學生”,社會、家長也呼吁教師要嚴格、認真地對學生進行管理。然而,在實際教學管理中,教師還是心存芥蒂的。一方面,學校為了不必要的麻煩,只能讓教師進行柔性管理;另一方面,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袒護,讓教師不敢嚴格管理。在遇到學生調皮搗蛋且屢教不改時,很多時候教師希望進行剛性管理,讓教學管理保持正常化,同時盼望得到學校的支持、家長的理解。然而現實卻并非如此,個別家長無理取鬧,有時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學校的教學秩序,所以,學校不得不要求教師做退步處理。這樣的結果,使得某些學生更有恃無恐,教師則只能選擇冷處理,對這些學生使用冷暴力。
(二)來自同學之間
1.過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學生之間的競爭愈加激烈,造成了冷暴力現象
無論學校還是家長大多以學習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優秀與否。這樣的評價方式使得絕大多數學生倍感壓力。甚至有些學生會對學習成績好于自己的同學產生嫉妒心理,進而想用非正常手段把成績好的同學“拉下馬”,讓自己當“排頭兵”。
2.環境變化讓某些學生無法適應而產生情緒上的波動,從而生發出冷暴力現象
每換一個學習環境,學生在精神與心靈上都要接受一次洗禮。多數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會慢慢適應新的環境,但也有少數學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他們懷念過去、厭煩眼前,表現在學習上則是學習無頭緒,心情特壓抑;表現在行為上則是脾氣很暴躁,交流不暢通。后果便是,他們用冷暴力手段讓其他同學受到心靈的創傷,以暫時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殊不知,這種方式受傷最大的永遠是自己。
3.個別學生的“老大”意識嚴重,想用冷暴力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我們經常提及校園暴力時,多數指用肢體語言實施暴力。隨著現代化設施的完善,可以說校園成了“全天候”“無死角”的領地。曾用肢體語言實施校園暴力的學生意識到,現在他們一旦實施暴力,他們的行為便會暴露。因此他們轉而用冷暴力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言語刺激、孤立某些不聽他們“領導”的同學,是他們慣用的伎倆。
二、利用“黨建+”消除校園冷暴力的策略
校園冷暴力的受害者,在心理及行為上受到傷害的深淺程度是難以用數字來量化的,并且這種傷害有可能影響一生。我們應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減少這樣的傷害,或說怎樣可以避免這種傷害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做起:
(一)分清教師、家長、學生的不同作用
1.應用“黨建+溝通示范”,讓家長重視自己的示范作用
我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對孩子影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愛孩子,進而嬌慣孩子是多數家長的慣性,然而孩子早晚要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所以每位家長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規范意識。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在語言、行動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當孩子長大后,特別是高中階段,應與其加強溝通。可是大多數家長對如何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溝通,進而起到示范作用了解不多,這時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多在“黨建+溝通示范”引領下,積極主動地與家長協同融合,讓家長重視個人的一言一行,進而為孩子展示正能量的示范行為。
2.應用“黨建+細密管理”,重視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接觸的學生是各式各樣的,針對具體的個體,教師給出的意見及建議值得每位家長和學生去關注。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同的個體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而且再好的方法也需要學生發自內心地去實施才行。由于冷暴力這種校園欺凌行為是非常隱蔽的,不容易被發現,當教師發現事實時,學生可能已經受到傷害了。因此教師在平時管理及具體教學中,要多應用“黨建+細密管理”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及家長時時應該關注什么、注意什么,如何避免冷暴力問題的出現。
3.應用“黨建+激勵原理”,讓學生提高對冷暴力的防范能力
“春江水暖鴨先知”,學生之中冷暴力的出現,最先發現或最先感知的是學生。假若某學生在受到冷暴力初期,能及時得到周圍同學的精神激勵,那么他受到的傷害相對來說會少很多。假如同學能阻止冷暴力實施者的行為,那么效果會更好。當然,學校、教師及家長應有培育學生對同學實施激勵的意識。
(二)山東省煙臺第二中學預防冷暴力傷害的幾點具體做法
在預防冷暴力傷害的問題中,受害者本身的心理與行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然,環境、教師、家長、同學等人為的因素也挺多,而且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這里,我們以山東省煙臺第二中學(以下簡稱“煙臺二中”)高中部為例,進行預防冷暴力傷害具體做法的探討。煙臺二中有著150多年的歷史,教學質量、人文環境在煙臺地區首屈一指。2014年高中部新址才啟用,是煙臺地區唯一的一所全日制寄宿高中。由于其自身特點,學校在教學、管理等各方面異于其他本地學校。經過師生幾年的共同努力,學校在各方面上了一個新臺階。
1.以“黨建+后勤保障”創建新生適宜的生活環境
全日制寄宿學校的最大特點就是學校是學生生活的“家園”,只有學生生活舒心,學習才能“全心”,家長才能放心。為此,學校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服務宗旨,在為每一名學生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的同時,也非常重視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學校的具體做法:第一,宿舍的安排與整理蘊含人文理念。這樣一是為了防止床位安排帶來的“不爽”而造成冷暴力的滋生,二是得到家長理解與支持后的學生管理更加順暢,三是絕大多數學生的高滿意度讓接下來的教學有了高質量的可能。第二,學校從多方面努力,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口味。多渠道打飯通道,緩解了學生集中打飯時的擁堵情況,避免了餐廳的各種“小摩擦”,當然這也間接地減少了由此派生出來的各種暴力行為。
2.以“黨建+量化管理”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分享”,以減少冷暴力的發生
成績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在學習中“爭先恐后”是值得推崇的,然而也有部分學生樂于享用其他同學的解題技巧、理解問題的方式,卻把自己的好“東西”保存在“心底”。久而久之他被“邊緣化”了,他的內心倍感冷暴力的痛苦。在這些現象出現時,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及時利用數學中的量化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分享的重要性。
對學生來說,高考是他們人生路上非常嚴峻的考驗,以今天的高考制度來看,他們的競爭對手是全省的高考學子,而非班級的同學。假若他們都分享自己的成功“果實”,高考時全班同學都提高了幾分,那么在某個分數段就會在全省提高幾萬個名次。這種量化的方式在其他方面也有類似應用。只要學生理解了量化中蘊藏的小哲理,那些冷暴力的實施者、冷暴力的受害者就會以更輕松的心態投入學習、生活中。
3.在“黨建+家校溝通”引領下,使學生與家長協同合作,減少家庭冷暴力
有些家長或許不了解教育的方式方法,但他們關心孩子和甘心為之付出的心情卻是一樣的。學生受到家庭冷暴力后的直接后果是學習情緒不高、生活信心下降,這會影響學校教學與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受到來自孩子的冷暴力后,家長又會進一步影響孩子。煙臺二中每個班級的班主任都建立了家長QQ群、微信群。群的主要作用是及時匯報學生在校情況,當然教師還會有意識地與家長就某些具體事件進行溝通和討論,以加深家長對教育理念的理解、讓家長掌握更多與學生的溝通技巧。
參考文獻:
[1]羅茜雯.淺談高職英語教學“冷暴力”的成因及對策[J].科教文匯,2012(31):112-113.
[2]徐云.論情緒應對中的“冷暴力”[J].才智,2019(21):222.
[3]胡? 雯,彭? 熠.對校園“冷暴力”的熱關注[J].科教導刊,2010(7):163-164.
[4]丁? 曦.對中小學校園教育冷暴力現象的反思[J].科教導刊,2009(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