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旭波 龍明忠
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研究對象在“特幼轉銜”融合教育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學習、生活適應問題,探究了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幼兒園存在的差異以及家校對聽障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程度,提出了采取“協(xié)同教育教學”的融合教育方式來解決聽障兒童在“特幼轉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期協(xié)助聽障兒童順利完成“特幼轉銜”。
關鍵詞:融合教育;聽障兒童;特幼轉銜
中圖分類號:G76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6-22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1-0103-02
一、問題提出
聽障兒童“幼小轉銜”的全過程,從時間的維度可以分為“特幼轉銜”“幼小轉銜”兩個階段,其中“特幼轉銜”是“幼小轉銜”的準備階段。“特幼轉銜”即聽障兒童從特殊教育學校進入普通幼兒園學習,其目的在于與同伴建立關系,適應普通學校的學習生活。聽障兒童在“特幼轉銜”過程中需要怎樣的協(xié)助?特殊教育學校及普通幼兒園應該如何協(xié)助聽障兒童完成“特幼轉銜”呢?基于此問題,湖南省常德市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我校”)“聽障兒童幼小轉銜”課題組于2016年12月與本地第一幼兒園銜接,開展“特幼轉銜”融合教育活動,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觀察研究。
二、研究過程
(一)研究對象
樂樂,男,2012年10月出生,聽覺年齡2歲8個月。因前庭病變致聾,聽損左側耳100db,右側耳105db,2015年1月佩戴助聽器,2016年3月左側植入人工耳蝸。助聽器、人工耳蝸助聽效果為最適。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我校進行聽覺言語康復訓練。經(jīng)過聽覺言語專項評估,結果顯示:言語最大識別率≥90%,聽覺能力一級;語言年齡四歲及以上,言語康復級別為一級。希—內(nèi)學習能力測驗結果表明其認知能力接近同齡健聽兒童水平。
(二)研究方法
1.個案研究法
根據(jù)樂樂在目標班級融合教育活動中的需要,對其進行課堂觀察,了解其在“特幼轉銜” 融合教育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分析原因,制訂策略并解決問題。
2.課堂觀察法
采用“一對一”的課堂觀察方式對樂樂在“特幼轉銜”融合教育活動中的表現(xiàn)進行實地觀察和記錄。主要記錄其在幼兒園中課堂參與、生活自理能力、溝通交往等方面的表現(xiàn)。
(三)研究結果
1.存在的問題
(1)知識儲備欠豐富,課堂參與欠積極。目標班級的普通幼兒課外知識儲備量較大,學習能力較強,知識遷移能力較好,幼教教師在課堂上比較注重知識的遷移和拓展。樂樂因聽力障礙導致知識儲備不足,跟不上幼教教師的授課節(jié)奏。幼教教師教學時語速較快,樂樂聽不懂。樂樂說話時,幼教教師和其他幼兒聽得也很費力,樂樂在課堂上與教師、同伴的配合欠佳。據(jù)幼教教師反映,樂樂上語言課及繪本閱讀課時有點跟不上,但是手工課會主動參與。
(2)情緒行為欠穩(wěn)定,溝通交往欠主動。觀察期間,樂樂在閱讀理解速度跟不上同伴時,他就會默默地放下書,低下頭,悶悶不樂地玩手指,幼教教師提醒他,他會表現(xiàn)出緊張焦慮的情緒,無助地望著教師。他不主動參加需要與其他同伴協(xié)作完成的集體活動,教師不安排他任務,他就安靜地站在旁邊看同伴玩;不會主動找同伴交流,同伴找他搭話,他禮貌性地回復,別人沒聽懂,他也不重復;遇到問題,第一時間用眼神向跟班特教教師求助,但缺乏主動性言語溝通。據(jù)家長反饋,樂樂在去幼兒園的路上有時會默默流淚。家長問及在園學習生活情況時,他也不愿意回答。
2.解決的方法
(1)揚長補短,延伸拓展。課題組對特教教師的跟班方式進行調整,變被動觀察為主動干預,特教教師坐在樂樂身后對其進行協(xié)助。樂樂回答問題前,特教教師給予一定提示,回答完畢后,及時給予肯定,還鼓勵其他幼兒為他點贊。特教教師加強個別化訓練,提高樂樂在噪聲背景下追蹤目標音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加強開放式溝通對話,提高聽覺理解能力;指導繪本閱讀,提高文本閱讀理解能力;指導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普通幼兒教師調整授課內(nèi)容及課程目標,學習針對聽障兒童的教學技巧。例如,教學用語使用短句,活動指令簡潔清晰,給予聽障兒童適當?shù)囊曈X提示;在對話環(huán)節(jié)給聽障兒童留足思考的時間;改善目標班級物理環(huán)境,授課期間關閉與隔壁教室相連的門;加強課堂常規(guī)管理,鼓勵幼兒討論問題時適當壓低聲音,減少環(huán)境噪音。
(2)友好結對,及時疏導。特教教師利用日常對話環(huán)節(jié)了解樂樂的心理狀況,詢問他在融合活動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告訴他解決的方法,鼓勵他戰(zhàn)勝困難,利用他的好勝心幫助他建立自信;鼓勵樂樂說出自己所經(jīng)歷的、所思考的事,體會溝通的樂趣。特教教師的解惑和肯定緩解了樂樂的焦慮情緒,自信的微笑回到他的臉上。在幼兒園里,幼教教師采取“友好結對”的方式,給樂樂找了兩個助學同伴,兩個同伴在課堂上協(xié)助其理解教師的授課內(nèi)容,下課后帶著樂樂去游戲區(qū)游戲。通過一段時間的互動交流,其他同伴能聽懂樂樂的話了,樂樂的語言表達順暢了,也敢于找同伴玩了。
三、分析原因
(一)問題分析
1.轉銜階段差異較大,過于注重聽力補償
(1)課程目標的差異。我校注重聽障兒童聽、說能力,訓練目標是能聽懂他人的講話,能用語言與他人溝通交往。目標班級更注重幼兒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及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
(2)課程內(nèi)容的差異。我校參照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開展教學活動,給每個幼兒提供聽覺言語個別化訓練。目標班級課程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五個領域以及各種室內(nèi)外創(chuàng)意活動構成,知識能力拓展課程較多。
(3)課程組織的差異。我校以集體課與個別化訓練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多媒體、教玩具使用頻率較高。目標班級課程組織以游戲為主,采用語言表達、手工制作、音樂表演等活動形式,比較注重繪本等紙質讀物閱讀。
(4)教學語言的差異。我校教師在授課時,通常采用口語和肢體語言相結合的方式,語速緩慢,指令簡短且指向清晰明確,同時給予眼神、手勢等視覺提示。幼教教師的語言充滿童趣且語速較快,經(jīng)常出現(xiàn)背對幼兒說話或者邊操作邊說話的情況。
(5)物理環(huán)境的差異。我校活動區(qū)域固定,個訓室墻壁有軟包,環(huán)境噪音低。目標班級教室兼具飯廳、寢室、活動室的功能,兩個教室共用洗漱間、廁所,環(huán)境噪音較高。
上述原因導致聽障兒童在普通幼兒園的課堂里難以準確接收授課教師信息,出現(xiàn)“聽不清楚,弄不明白”的情況,而特教學校過于強調聽障兒童聽覺障礙缺陷補償,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
2.家校強調生理缺陷,心理健康教育缺位
(1)生理缺陷是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根源。聽力損失是導致聽障兒童心理問題的生理因素,特殊的生理決定了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決定了他們在認知、學習、交往等方面容易遇到困難和出現(xiàn)心理偏差。很多聽障兒童知道自己身患耳聾殘疾,因此,他會刻意拒絕與他人接觸,從而形成了過度自卑或者過度依賴的不健康心理。在融合教育活動中,樂樂表現(xiàn)出對集體活動退縮排斥,不愿意離開熟悉的環(huán)境等情緒行為。
(2)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不當引發(fā)心理問題。對聽障兒童的教育大部分父母容易走極端。有的覺得虧欠了孩子,于是過度保護、遷就縱容。有的則認為孩子是討債鬼,干脆扔給長輩養(yǎng)育不聞不問。家長采用控制保護、責備說教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孩子接收到的是家長不接納的信號,勢必削弱親子關系,引發(fā)親子沖突,直接或間接地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盡管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表明父母行為和兒童焦慮等心理問題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但大量的研究表明,這兩者之間存在某種緊密的聯(lián)系。
(3)學校對聽障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聽障兒童從家庭到特教學校進行聽力言語康復,再從特教學校到普通幼兒園進行融合教育,短短一年多時間要經(jīng)歷兩次大的調整和適應。看似簡單的經(jīng)歷對聽障兒童來說卻是艱難的 “涅槃”,每一次調整和適應都將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當心理能量不足而造成適應性困難時,聽障兒童就會出現(xiàn)焦慮、煩悶等心理反應,同時伴隨著注意力下降、學習適應不良、人際交往困難等行為問題。
(二)提升策略
1.政策支持,專業(yè)引領
在“特幼轉銜”的融合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政策的支持尤為重要,它是“特幼轉銜”融合教育能否順利開展的前提。再就是專業(yè)團隊的引領,它是“特幼轉銜”融合教育能否有效實施的保障。特教學校要“走出去”尋求政策支持,把專家“請進來”進行專業(yè)引領。
2.特幼融合,協(xié)同教學
“特幼轉銜”的融合教育活動必須厘清特教學校的“轉”與普通幼兒園“銜”的關系,轉銜初期可以采取“協(xié)同教育教學”的方式,減少特教學校康復教育階段和普通幼兒園學前融合教育階段的差異。特教教師、幼教教師、家長可以采取“揚長補短”“適度疏導”的方法幫助聽障兒童進行融合教育活動,妥善解決“特幼轉銜”問題。同時,特教學校可以通過宣傳講座、融合教育活動對普通幼兒園家長及幼教教師進行特殊教育理論知識培訓,引導他們了解聽力障礙,尊重個體差異,接納聽障兒童。
3.家校合作,協(xié)同教育
家長是聽障兒童最重要的“他人”,家長的品德修養(yǎng)、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對其心理成長有直接的影響。特教學校、普通幼兒園要指導聽障兒童家庭實施有效的家庭教育,重視聽障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引導其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同時充分考慮其心理需求,努力協(xié)助其解決學習生活的困難,為其排除“特幼轉銜”學習上的障礙。
參考文獻:
[1]李婧婧.聽障兒童心理障礙分析及教育對策[J].寧夏教育,2012(5):71.
[2]譚樹華.心理能量對信息加工偏好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