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婷

1.發病品種多。我國主要水產養殖品種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發生。
2.疾病種類趨多。據監測,我國水產養殖品種的疾病達126 種,其中病毒性疾病17 種,細菌性疾病61 種,真菌性疾病4 種,寄生蟲疾病28 種,藻類性疾病6 種,其他病害3 種,不明病因的疾病有9 種。
3.多病原、多病種發病趨勢明顯。據全國水產病害監測結果表明,連續5 年,水生動物病害已由單一病原向多病原綜合演化,并與目前的養殖方式、養殖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
4.疾病發病時間長,涉及面廣。水生動物疾病發病時間由傳統的春夏或夏秋兩季發病高峰逐步向全年發病過渡,發病區域幾乎涵蓋所有的養殖水域。
5.水生動物重大疾病有暴發流行趨勢。
1.水產養殖環境狀況不斷惡化是首要原因。養殖生產者自我污染較為普遍。底質惡化、池塘老化等。
2.過高的養殖密度始終是疾病頻發的重要原因。
3.漁民缺乏科學用藥、安全用藥的基本知識,病急亂用藥,盲目增加劑量,給疾病防治增加了難度。尤其是原料藥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危害相當大。
4.水生動物種質日趨退化,以及苗種質量的良莠不齊,都將導致養殖動物抗病力下降。

5.水產種苗及水產品的流通缺乏必要的檢疫和隔離制度,為疾病的廣泛傳播創造了條件。
6.科研滯后于水產養殖發展需要,給水產養殖疾病綜合防治帶來一定的影響。
7.現行水生動物的防疫體系不健全,滯后于水生動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1.對引進的苗種進行隔離及消毒,嚴禁攜帶病原。
2.大力推廣健康養殖,實行生態綜合防治。(1)制定合理的養殖模式,放養健康苗種,做好前期的強化培育工作。(2)保持水質處于良好狀態是預防疾病發生的主要手段。(3)預防疾病必須與科學投飼給合起來。(4)日常管理與疾病預防相結合。
3.防重于治,做好疾病的預防,是魚病防治的關健。(1)預防疾病就是在水生動物尚為健康時進行,如果已經發生輕微疾病或有個別死亡,此時用藥則為治療行為。預防有用藥和不用藥之分。(2)疾病的預防應貫徹于養殖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就是說養殖生產從開始到結束,每一步操作都要考慮到疾病的防治。(3)根據當地品種養殖的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疾病防治方案,做到有計劃的科學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