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姜俏俏

坐落在大乳山景區邊的后山于家村,三面環山,一面朝海,風景秀美。于江帶領后山于家村從負債20 萬元,發展到現在年集體收入70萬元。2007 年,于江剛上任時村集體負債20 多萬元。
2009 年,于江決定帶著村民種茶。“那時候種茶葉市里、鎮上都給補貼,每667 平方米地補貼520元錢。”于江說,“我去問農業局,種茶每667 平方米地成本多少錢,他們說種子300 元錢左右。我覺得這買賣能做,就算茶賣不出錢來,也能剩200 元錢。”
當年計劃種茶19 公頃,除了水源、防風帶,實際種茶面積16 公頃左右。“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建起了茶園。”于江說,村里將茶園定名為愛母茶園,成立愛母茶葉專業合作社,這名字契合咱大乳山的母愛文化品牌,同時也為了在村里進一步倡導愛老敬老的好風尚。因為沒有種植經驗,種茶第一年光人工除草就花了27 萬元。后來從南方學來除草技術,鋪上防草布才把成本降下來。2013 年,茶園開始采茶。當年炒了500 千克茶,賣了將近40萬元。“從建茶園開始,就按有機茶的標準種的。我們是山背坡種茶,生長期長,種出來的茶品質也好。”于江說。
于江說,自從茶園里掘出第一桶金,村里每年都有新變化。“十一期間,房車營地爆滿,17 個木屋也早就訂出去了。白天采摘、出海垂釣,晚上看山間夜景,今年新上了些體驗項目,活動很豐富。”
2016 年,后山于家村開始發展集茶葉、無花果、藍莓、大棗、桑葚等采摘為一體的鄉村游,還建起了一處房車營地。“咱村環境好,現在交通也方便。有4 戶村民自己開了農家樂,一年能收入七八萬元。”于江說,“現在客源還比較少,等跨海大橋修起來,通到我們村的時候,會有更大的改善。”
今年春天,投資100 萬元、占地1200 平方米的蝴蝶蘭大棚投入使用。采訪時,幾名村民正在給蝴蝶蘭打殺菌藥。“這個棚里有40 個蝴蝶蘭品種,一共有4 萬盆。跟收購企業簽了保底合同,等春節就上市,價高就按市場價,價低就按合同價。”于江說。

去年,后山于家村集體收入達70 多萬元,這讓不理解他的人心服口服。“這是一個開始,鄉親們選我當干部,那就得擔起責任來。只要保住了咱們的綠水青山,哪還愁沒有金山銀山。”于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