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華 喀什大學藝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
室內空間設計是人腦力活動的思慮過程,以達到人們最終需求為目的。人性化室內空間設計是對室內空間設計的延伸,在原始結構室內空間中,應用人體工程經驗與設計美學原理,設計出滿足人們物質與精神需求的良好空間環境。
1.1.1 空間安全
室內空間安全性是人們關注的重要方面,其將隱性影響人性化設計。安全性是一個優秀室內空間設計的最基本保障,也是人類心理感知最基礎的要求。因此,不論身處何種室內空間環境,人體本能反應會尋求一種心理平衡。在空曠的室內空間,從心理學角度研究,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尋求倚靠物作為自己支撐點,如選擇墻體、家具或是隔斷等物體進行倚靠或倚扶,在心理上尋求安全感。大空間形成的空曠,可以利用穿插性組合,形成一種穩定和安全心理。
1.1.2 空間功能
室內空間設計是整個環境重要的有機組成環節,是室內空間的深化和重構,其最終目的是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功能的需要。合理功能布局能使室內設計目的得以明確。人的性別、年齡、興趣、文化、喜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對于室內空間環境設計要更加細致入微。然而,不論是個體性差異或是群體性差異,只要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休閑、就餐等基本要求,那么其之間必然存在統一性。因此,人性化室內空間是依據功能完整性要求有機組合而成的,其中融合室內空間設計別具一格的獨立性、藝術文化特性等。
1.1.3 空間舒適
舒適性是人性化設計需遵循的重要原則,在保障室內材料安全的前提下,人們不僅僅只滿足于生存,更加講究生活情調與質量,對室內空間居住環境的舒適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甚至已成為現代生活質量的硬性衡量標準,并且這個標準隨著科技發展與時間推移在不斷發展變化。
人性化空間是由物體空間圍合而成的,但這里的“物體空間”可以是實體表現,也可以是虛體表現。按照不同空間結構具有的性質和形態進行空間設計,以利于空間形態的選擇和利用,滿足人們的功能需求。
1.2.1 封閉空間
具有一定高度的立體物體形成包裹性,切斷與周圍室內空間環境的流動。封閉室內空間能產生領域性、安全性和私密性。然而,封閉室內空間會形成單調、沉悶的感覺,因此室內空間的封閉程度主要取決于對隱私程度的要求。
1.2.2 開敞空間
開敞空間私密性有限,強調人與室內空間的交流。注重對景,對景的方式往往是通過景觀與自然或周圍空間的融合形成開放空間,具有很大的空間流動性。人們在開敞的空間環境中會更加放松、活躍和開朗。主要采用借景的表現手法,加強周邊空間的溝通,使空間變得生動有趣。
1.2.3 動態空間
豐富的空間形態變化,使人們看到或聽到產生運動性,引導人們用不同角度來觀察周圍事物,將時間和空間進行組合形成“第四空間”。一般用溪水、泉水、噴泉、電梯和燈光等物理形式來表達視覺心理,通過色彩、構圖、線條等創造動態圖像[1]。
1.2.4 靜態空間
靜態空間構成比較單一,視覺會被吸引到某一個方位或一個點上,空間更清晰、明確,能給人帶來一種安靜祥和的感覺。靜態的主要特征是限定性較強,空間趨于封閉性和私密性;色彩和諧雅致,光照溫和,裝飾簡潔;大多數空間表現形式是對稱的。
1.2.5 序列空間
室內空間通過序列優化組合,使人在感知認識中形成一定的整體性和連續性。然而,空間序列的優化組合需要利用每個局部空間范圍的裝飾、色彩、展示、燈光等一系列藝術手段的創造來實現。因此,在空間序列設計中,空間的創造主要是通過光和影形成空間的方位,視覺中心形成畫面。導向性設計主要是通過形式美學中各種有節奏的構圖和方向性的意象來處理空間,使人們進入空間時達到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雙重滿足,如連續的架子、立柱、裝飾的結構方向。
1.3.1 人性化室內空間裝飾設計應與室內空間界面及配套設施的具體要求相協調,實現完美契合有機統一
在室內空間界面整體環境氛圍中,人性化室內空間設計應符合室內空間不同功能的具體要求。室內空間界面設計中接口過渡及部分配套設施在處理上不宜過于突出,原因在于其屬于室內空間環境的背景,對室內空間、家居布局和陳列擺設起著襯托作用。然而,對于需要設計獨特個性的空間,如家庭影音室、活動娛樂室等,有時需要進行裝飾,甚至達到刻意強化的效果。
1.3.2 室內空間不同界面裝飾設計形式
頂部空間是室內的上界面,作為室內較大面積的空間,其裝飾設計功能和藝術形式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重視,其對室內空間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頂部空間光影設計手法有利于氛圍營造和層次分明,因此,在頂部空間設計中可以采用簡潔、抽象、明快的設計表現手法,通過自然和人工用光展現整個美感和多層次空間。不同的頂部界面空間處理手法呈現出大不相同的空間環境心理效應,如線性表達的形式更加明確清晰的方向感。
人類對空間環境和大氣的感受通常是全面和直接的,不僅有虛擬空間形態,還有實體空間界面形狀。由于墻體的封閉形式不同,室內空間會有不同的空間形式,不同的空間形式會對人產生不同心理影響。室內空間形態是人性化設計的基礎,決定著空間的整體效果,對空間表現的氛圍和風格起著關鍵作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和對室內空間的不同要求最終形成各種形式的空間形態。
2.1.1 圖形圖案表現
選擇圖形尺寸時,室內空間大圖案設計運用表現使空間感縮小前移,小圖案運用使空間界面向后移,產生擴大空間的效果。
2.1.2 線條走向表現
線條走向設計會直接影響布局方向,好的走向有利于拓展空間感。低樓層的空間墻面應盡量采用垂直線,使空間有一種直線縱深感;開間狹小的空間應采用與開間方向平行一致的線條,可打破狹小空間感。
2.1.3 用材顏色及質感
使用冷色可使空間有后移感,產生空間擴大效果,但冷色會給人一種清涼感。陰面室內空間盡可能少用冷色。光滑或堅硬的材料極易形成物體表面反射,擴大空間。反之,大面積粗糙材料使用,會使空間顯小。
室內空間形態主要分為圓拱形空間、矩形空間、曲折形空間和不規則形空間,矩形與不規則形便于與建筑結構形式相協調,使人直覺上產生一定的方向性和穩定性;曲折形的室內空間在平面上具有向外擴張和向心之感,立面上具有向上感;圓拱形空間給人以縮緊、封閉、安全的心理感受[2]。
當今,不同種類顏色的光照影響著室內環境。室內光環境藝術性和技術性是衡量現代生活居住環境的重要標志。光環境對居住者生理和心理會產生深刻的影響,甚至光的改變影響著人體動作行為表現。在有“溫度”的人性化室內設計中,光環境主要以自然光照和人工照明為主。
根據光源的方向和采光口的位置,自然采光可分為側光和頂光。側面照明可分為一面、兩面和多面。根據室內采光的高度和位置,可分為高、中、低3 種采光方式。一般采光口的高度約為1 m。在某些情況下,為了使用更多的墻壁(如展廳用于更多的展覽區域)或提高房間(如大型廠房)的深度照明,室內采光開口高度提高至2 m 以上,稱為高側窗。頂部采光是自然光利用的基本體現。光線自上而下均勻分布,光照自然和諧,高亮度,采照效果極佳。但是,垂直光源大多為直射光,極易導致眩光產生,因此失去側光優點,盡可能做到互補。
人工照明也被稱為“燈光照明”或“室內照明”。其是夜間識別萬物的主要源泉,也是白天室內光線弱時的主要補充光源。
空間形成可以受光照影響,可以起到空間變換、美化空間的作用。其直接影響物體的視覺尺寸、形狀、紋理和顏色,甚至直接影響室內空間人性化環境的藝術效果。燈光效果隨燈的種類和形狀而變化。產生的光可分為直射光、反射光和漫射光。
根據光線通過量的空間分布,人工光照方式可分為直接照明、間接照明、重點照明、裝飾照明[3]。
直接以燈具直接發出為主,其中90%~100%的光直接直達物體表面,即直接照明。明暗對比較為強烈,能產生有趣直接的光影效果,突出每個物體在整個環境中的主導地位。但是,因為亮度高,應防止眩光。
間接照明是通過屏蔽光源而產生的一種間接光。90%~100%的直射光線通過天花板或墻壁反射到物體表面,不到10%的光直接照射在物體上。要想做到人性化和諧,通常有2 種方式處理:一種是在燈泡下部安裝不透明燈罩,光線作為間接光反射到平頂或其他物體上;另一種是將燈泡置于燈槽內,光線作為間接光從平頂反射到房間。單獨使用這種照明方式時,要注意不透明燈罩的厚重陰影。其通常與其他照明方法一起使用,以達到特殊藝術效果。
重點照明主要場所和物體進行重點投射。例如,室內商品陳列架或櫥窗照明為了增強顧客對商品的關注,其亮度在特定條件下根據物體的種類、形狀、大小和陳列方式來設定。一般用強光來增強物體表面光澤,突出物體形象。
裝飾照明是為了對單調室內光源進行裝飾,使空間層次分明,創造新的環境氛圍。人性化的裝飾照明一般采用裝飾吊燈、掛燈、壁燈等圖案風格形式相統一的燈具,較好體現強烈個性中的人性化空間藝術。裝飾照明只能是以氛圍渲染需求使用,不能單獨作為基礎照明或重點照明。
室內空間設計效果在于“人性化”設計的成敗,本文提到的“人性化”主要針對是人們的身心特征、生活習慣及自身性格等特點進行室內空間設計優化。室內空間的使用對象是人,因此必須把人文關懷注入設計中,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利用環境科學、心理學、色彩學、人體工程學等多門學科,最大限度地營造適合人們生活居住的合理空間,使人與室內空間的關系達到真正意義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