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杰 韓金紅 李凌飛 彭傳文 周 雪 李景斌
(天津嘉立荷牧業集團有限公司)
犢牛作為牧場生產發展的后備力量,影響牧場后續的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因此,犢牛培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牧場的管理水平,常作為評價牧場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1]。目前,國內牧場形成了多種犢牛飼養方式,如常乳飼喂、酸化奶飼喂及代乳粉飼喂。隨著早期斷奶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各種飼喂方案也不斷成熟。相對于傳統飼喂方式(常乳飼喂),酸化奶有諸多優勢,如易于保存,飼喂操作簡便、節省飼料和人工成本及增重效果好等。國內針對酸化奶的使用進行了許多研究,主要集中在犢牛的生產性能、健康狀況及飼養經濟效益方面。本文通過闡述犢牛酸化奶的制作方法、優點和注意事項,分析總結酸化奶的使用對犢牛生產性能和健康狀況等方面的影響,以期為牧場科學合理使用酸化奶提供幫助。
犢牛酸化奶是以牛乳(含廢棄乳和異常乳)或代乳粉為原料,輔以酸化劑,使牛乳pH值保持在4.0~4.5,酸化10 h左右制成的犢牛液體日糧。其制作方法因原料不同略有差異。
當原料為正常牛乳時,可從貯奶罐中取出牛乳,直接添加酸化劑酸化,酸化溫度為4 ℃左右;當原料為廢棄乳或異常乳時,奶溫應降到15 ℃以下,最好10 ℃以下再進行酸化;當原料為代乳粉時,先用45~50 ℃潔凈水稀釋溶解,再冷卻到15 ℃以下,進行酸化。
酸化劑的使用至關重要。常用的酸化劑有甲酸、檸檬酸、丙酸以及商用復合酸等。牛華鋒等[2]研究證實,甲酸的抑菌效果優于乙酸、檸檬酸及富馬酸等,可作為酸化奶制備的有機酸。選用85.00%濃度食品級甲酸,與水按照1∶9的比例配置濃度為8.50%的甲酸稀釋液,每升牛乳添加30 mL甲酸稀釋液;若原料為牛初乳,則每升牛初乳添加40 mL甲酸稀釋液。
向牛乳中添加甲酸稀釋液時,需要充分均勻攪拌,之后必須用酸度計檢查p H 值,使其保持在4.0~4.5,最佳值為4.2。溶液需靜置1 h,然后再次攪拌,隨后靜置10 h左右酸化,酸化結束后即可用于飼喂犢牛。若原料為代乳粉添加酸化劑后,pH值在4.0~4.5之間即可飼喂犢牛[3,4]。
代乳粉中的蛋白質源主要為植物大豆蛋白質,其等電點為4.2 ~4.6。當p H 值等于等電點時,蛋白質分子不帶電荷,分子間相互作用力減弱、沒有排斥力,溶解度小,其顆粒極易碰撞凝聚產生沉淀。代乳粉溶液酸化pH值在4.0~4.5,非常接近植物蛋白等電點,因此,溶液極易產生蛋白質沉淀分層。但此時p H值不足以造成蛋白質分子空間構象發生改變,不會導致蛋白質變性。
1.4.1 優點
酸化奶的使用打破了傳統犢牛飼喂技術多方面的約束,具有諸多優點。一是酸化劑的使用能有效殺死牛乳中的細菌,利于保存;二是廢棄乳和異常乳能得到充分利用,飼料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三是配制好的酸化奶供犢牛自由采食,利于小群化飼養,減少了飼喂犢牛的工作量,節省了人工成本,也使得飼喂操作簡便化;四是由于酸化奶本身的酸性,減少了犢牛胃腸道大腸桿菌等有害菌的繁殖,降低了犢牛腹瀉率;五是酸化奶可保護犢牛的胃腸道,使得營養物質得到充分利用,犢牛增重效果得到改善。
1.4.2 缺點
酸化奶也存在著弊端,如自由采食酸化奶會導致犢牛對固體顆粒料的攝入減少,無法有效刺激瘤胃上皮細胞生長,影響瘤胃的發育。
在牧場實際生產中,使用酸化奶飼喂犢牛具有明顯優勢,但需要注意其中一些關鍵控制點。
1.5.1 酸化劑的選擇
要選擇殺菌效果好、雜質少和使酸化奶安全穩定的酸化劑,推薦使用高品質食用級甲酸。
1.5.2 操作要點
制作和使用酸化奶過程中都需要充分攪拌,以便有更好的飼喂效果。在冬季,奶溫需保持在25~30 ℃,避免低溫或高溫對犢牛帶來的不利影響。
1.5.3 飼喂要點
初次飼喂酸化奶應減量,待犢牛適應后恢復至正常量飼喂。飼喂時,應小群飼養,以10~15 頭為單元,個體日齡差異應控制在5 天內,飼喂時盡量采用自動化設備(含自動攪拌、自動保溫)和仿生奶嘴。
初生犢牛瘤胃功能不健全,依靠皺胃和腸道吸收營養物質,此時牛乳是能為犢牛提供較為全面和均衡營養素的理想液體日糧。為培育出品質優良的犢牛,以牛乳或代乳粉為原料而配制的酸化奶在牧場得到普及,國內外學者針對酸化奶對犢牛生產性能方面的影響進行了許多研究。譚世新等[5]研究表明,與飼喂巴氏殺菌乳相比,飼喂酸化奶的母犢平均日增重顯著提高25.68%。韓永勝等[6]報道稱,在0~90 天飼喂階段,飼喂酸化奶組犢牛平均日增重比飼喂常乳組顯著提高27.40%。Todd等[7]也研究發現,在斷奶前,自由采食酸化奶的犢牛平均日增重高于飼喂常乳的犢牛。多數研究結果表示飼喂酸化奶能夠顯著提高犢牛日增重,其原因可能是酸化奶適宜的pH值能夠維護犢牛胃腸道黏膜的正常形態及促進胃腸道的發育,使得營養物質得到充分吸收,促進日增重的提高,屠焰等[8]的研究結果證實了這點。金天佑等[9]研究發現,飼喂酸化奶組犢牛的體高、體長以及胸圍顯著高于常乳組,這可能是由于犢牛酸化奶有較好的適口性,促使其采食量的提高,進而提高了犢牛日增重。
然而,也有研究結果表明,飼喂酸化奶會對犢牛生長發育產生不利影響。曹學浩等[10]報道稱,與飼喂巴氏殺菌乳相比,在犢牛30~60 天飼喂酸化奶會顯著降低體高和胸圍的增長,且胸圍的差異在60~180 天依然顯著。不僅如此,酸化奶組30~60 天犢牛顆粒料的采食量也顯著低于巴氏殺菌乳組。這可能是由于飼喂酸化奶的方式所導致,酸化奶適口性較好,犢牛喜食,自由采食酸化奶會導致奶量攝入增加,顆粒料采食減少,影響犢牛瘤胃發育,進而影響后續的結構性生長。而限飼酸化奶會增加顆粒料的采食,不僅補足了犢牛因奶量不足所導致的營養缺乏,也促進了瘤胃和后期結構性的生長發育。周磊等[1]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限飼飼喂酸化奶培育犢牛的效果優于自由采食,尤其是體現在斷奶應激和后期生長發育上。
犢牛對病原微生物的抵御主要依靠自身的免疫功能,優質足量的初乳能夠幫助犢牛建立被動免疫,而犢牛主動免疫的建立則需要依靠飼喂的營養物質。殷術鑫等[11]研究發現,與巴氏殺菌乳組相比,飼喂酸化奶組犢牛第60天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第90天血清免疫球蛋白C(IgC)和免疫球蛋白M(IgM)及第180天血清IgM含量顯著提高,酸化奶提高了犢牛機體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犢牛機體健康。
犢牛腹瀉是影響犢牛機體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輕則影響犢牛的生產性能,重則造成犢牛死亡。飼喂酸化奶對犢牛健康的有利影響在控制腹瀉上也得到了體現,孟慶爽等[12]研究表明,與傳統飼喂方法相比,酸化奶可以減少犢牛的腹瀉發病率,顯著降低了85.00%~92.00%。金天佑等[9]報道稱,飼喂酸化奶比飼喂常乳的犢牛腹瀉發病率顯著降低50.00%。同時,Yanar等[13]研究發現,按照初生犢牛體重8.00%飼喂酸化奶,在飼喂總天數中,腹瀉天數顯著降低。
A m b u r g h 等[14]報 道 奶 牛 的終生生產性能和健康受其犢牛階段的生長發育情況影響。牛華鋒等[2]研究發現,飼喂酸化奶組母犢牛頭胎高峰產奶量比巴氏殺菌乳組高2.6 kg/天。楊新月等[15]研究發現,通過提高哺乳期犢牛日增重和健康狀況可以提高犢牛后期生產性能。諸多研究都表明飼喂酸化奶可以提高犢牛后期生產性能,其原因是酸化奶的使用保護了犢牛胃腸道等消化器官的健康和發育,減少了犢牛的腹瀉發病率,促進了營養物質的吸收,增加了犢牛的日增重,為頭胎高峰產奶量及頭胎犢牛存活率等一系列后期生產性能的發揮奠定了基礎。同時,飼喂酸化奶提高了犢牛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強了犢牛的免疫能力,減少了犢牛的死亡率,也間接增加了第一泌乳期的產奶量[16]。
犢牛飼養的成本主要來源于飼料、人工及獸藥三方面。酸化奶的使用適用于小群化飼養,酸化奶的制作、飼喂及保存簡單易行,減少了人工成本的投入。酸化奶的制作可利用廢棄奶和異常奶,降低了飼料使用成本。同時,飼喂酸化奶降低了犢牛的腹瀉發病率,增加了犢牛的免疫能力,減少了犢牛的死亡率,降低了獸藥成本。李珺等[17]報道稱,與巴氏殺菌乳飼喂組相比,酸化奶組犢牛的增重成本分別降低了18.4 元/kg和10.4 元/kg。Panova等[18]研究結果也表明飼喂酸化奶增加了犢牛飼養的經濟效益。可見,酸化奶飼喂通過提高飼料轉化效率也能降低飼喂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飼喂酸化奶培育犢牛在牧場中已成為常態,酸化奶制作簡便易行,節省人工、日糧成本。飼喂酸化奶增加犢牛日增重、減少犢牛腹瀉以及促進犢牛后期生產性能潛力發揮的優勢也較為突出。飼喂酸化奶的方式會影響飼喂效果,自由采食會導致顆粒料的采食減少,影響瘤胃發育,限飼則能減少這種不利影響,但不適用與小群化飼養,如何早期引導犢牛采食顆粒料,促進瘤胃發育及減少斷奶應激值得進一步研究。同時,抗奶酸化并不會消除抗生素,抗生素對犢牛發育的影響以及如何去除奶中抗生素等問題也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