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艷波
(黑龍江省雞西市城子河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奶牛皺胃積食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與其他胃部疾病一樣,病牛都表現出食欲不振,甚至廢絕,反芻減少或停止。該病不僅影響奶牛的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還直接危害著奶牛的健康和生命。從臨床經驗看,皺胃疾病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都較其他胃部疾病難度更大,死亡率更高。因此,對奶牛皺胃疾病應給予高度重視[1]。
2018年8月,黑龍江省雞西市某養牛戶飼養1 頭經產三胎的黑白花奶牛,產后7 天,主訴,近兩天食欲下降,不愛采食精料,每天能見到2~3次反芻,每次反芻約20多個草團,每個草團再咀嚼約20 多下,泌乳量由病前30 kg/天減少到不足20 kg/天。
臨床檢查發現,該奶牛排糞遲滯或長期不見排糞。視診,其右側中下腹部肋骨弓下方局限性隆起;叩診,最后兩個肋間出現鼓音或鋼管音。觸診,于右側肋弓下方可觸到漂浮狀、稍呈堅實感硬物。于右下腹部,最后肋骨后緣垂直切線后方穿刺胃腸內容物,pH值為3.8。
經病史調查、臨床檢查和皺胃穿刺檢查,確診為奶牛皺胃積食。
首先對病牛洗胃、禁食,同時采取以下綜合措施進行治療。
(1)應用硫酸鈉750 g、液體石蠟1 L、常水10 L,一次胃管投服。
(2)應用生理鹽水500 mL、硫酸鏈霉素10 g,混合后一次瓣胃內注入。
(3)氨甲酰膽堿2 mg,一次皮下注射,每隔6 h注射一次,連用4次。
(4)25%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10%樟腦磺酸鈉注射液30 mL、10%維生素C注射液50 mL、復方氯化鈉注射液2 000 mL,一次靜脈注射,每天1次,連用5 天。
(5)加味扶脾散1 副、磺胺脒20 g,開水沖,候溫加磺胺脒灌服,每天1 副,連用5 天后痊愈。其中加味扶脾散處方為:黨參50 g、黃芪50 g、茯苓40 g、厚樸40 g、陳皮40 g、檳榔50 g、枳殼30 g、肉桂20 g、倉術30 g、白芍30 g、甘草20 g、神曲50 g,共為末,開水沖,候溫灌服。涼后加入適量消化酶制劑,效果更好。
一是主要由于飼養管理失宜。特別在冬季青飼料缺乏時,用鍘得過短的谷草、麥秸、豆秸、玉米稈、高粱稈和稻草飼喂奶牛。二是運動不足、反芻時間短、飲水不足和氣象應激時發病率較高。三是成年牛若吞食胎盤、毛球、麻線、破布、塑料后亦可發生皺胃機械性阻塞。四是該病還可繼發于前胃弛緩、幽門痙攣、小腸阻塞等病。
根據排糞遲滯,右腹部皺胃區局限性隆起,觸診皺胃區堅實等癥狀可做出初步診斷。疾病早期可進行穿刺,即于正常皺胃后緣(第11肋骨對應的肋弓下方)向后15 cm及以后的下腹壁,避開皮下大血管,用16號或20號靜脈針頭穿刺,從穿刺針點滴狀流出的pH值為1~4胃腸內容物即可確診。因為正常皺胃不在此處,從此處穿刺到皺胃內容物,可證實皺胃體積變大。
治療原則為促進皺胃內容物排出,防止皺胃炎,防止脫水及自體中毒,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
4.3.1 藥物治療
皺胃積食初期,皺胃蠕動機能尚未完全消失時,對病牛洗胃、絕食后綜合應用以下措施。
(1)硫酸鎂(或硫酸鈉)500~750 g、魚石脂20~30 g、75%酒精50 mL、液體石蠟(或植物油)500~1 000 mL、滑石粉與酵母粉各100 g,常水10~15 L,配合一次內服。以后每天灌油類瀉劑1000~2 000 mL,連用5~7 天。但要注意,該病后期發生脫水時,忌用高濃度鹽類瀉劑。
(2)應用適量擬膽堿藥,每天4~6次。
(3)用25%硫酸鎂溶液1 000 mL、乳酸20 mL、稀鹽酸20 mL,一次瓣胃內注射。
(4)按摩皺胃區
于右側肋弓下方,緩慢用力按摩,每次20~30 min,每天4~6次。
(5)治療皺胃炎。
4.3.2 手術治療
藥物療法無效或皺胃積食嚴重的病牛,可施行皺胃切開術。
4.3.3 對癥治療
適當配合強心補液等治療措施。在任何情況下,皺胃積食的病牛都不得內服或注射碳酸氫鈉,否則會加劇堿中毒。在皺胃阻塞已基本疏通的恢復期病牛,可用氯化鈉50~100 g、氯化鉀30~50 g、氯化銨40~80 g、水4~6 L,每天灌服1次,連續使用,直至恢復正常食欲為止。當病牛恢復食欲時,可飼喂少量容易消化的飼草,數量由少到多。
預防該病應加強飼養管理,合理搭配日糧,特別要注意粗飼料與精飼料的調配;飼草不能過短,精料不能粉碎過細;注意清除飼料中異物,避免損傷奶牛迷走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