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融媒體中心
采編工作實際上是通過對各類資料的甄選與整理,根據電視節目形式將其形成特定的內容,以期能夠滿足大眾的信息獲取需求的工作過程。就新聞采編來說,主要工作內容涉及對新聞事件的篩選,新聞事件的編輯,確保其能夠符合大眾價值觀,并且為社會大眾帶去正向的影響。同時,還應保障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因此,在電視臺工作中采編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的媒體背景下,必須對采編工作思路進行梳理,提升廣播電視臺節目的收視率。
目前來講,大部分電視臺在進行新聞事件采編時均是采取采訪的方式對新聞事件以及熱點內容進行收集,希望通過采訪的方式了解新聞世界背后的信息,盡可能全面呈現新聞事件緣由,并且保障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對新聞事件信息進行收集后,將其作為新聞素材進行編導,使其達成一定的新聞效果。以往的媒體環境下,此種采編模式發揮了良好的作用,新聞效果以及觀眾的反饋也較為良好。而在進入新媒體環境后,各類新聞事件明顯增多,如何在眾多新聞事件中甄選出有一定的輿論導向的新聞事件成為當前所面臨的重點難題,采取原有的采訪形式僅能還原新聞事件真相,不能對其深層意義進行剖析,這很難引發受眾的關注,新聞效果也難以保證[1]。
廣播電視臺的新聞信息應與群眾生活相貼近,傳遞更多群眾所關注的內容方能提升新聞節目分收視率。然而,大部分廣播電視臺并未認識到這一點,新聞內容主要圍繞國際事件為主,對于重要的民生政策未加以全面宣傳,致使人們很難通過新聞了解到當代的教育、醫療以及食品等政策,難以滿足民生需求。通常來講,是將政府相關的工作會議內容作為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由于與民眾生活實際相脫離,很難吸引群眾的關注,電視臺節目的收視率也難以提升。
采編形式單一化已經成為制約傳統廣播電視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因此,廣播電視臺要想獲得進一步發展,則需從創新采編形式方面入手,結合當前的媒體環境,積極借鑒新媒體的技術優勢,形成多元化的采編形式,保障新聞采編的高效性和有效性。要求相關的采編人員能夠擔負起采編形式革新的重任,積極引入現代化技術,完成對新聞內容的編輯與制作。同時,利用現代化技術也可保證新聞事件信息的高效收集與處理,可幫助采編人員從眾多新聞信息中篩選出大眾樂于接受的新聞事件。采編人員僅需從新聞事件中找準切入點,提升新聞事件的可看性即可。
由于新聞報道具備傳達國家政策和輿論導向的社會職能,在進行新聞采編時,通常會圍繞重大國家事件和重大政策會議,但由于新聞節目形式過于枯燥,很難引發群眾的關注。為此,需要結合實際內容對采編方法進行創新,將政策內容以更為新穎的形式呈現,提高基層群眾的接受率,盡可能列舉社會典型事件來介紹相應的民生政策,使群眾通過觀看新聞能夠了解維護自身權益的方法,確保新聞在傳達政策信息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人民[2]。
為了提升采編工作隊伍的整體采編水平,需要制定科學的用人機制,盡量留住電視臺中的優秀采編人才,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為后期的工作儲備大量的優秀采編人才。在內部設置有效的考核體系,對于表現良好,工作能力突出的采編人員及時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加投入,也可為相應的采編人員提供晉升的機會,確保其在崗位工作中發揮更大的價值。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為優秀采編人員提供外出深造的機會,全面強化采編隊伍素質,保證廣播電視臺采編工作的高效開展,使其盡快適應新的媒體環境。
根據廣播電視臺采編工作所面臨的新挑戰,歸納出創建多元化的采編形式,圍繞民生以及群眾訴求進行新聞采編和優化采編工作隊伍等新的工作思路,希望能夠為后期的廣播電視節目采編與創作提供一定的借鑒,提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