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夢瑩 王曼 湖北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
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下,以電視媒體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和媒介經營都受到了巨大影響。電視新聞記者作為傳統電視媒體內容的生產者,決定著媒體內容的質量。因此,在電視新聞記者角色轉型的過程中,要和時代發展的要求相結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吸引更多的受體群眾,這樣才能有利于更好地適應新的發展環境,提高自身工作效率。
電視新聞作為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主要傳播方式,其相較于當下新媒體新聞傳播方式,更加具備權威性和準確性,當下新媒體新聞傳播,新聞內容隨意,且多以浮夸、虛擬等手段傳播新聞內容,缺乏對新聞內容的客觀評價,而傳統電視新聞,多以實地采訪,以紀實的手法更能客觀的闡述事件的真實性,并引導公眾正確的評論導向,再將圖文、聲相等加以整合,進行多元符號的傳播,在專業性和新聞的可信度上都有較強的優勢。
電視新聞作為固態媒體傳播形式,其以現場直播、當面采訪等形式,實地、實時記錄反饋真實事件情況,給公眾傳達準確的事態信息,這一特點使得電視新聞具備較強的公信力,同時也使得電視新聞記者在角色轉型上更加能得到群眾的認可。
電視新聞隨受新媒體傳播影響,損失部分年輕受眾群體,但電視新聞作為傳統媒體傳播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因其作為國家固定新聞傳播途徑,其真實性與準確性都是毋庸置疑的,故而其受眾群體也是當下最多的。
就當今社會發展而言,無論是媒體融合還是新聞制作尚且處于探索階段,故而要完成電視新聞記者的角色轉型,還面臨這諸多困難。
因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交流時需考慮政治、環境、經濟、文化差異等因素,故而在做現場采訪時,往往無法做到刨根問底,探究事件的根本,使得觀眾無法了解事件的始末及原因,往往只能了解事件的發生情況和結果導向,因新聞記者長期以籠統的形式報道已形成慣性思維,且因需考慮因素及采訪時間等因素的影響,使得觀眾獲取的新聞內容過少,容易導致受眾群體產生不同的結果導向。因此,傳統媒體新聞記者在短時間內完成角色轉型成為難點。
傳統媒體電視新聞一直以來均是在固定的時間段進行播放,且始終以單一的采訪形式,如:現場紀實采訪、圖文視頻描述等固定模式進行,故而使得傳統媒體新聞傳播信息傳遞速度相對較慢,又因傳統媒體新聞傳播在播出時需經過重重審核,需考慮國家、國際等層面的影響因素,因此,新聞記者在角色轉型時,通過多渠道收集的新聞素材,雖能融合、探求到更多受眾群體想要了解的信息,但在審核時也易被剔除,因此不僅消極了新聞工作從事者向媒體融合發展的轉型的積極性,同時受眾群體也未能得到需要的信息。
當今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新媒體信息產業憑借其信息量大、傳播迅速、現代接收信息設備的便攜性等特點,迅速占領著受眾群體,給傳統媒體新聞傳播造成巨大沖擊。因網絡媒體的可自由言論及快速的事件發酵,也使得電視新聞記者無法在輿論的正確方向有序開展工作。
媒體融合環境下電視新聞記者要完成角色轉型,應抓住當下受眾群體對于新聞節目的需求出發,應及時轉變當下的采訪形式,抓住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合理的運用現代科技成果,使觀眾在了解事態動向后,統一民眾觀點。因新聞記者從業者自身的專業性已存在優勢,并在長期的傳統傳播中取得公信力,故而角色轉型時,應盡快的掌握更多的現代媒體融合衍生技術、設備,只有增加自身的綜合技能儲備,增強對有價值新聞的挖掘能力,提高新聞材料的整體質量,使受眾群體不被社會輿論所干擾,使事件的真實性得到公布,創造更多、更有價值的新聞,這樣不僅可以初步完成電視新聞記者的角色轉型,更可以體現出新聞從業者的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