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不知不覺間2020年僅剩最后的一抹余暉。
回望這一年,“疫情”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主題詞”。時至今日,作為防控措施最為有力的國家,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震蕩仍未消散。特別是入冬以來,不少地方疫情有所反復,提醒我們切不可麻痹大意、放松警惕。
值得警惕的另一面則是,疫情時期對個人信息的濫用和對個人隱私的侵犯,甚至是由此掀起的網絡暴力。受病毒侵襲的個人是無辜的,在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前提下,受害者不應當背負更多的道德枷鎖。
生活還要繼續。復工復產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運行逐步走上正軌,作為資源要素聚集地、經濟發展引擎的城市也重新煥發生機。
毫無疑問,無論是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還是穩定經濟發展速度,城市建設發展都是重中之重。那么,未來一個時期內,我們將怎樣建設城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十四五”發展藍圖,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下一階段城市建設指明了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建設經歷了新城崛起、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一系列轉變。顯而易見,城市更新的側重點由增量轉向存量,由規模轉向質量。這一轉變是由經濟增速放緩、人口老齡化、城市化進程步入中后期,以及生態壓力日趨增大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也是世界各國城市發展的共同經驗。
因此,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應當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強基礎補短板,持續推動城市有機更新,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綠色生態、安全包容、人文智慧的宜居城市。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作為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不可缺位。為此,中央倡導綠色生活,提出創建綠色社區。創建綠色社區,并非局限于推行生態環保理念,而是與提升社區治理水平、老舊小區改造、海綿城市建設等進行統籌聯動,全面提升社區的綜合品質,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
向歷經風雨、銘刻記憶的2020年鄭重道一聲別,繼續前進吧,我們依然充滿希望,步履不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