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麗娜衣·亞森 李紅燁
(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獸醫局畜牧科技資料編譯室;2 全國畜牧總站)
冬春季節是奶山羊的產羔旺季。此時氣候寒冷或乍暖尚寒,青飼料缺乏,羔羊容易染病。要提高羔羊成活率,必須重視常發病的防控。
母羊正常分娩產出的羔羊身體發育正常,口色發紫,但就是不呼吸或呼吸極其微弱,稱為羔羊假死現象。
羔羊假死現象的常見原因是在寒冷的夜間分娩時,缺少必要的人工照料,羔羊受凍;母羊發生難產,胎兒在產道內停留時間太長而缺氧;胎位不正,倒生,沒有及時助產,臍帶受壓,血液供應不足。此外,懷孕母羊患有嚴重的熱性病、貧血等疾病,導致體內缺氧,刺激胎兒過早地發生呼吸反射,吸入羊水,也會造成羔羊的假死現象。
檢查假死的羔羊,大部分情況下其口腔、鼻腔內蓄積大量黏液或羊水,體溫稍有下降。聽診,肺部有濕性啰音,嚴重時全身癱軟,反射消失,心臟只有微弱的跳動,不見呼吸或僅見微弱呼吸,一息尚存。
母羊產羔季節,要有專人值班,尤其是夜間,保證及時接產和助產。發現羔羊假死時,盡快用手摳凈其口鼻內的黏液和羊水,然后根據情況快速處置。
1.3.1 不呼吸的假死羔羊
若發現羔羊已經不呼吸,須盡快施行人工呼吸。先把羔羊平臥在地上,然后用雙手有節律地壓迫羔羊胸部兩側。必要時,肌內或皮下注射尼可剎米注射液0.2 mL。
1.3.2 尚有微弱呼吸的假死羔羊
若發現羔羊尚未完全窒息,仍有微弱呼吸時,快速倒提起羔羊兩后腿,輕輕拍打其胸、背部,以刺激呼吸。
1.3.3 對受凍后的假死羔羊
因受凍后假死的羔羊,可在摳凈其口鼻內黏液和羊水后,直接將羔羊泡在37 ℃左右的溫水里,只把羔羊頭部露出。待羔羊復蘇后,取出,用柔軟的干布片擦干全身并不斷摩擦胸部,而后直接放在紅外線保溫燈下烘烤、保暖。
通常情況下,新生羔羊斷臍后經過2~6 天,臍帶即會自行干癟并脫落。有時候,在接產或助產時,臍帶斷端沒有經過嚴格消毒,或因產房及墊草不潔而被污染;臍帶斷端被水或尿液浸漬,群居羔羊之間相互吸吮臍帶;羔羊受到痢疾、消化不良、蠅蛆等病害侵襲,均可引起臍帶感染而發炎。
羔羊臍帶發炎后,臍孔周圍紅、腫、熱,觸摸敏感、疼痛。臍帶斷端濕潤,隔著臍孔處捻動皮膚時,能在皮膚下觸摸到如筷子或手指般粗細的硬固狀物。
接產時對臍部用5.0%碘酊嚴格消毒并結扎;產房、圈舍保持清潔衛生,通風干燥,勤換墊草;加強羔羊護理,保溫防寒,吃足初乳;防止羔羊之間互相吸吮臍帶。
一旦發現臍帶感染,應局部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然后用5.0%碘酊徹底消毒。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以持續性劇烈下痢和小腸潰瘍為特征的急性毒血癥,俗稱紅腸子病。
本病的病原主要是魏氏梭菌,通過消化道、臍帶或傷口感染,主要侵害7 日齡內,尤其是2~5 日齡的初生羔羊。誘發本病的因素有:母羊孕期營養不良,體質瘦弱;初生羔羊沒有及時吃足初乳;產房或圈舍保暖和衛生條件差,寒冷、賊風、污穢、潮濕。
病羔精神沉郁,常呆立一隅,或四肢癱軟、臥地不起;腹痛、腹瀉、腹脹,糞便惡臭,多呈綠色或黃綠色,有時灰白色,常帶有氣泡或血液;快速脫水,消瘦,極度衰竭。本病病程短,死亡快,常在發現癥狀后10 h內死亡。
加強對孕羊的飼養管理,產前適當補充胡蘿卜絲等青綠飼料或青貯飼料,保證產后充足的乳汁,提高羔羊抗病力;冬季前修繕圈舍,確保溫暖、無賊風;徹底清掃羊舍,并定期使用10.0%~20.0%石灰水或5.0%~10.0%漂白粉溶液噴灑圈舍及周圍環境,徹底消毒;在羔羊出生后12 h內,口服土霉素0.15~0.20 g,1 次/天,連用3~5 天,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羔羊患病初期,用土霉素0.30~0.40 g,加等量的胃蛋白酶,加適量水調制灌服,2 次/天;嚴重病例可同時肌內注射青霉素、鏈霉素各20萬IU。對臨床上只表現腹瀉,病情發展比較慢的羔羊,可用磺胺脒0.50 g、鞣酸蛋白0.20 g、次硝酸鉍0.20 g、碳酸氫鈉0.20 g,混合研磨,加水適量灌服,2~3 次/天。對腹瀉嚴重,脫水明顯的患病羔羊,可靜脈注射5.0%葡萄糖氯化鈉溶液20.0~100.0 mL;為防止繼發感染,也可同時肌內注射青霉素、鏈霉素各20 萬IU。
羔羊因硒和維生素E缺乏或不足引起的心肌和骨骼肌營養障礙稱為白肌病,又稱肌肉營養不良癥。
本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日糧中硒和維生素E含量不足,有時日糧中鈷、鋅、銀等微量元素含量過高,也會影響羔羊對硒的吸收。動物對硒含量的要求是0.1~0.20 mg/kg飼料,低于0.05 mg/kg飼料就可發生硒缺乏癥;而土壤中的硒低于0.50 mg/kg時,在該土地上種植的植物含硒量也不能滿足羔羊的需要。
我國大約有2/3的地區缺硒,嚴重缺硒地區土壤中的硒含量僅為0.06 mg/kg。土壤中缺硒的地區及雨水較多、灌溉地區多發本病;14~28日齡,生長發育快的羔羊易發;呈地方性流行。急性病例羔羊不表現臨床癥狀就突然死亡;亞急性病例羔羊精神不振,四肢無力,背腰僵硬,步履強拘,后軀搖擺,站立困難,常臥地不起;慢性病例羔羊精神沉郁,運動遲緩,步態不穩,走路搖晃,喜臥,異嗜,被毛無光。剖檢,可視黏膜蒼白、黃染,結膜炎,角膜混濁;全身骨骼肌蒼白,外觀呈魚肉樣或水煮樣;心肌蒼白、變性,營養不良。
近期預防,羔羊出生后20 天,在保證吃足母乳的同時,用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0.5~1.0 mL,肌內注射,隔7~14 天重復注射1 次。遠期預防,應保證飼料中含硒在0.10~0.20 mg/kg,如果達不到這一水平,可將20~30 mg硒添加到1 kg食鹽中,讓羔羊定期舔食。對于高產牧場或專門從事牧草生產的草地,可將硒鹽加入肥料中施肥,或在牧草收割前進行硒鹽噴灑。
羔羊患病后,用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1.0~2.0 mL,肌內注射,隔7~14 天重復注射1 次。同時,用氯化鈷3.0 mg、硫酸銅8.0 mg、氯化錳4.0mg、碘鹽3.0 g,加水50.0~100.0 mL,內服,效果更佳。走路蹣跚的羔羊,還可用維生素B1100 mg,25.0%安乃近2.0 mL,肌內注射,2 次/天,連用3 天,以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