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蘭, 杜少輝,梁小莉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300)

實驗對象:體重20~25g的雄性小鼠;

圖1 苯二氮噁唑類藥物分子的基本結構
平衡能力實驗:上述化合物以懸浮液形式溶于含有0.5 %黃蓍膠的0.85 %鹽水中,給小鼠口服藥后,立即將小鼠前爪懸掛在一根光滑的玻璃棒(直徑1.3厘米)下面。考察在一分鐘之內導致它們中50%倒下的劑量,即測量它們50%喪失平衡能力所需濃度,已“ED50”表示,單位是mol·dm-3。根據物理化學的平衡原理,化學反應的自由能變(ΔGr)與濃度之間為對數關系。因此,應對ED50取負對數(pH=-logED50)用于建模,pH的具體數據見表1[3]。

表1 苯二氮噁唑衍生物分子結構與小鼠平衡能力(pH)

表1(續)


pH=4.703-2.507M6+7.909M46-0.118M25-8.891M63+44.582M70
(1)

在顯著性水平α=0.05下,查表得模型(1)的Fisher臨界值F0.05(5,24) =2.62。模型(1)的Fisher統計值(17.104)遠大于臨界值。表明該模型所表達的回歸關系,有95%把握是非常顯著,具有良好的擬合度,即因變量與自變量密切相關。

類藥物對小鼠平衡能力pH的微觀結構主要是-CH3、-CH2-、>C<、-NH-、-N<、-X。前三種是非極性基團,后三種是高電負性極性基團。前者可與小鼠體內靶標蛋白發生疏水作用,后者可與靶標蛋白形成氫鍵或者配位鍵。


本項研究提出了小鼠平衡能力的生物數學模型,揭示了影響小鼠平衡能力的微觀結構基團及與小鼠體內靶標酶的作用機理,為人體平衡能力訓練提供藥物控制的理論參考,對體育運動學的科學研究具有一定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