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珍,吳燦鋒,張曉東
深圳市龍崗區第五人民醫院口腔科,廣東 深圳 518111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食物越來越多種多樣,精細食物的出現導致咀嚼器官的退化,頜骨不能完全發育,導致牙齒正常萌出無法獲得足夠的間隙,萌出的智齒會出現阻生或錯位。下頜水平阻生智齒作為臨床常見口腔疾病之一,由于牙齦感染、疼痛對患者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1-2]。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作為治療下頜水平阻生智齒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有著重要意義[3-4]。本文旨在探究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后感染患者的影響因素及預防對策,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龍崗區第五人民醫院口腔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間收治的行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患者臨床治療情況,選取其中120例術后感染患者作為觀察組,同時選取120例術后未感染患者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①術后感染患者符合我國《醫院感染診斷標準》;②患者均為下頜水平阻生智齒;③患者均采取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并手術成功。排除標準:①患者術前已存在感染;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③治療依從性較差者。觀察組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齡19~51歲,平均(33.8±9.3)歲。對照組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齡18~53歲,平均(34.1±9.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錐體束CT檢查,了解阻生類型并對阻生牙的骨阻生程度開展阻力分析,制定手術方案;手術前行常規口腔消毒,使用2%利多卡因進行患側下頜神經阻滯麻醉;常規的將黏膜切開,充分暴露術區牙齒以及周圍牙槽骨,使用長裂鉆頭、高速渦輪機去除牙冠表面覆蓋的骨組織,充分暴露牙冠。若患者阻生智齒與相鄰牙齒間阻力較大,則先磨除一部分阻生智齒的牙冠,出去牙冠阻力后再將牙根、牙冠分開;將微創拔牙刀置于牙槽骨、牙根間的牙周膜處,沿著患者牙根進行切割,斷開牙周膜,待牙根松動后以伢典微創拔牙挺將其拔出;術后3 d常規口服抗生素抗感染,術后7 d復診拆線。
1.2.2 預防措施 感染患者術后放入膠質銀止血海綿后縫合創口,囑咐咬棉30 min行壓迫止血。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情況、病原菌分布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病原菌采用美國BD公司生產md1800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進行鑒定。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部位分布情況 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部位為口腔黏膜22例,占18.3%,創面91例,占75.8%,呼吸道7例,占5.8%。
2.2 觀察組患者術后病原菌分布情況 觀察組120例感染患者共分離出病原菌132株,其中革蘭陰性菌105株,占79.5%,革蘭陽性菌19株,占14.4%,真菌8株,占6.1%,見表1。

表1 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部位分布情況
2.3 患者術后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 患者術后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術后出血、術前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以及手術時間均與患者術后感染存在相關性(P<0.05),見表2。

表2 患者術后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例(%)]
2.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總并發癥發生率為1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例)
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作為常見口腔手術之一,患者術后口腔存在細菌以及直接與外界相通為病原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條件,并且感染后很難及時發現[5-6]。由于多數患者在行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后會出現面頰部腫脹疼痛,因此感染的出現不僅會加劇患者面部疼痛,還會延緩創面愈合甚至導致惡化,嚴重阻礙了患者術后恢復[7]。
在對患者術后導致感染的風險分析后發現,口腔與外界相通會導致病原菌帶入口腔,進入口腔的病原菌會直接進入口腔黏膜,并且開放的創面也會導致創面感染。患者術后機體防御能力下降,加之面頰部疼痛也會導致患者進食受到影響,無法為機體提供足夠抵抗外界病原菌侵入的能量,導致全身免疫能力降低[8-10]。本研究顯示,120例術后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創面,占75.8%,其次分別為口腔黏膜和呼吸道,各占18.3%和5.8%。同時,本研究還顯示120例感染患者共分離出病原菌132株,其中革蘭陰性菌105株,占79.5%,革蘭陽性菌19株,占14.4%,真菌8株,占6.1%。其中產黑色素擬桿菌和不產黑色素擬桿菌檢出率最高,分別為37.1%、22.0%,兩者均為厭氧菌,符合口腔常見菌屬。這提示了患者在行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后可針對厭氧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以降低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后患者臨床感染率[11-13]。
在對患行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后,引起患者術后感染的因素較多,其中術后出血作為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多是由術中暴力操作損傷血管以及牙槽窩內肉芽未徹底清除所致。并且術后出血也預示著患者創口愈合尚未完全,術后創面愈合速度緩慢也容易導致病原菌的侵入,增加患者感染的風險。而長時間的手術操作也讓開放的創面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給病原菌的侵入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患者術前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的風險。本研究顯示,患者年齡、術后出血、術前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以及手術時間均與患者術后感染均存在相關性。
患者在拔牙術后出現異常出血、局部炎癥、手術創傷、過度吮吸創面等均會導致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膠質銀作為一種細小顆粒的金屬銀,它能夠促進蛋白質凝固,并且微量的銀離子具有強大的殺菌能力,患者術后無不良反應,不會出現耐藥性,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14-15]。本研究顯示,120例術后感染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2.50%,明顯高于未感染患者(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行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后,患者會由于多種因素引起術后感染,因此針對患者感染情況,可在術前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防治患者感染的發生,以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