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輝,劉淑云,苑麗穎,曹慶艷,孔令軍
1.玉田縣醫院心內科,河北 玉田 064100;2.玉田縣中醫醫院內科,河北 玉田 064100
臨床中有一種特殊類型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電圖呈De winter綜合征的ST-T改變,約占2%[1]。本文結合典型病例,復習相關文獻,來探討De winter綜合征的臨床特征。
1.1 病例一 患者女性,60歲,發作性胸痛3 h于2017年2月12日入院。患者3 h前休息時出現胸痛,位于胸骨后,呈隱痛,向雙肩部及雙上肢放射,經休息后癥狀持續5~10 min自行緩解,癥狀反復發作,共發作4次,急診入院。吸煙30年,平均每天20支。查體:體溫(T)36.0℃,呼吸(R)20次/min,血壓(BP)152/85 mmHg(1 mmHg=0.133 kPa),口唇無發紺,頸靜脈無怒張,雙肺無啰音,心率(P)64次/min,律齊,心音低鈍,無雜音。輔助檢查:腦鈉肽(BNP)41.3 pg/mL(正常值 0~100 pg/mL),高敏肌鈣蛋白為 53.4 pg/mL(正常值0~260 pg/mL)。入院心電圖(圖1):竇性心律,胸前V2~6導聯J點壓低0.1~0.2 mV,I、AVL、V2~V6導聯ST段壓低0.05~0.20 mV,V2~V6導聯T波高尖。診斷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考慮為De winter綜合征,立即給予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替格瑞洛180 mg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急診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前降支近段局限性99%狹窄,TIMI血流1級(圖2A)。立即行直接PCI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植入Resolute 3.0×18 mm支架至前降支病變處,復查造影示支架貼壁良好,無血栓、夾層,前向血流TIMI 3級(圖2B)。術后復查心電圖:竇性心律,I、AVL、V2~V6導聯ST段無壓低,V2~V6導聯T波回落。動態觀察心電圖未見胸前導聯ST段抬高演變。復查高敏肌鈣蛋白為1 796.5 pg/mL(正常值0~260 pg/mL),支持急性心肌梗死。術后給予替格瑞洛(90 mg,bid)、美托洛爾(25 mg,bid)、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qd)、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50 mg,qd)、貝那普利(5 mg,qd)、瑞舒伐他汀鈣(10 mg,qn)、低分子肝素鈉(0.6 mL皮下注射q12 h)。心臟彩超:二尖瓣返流(少量),左心射血分數(LVEF)67%,左室舒張功能減退。患者術后心電圖胸前導聯T波由高尖演變為正負雙向,繼而呈冠狀T波,逐漸變淺,出院前演變為正負雙向。出院前心電圖(圖3):竇性心律,V2~V6導T波正負雙向或低平。隨訪2年正常。
1.2 病例二 患者男性,58歲,發作性胸痛1 d,持續性加重半小時于2018年10月7日入院。患者于1 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痛,位于胸骨下段后方,呈壓榨樣悶痛,疼痛與體位及呼吸無關,持續約幾分鐘自行好轉,未予治療,于半小時前胸痛再次發作,仍位于胸骨下段后方,呈壓榨樣悶痛,持續無好轉,入我科后胸痛緩解。患者35年前外傷后肝臟破裂,于承德市107醫院行“肝破裂修補術”,術后恢復良好。查體:T 36.0℃,R 20次/min,BP 115/82 mmHg,頸靜脈無怒張,雙肺無啰音,P 88次/min,律齊,心音低鈍,無雜音。實驗室檢查:BNP 17.3 pg/mL(正常值0~100 pg/mL),高敏肌鈣蛋白為53.4 pg/mL(正常值0~260 pg/mL)。急診心電圖(圖4):竇性心律,Ⅱ、Ⅲ、AVF、胸前V3~6導聯ST段壓低0.1~0.2 mV,胸前V1~6導聯T波高尖。入院診斷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分析患者為De winter綜合征,立即給予負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替格瑞洛180 mg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急診冠狀動脈造影示:前降支近段100%閉塞,TIMI血流0級(圖5A),行直接PCI術。植入Firebird2 3.5×23 mm支架至前降支病變處,復查造影示支架貼壁良好,無血栓、夾層,前向血流TIMI 3級(圖5B)。術后復查心電圖(圖6):竇性心律,大致正常心電圖。術后第2天心電圖(圖7):竇性心律,V2~V6導T波正負雙向或倒置。復查高敏肌鈣蛋白大于50 000 pg/mL(正常值0~260 pg/mL),支持急性心肌梗死。心臟彩超:左房內徑40 mm,二尖瓣返流(少量),左室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LVEF 65%,左室舒張功能減退。出院前心電圖(圖8):竇性心律,V1~V3導呈QS型,V1~V5導T波正負雙向。住院中心電圖演變未見胸前導聯ST段抬高,但胸前導聯R波電壓降低,T波由直立演變為冠狀T波,倒置的T波逐漸變淺,出院前為正雙向,符合前壁心肌梗死演變。隨訪半年未見心血管事件發生。

圖1 病例1的入院心電圖

圖2 病例1冠脈造影

圖3 病例1的出院心電圖

圖4 病例2急診心電圖

圖5 病例2冠脈造影

圖6 病例2術后心電圖

圖7 病例2術后第2天心電圖

圖8 病例2出院時心電圖
2.1 發病機制 2008年DE WINTER等首先報道De Winter綜合征,罪犯血管均為前降支近段單支病變,為次全或完全性閉塞病變。心電圖表現:(1)V1~6導聯J點壓低1~3 mm,ST段呈上斜型下移,隨后T波高尖對稱;(2)多數患者avR導聯ST段輕度上抬;(3)QRS波一般不寬或輕度增寬;(4)部分患者胸前導聯R波上升不良。De Winter綜合征為急性冠脈綜合征,從心電圖分析不能靜脈溶栓,但造影后發現前降支次全或完全閉塞,應按STEMI“等危心電圖”[1]處理。兩例患者均為經典的De Winter綜合征心電圖,一例為次全閉塞,另一例為完全閉塞,均未見ST抬高演變。劉元生[2]認為:ST段不抬高,可能與細胞膜上ATP敏感性鉀通道(KATP)不能激活有關,機制為心肌缺血導致ATP產生缺乏。隨著對De Winter綜合征相關報道的增多,也有人提出早期表現為De Winter ST-T改變的心電圖,可能演變成ST段抬高[3-4]。
2.2 臨床特征 臨床中De Winter綜合征關注較少,可能與臨床醫生未及時復查心電圖有關。胸痛中心流程中提出:胸痛患者15 min復查一次心電圖,對臨床是有指導價值的。第一例患者Grace評分為108分,為低危,第二例Grace評分為120分,為中危,但兩例冠脈造影均能說明患者危險性等同于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僅依據Grace評分顯然低估了患者的危險性。許云樹等[5]研究認為De Winter綜合征為一種前壁心肌梗死的特殊心電圖表現,冠脈造影及化驗心肌壞死標志物支持前壁心肌梗死,等同于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應按STEMI等危癥[6-7]進行管理。皮建彬等[8]研究也認為,如果按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危險分層,無疑會導致再灌注時間明顯延遲,容易造成嚴重不良心血管事件。
目前指南尚未將該類患者推薦行靜脈溶栓及直接PCI術。文獻已經報道的De Winter綜合征病例[9]不適合溶栓,可進行直接PCI術,早期再灌注,效果理想。越來越多的報道De Winter綜合征也可出現ST段抬高演變過程,所以是否溶栓值得探討[10]。文獻也有行靜脈溶栓報道,但缺乏對血栓性質的判定的依據。可行血管內超聲確認血栓性質,了解是否可行靜脈溶栓治療,臨床效果缺乏判斷指標,故應早識別,早介入,早受益。由于目前病例樣本較少,可進行多中心聯合注冊研究,更深入的研究De Winter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