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蘭
(長春建筑學院,長春 130607)
原有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通常僅局限于學生的實踐實習而不能滿足現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根據國家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及企業對于技術性、動手性人才的渴求,一種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應運而生。以長春建筑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為依托,以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目標為基礎,通過制訂創新性培養方案,提出了新形勢下校企合作的創新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國家經濟結構適時調整和優化,亟需大量專業技術強、綜合素質高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土木工程專業,“技工荒”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有效開展校企合作,企業全面參加高等學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出適合企業需要、有利于行業發展的各類技術性人才。
企業全面參與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直接、快速、全面地參與到高校人才培養中的方法和途徑,通過與企業共同制訂理論課程、實習實踐及畢業設計內容,能夠滿足國家提出的新形勢下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也能夠通過到企業的學習,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2.1.1 生產合作
頂崗實習是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種方式,這種模式由來已久,在實踐過程中顯示出自身的優越性而被多數高校所采用。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為高校學生提供頂崗實習的機會,高校為企業提供實習學生,解決企業技術人員缺失的問題。這種模式運營簡單,雙方在合作過程中根據企業需求及社會行業發展確定所需人才的崗位及數量,高校根據招生情況確定為企業輸送的人才數量,雙方就企業生產產生合作。
2.1.2 科研合作
由于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和進步,新技術不斷在生產實踐中應用,高等學校由于其自身優勢,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手段和方法,企業要維持自身的行業優勢就要不斷更新技術,這樣就產生了另一種常見的校企合作模式即技術支持模式。高等學校為企業提供先進的生產技術方法,對技術人員進行人才培訓,并依托高校科研中心幫助企業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企業為高等學校的科研成果提供轉化平臺,雙方就高水平科研產生合作。
2.2.1 合作范圍有限
無論是生產合作模式還是科研合作模式,其受眾面通常較小,一方面由于企業可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另一方面企業的生產規模受市場經濟調控存在不穩定不可控的弊端。由于高校近年來連續擴招,很多專業特別是就業較好的招生人數已達到400~500人,企業可提供的實習崗位僅有幾人至十幾人,大量需要實習實踐的人才需要更多的合作企業,這對于學校管理將提出更多挑戰。高校的科研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尋求能夠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科學技術,可選擇的高校有限,在可選高校中可合作的教師和能夠參與其中的學生更是有限。
2.2.2 合作深度有限
高校為生產單位提供的人才很多時候不完全符合企業的需求,這就需要對實習學生進行二次培訓,耗費大量時間和財力。很多學生來到實習企業發現其提供的崗位不符合自身就業發展要求,導致很多學生二次選擇實習單位,且實習完成后能夠簽約至實習單位的學生數量較少。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動力涉及多個環節,企業需要投入少、見效快的生產技術,目前我國高校科學研究多數仍停留在理論階段,能夠轉化為生產實踐的成果有限。
快速的經濟發展和技術更新使得生產企業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對人才專項技術要求越來越高。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在學校修訂培養計劃的同時,在傳統的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專業中根據行業發展增加了五大特色模塊,即幕墻工程、鋼結構工程、地下工程、綠色建筑工程和建筑工程。對原有的土木專業概念進一步細化,保留基本主干課程,如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設計、鋼結構設計、土木工程施工等,增加了專業特色模塊選修課程,如幕墻設計、綠色建筑標準化、管廊工程設計、鋼結構施工等特色選修課程,學生可根據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選修課程。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提高其學習專業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企業選擇更加符合自己需要的人才。在制訂特色模塊課程時,充分發揮合作企業的作用,企業根據自身業務發展對其需要的人才提出要求,以此為依據調整培養方案中各課程及學時,實現學生所學課程即為企業需要掌握的知識要領。專業特色模塊一經提出廣受業界好評,很多大型企業主動找到學校要求校企合作,有些企業要求訂單式培養,解決了學生就業難問題。
我校在制訂新培養方案時,創新性地提出了將原本設置于第八學期(大四下學期)進行的畢業設計調整至第七學期進行,將畢業實習設置于第八學期,時長為14周(整個第八學期)。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積極尋求適合該方式的畢業設計指導方法,部分學生到合作企業完成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為企業的高級工程師與校內高級職稱教師,畢業設計題目即為企業生產項目,真題真做,畢業答辯時校內指導教師到達企業與企業導師一起完成畢業設計答辯工作,讓學生在企業完成全部畢業設計內容。我校聘請了合作企業的高級職稱技術人員定期為在校學生開設專家講堂,輔助校內教師完成專業特色模塊課程。
高校教師缺乏生產實踐經驗,而企業技術人員欠缺扎實的理論基礎。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提出了相互培訓互助共贏的模式。我校選派教師到企業學習生產實踐經驗,同時我校教師到企業為其技術人員培訓最新的專業技術發展情況,企業技術人員與我校專業教師共同完成科研課題項目研究,解決工程生產技術問題,真正實現互助共贏。土木工程行業技術要求較高,涉及勞務人員較多,市場上目前的勞動工人良莠不齊,鑒于此種情況學校抽調專業骨干教師為勞動工人定期進行培訓,幫助其提高專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