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茹,趙洪顏,許廣波,金錫久
(延邊大學,吉林 延吉 133000)
隨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地方高校的教育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一是地方行政部門要成為推進地方高校教育綜合改革的驅動力,二是地方高校要成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內生力,進一步樹立卓越的辦學理念,走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道路。
“三農”與科技扶貧對地方高校卓越農林人才的培養提出新要求與新期盼。新要求是在我國人均1.3畝的耕地上解決14億人的吃飯問題,根本途徑在于培養一批卓越的農林人才,擁有“三農”新理念,改造傳統“三農”觀念,創新生產組織和經營模式,提高生產力水平,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實現降低能耗、保護環境和提高效能的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新期盼是地方高校處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前端,肩負著為區域經濟發展、區域文化繁榮和區域人才培養的責任。地方高校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是針對新農村建設,服務農村發展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肩負建設新農村科技創新的責任。
延邊大學農學院在70多年的辦學歷史中,形成了“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本科教學為基礎,以教學、科研為主題,以科教興農為已任,以服務三農為宗旨”的辦學思想,形成了以“誠樸慎知,俱時篤行”的學院精神,為實施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打下了堅實基礎,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農學院開展科教興農工作始于上世紀80年代,學院連續14年被吉林省評為“科教興農先進單位”。學院一直推進“四年不斷線”實踐教學改革,樹立了知識和技能并重培養理念,構建了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搭建了政產學研合作平臺,形成了教學、科研和推廣相結合機制。
在國家發展現代農業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需求下,2014年9月教育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發布了關于批準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的通知,延邊大學被確定為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的99所高校之一。為此,學校構建了政產學研結合的卓越農林人才實踐教學體系,按著“前期趨同、后期分流”的大類培養模式,重塑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完善了以政府為主導的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建設機制,增強了實踐教學基地的功能性;聘請企事業單位的技術專家和骨干,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加實踐教學比重,支持和保證學生參與教師和企業的科研團隊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產實踐與社會活動實踐。
構建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按著“模塊設置、環節相連、循環遞進”的原則,將學生基礎知識、實踐技能、創新意識與綜合素質培養貫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搭建校內外教育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將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和創新意識模塊設置與農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發揮產學研三結合的特色。
地方政府、高校和企業多方協作,以政府服務為指導,建立高教區域發展專項基金,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成立校、企、政府聯合區域發展協會,支持地方高校與產業界的深度融合。地方政府把高教區域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與地方高校合作項目上,調動企業和地方高校合作的積極性。同時,地方高校積極采取措施,調動師生的科研積極性和主動性,向與區域發展更加密切的研究項目傾斜,通過學生創業和教師參與,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協助專利申請和對外技術轉讓。
麻省理工學院將創新和創業作為學院的辦學傳統,為學生提供與創業相關的課程學習和培訓,各級校友在美國創辦了2萬多家企業,年均收益超過上萬億元,推動了學院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和產學研的轉化。我們要借鑒發達國家的高校人才培養經驗,地方高校應以創業教育為支撐,優化校內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將傳統培養方案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二維結構,拓展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創新教學的三維結構,體現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三維立體培養體系。改變以往的以課程教學為單元的實踐教學模式,根據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基礎到應用、再到創新的培養過程,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卓越農林人才的創新能力。
實踐育人體現在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內容安排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讓實踐育人的理念融入到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實踐中,更好地發揮校內外教育資源在實踐育人中的作用。在校內實踐教學平臺上,以各級科研平臺和實驗室為依托,搭建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保證在時間、空間和內容上向學生開放,成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平臺,進一步發揮校內實踐基地的育人功能。在校外實踐教學平臺上,充分發揮以政府為主導的政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功能,在以地方高校為依托的產學研機制下,讓學生進行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科技項目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和科技創新精神,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現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目標關鍵要有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要建立教、學、管、服四位一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教是指以學校為主導實施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教師教學方法與能力等教師教學質量體系;學是指學生學業規劃、學習態度與方法等學生學習質量體系;管是指教學管理體制與機制、條件保障、管理評價等教學管理體系;服是指教師和管理者要有“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統籌校內外資源等服務保障體系。實施教、學、管、服四位一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拓展服務內容,使地方高校融入區域發展的服務內容應從相對單一型轉為全方位,不斷調整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之相適應的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要求,保證卓越農林人才的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