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萍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500)
“互聯網+”是指互聯網與各個傳統行業的結合,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及互聯網平臺,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出新的發展生態。“互聯網+”時代高校的教學工作有了很大的變化。從最早的遠程線上教學,到現在的微課、慕課等形式的網絡教學,都是新時代下高校教學的新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不是單純的線上線下的教學整合,而是慕課、微課等網絡教學形式與傳統教學的融合。這種模式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和教師的教學指導,利用線上線下的形式組織在一起,從課堂內擴展到課堂外,從單一的專業知識學習延伸為綜合能力的提升。高校應在網絡教學的基礎上,融合線上線下的資源,建立完善的混合教學模式。
傳統課堂教學要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由教師對課堂進行統一的管理,教師在傳統的授課方式中起主導作用。這種教學模式在我國已經傳承了兩千多年,其形式和理念已經根深蒂固。盡管這種教學理念一直是我國的人才培養標準,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難以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難以顧及學生的個體差異化,很難施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同時,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形式固化,教學中出現照本宣科,這種教學方式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傳統的教學方式盡管是主流的教學模式,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弊端,要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網絡教學模式來彌補。采用網絡技術和現代化教育理念,重新構建教學組織形式才能實現完善的教學模式。首先,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教師應該積極拓展多種網絡溝通教學形式,通過互聯網教學平臺,整理和補充教學內容。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傳授書本上的理論,受時間的限制,學生無法在課堂上進行自主探討和提出疑問。在課堂外由教師建立起的網絡教學平臺上,學生可以將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并反饋給教師。由教師在網絡平臺上解答,或者學生在平臺上討論。混合教學模式將課堂上的學習時間由教師充分利用,課下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網絡教學平臺可以由學生把握,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掌握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效果,以便不斷地改進其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對課堂教學起主導作用。師生關系比較單一。教師是課堂管理和傳授知識的權威,不允許學生在各方面有質疑。這種不對等的關系導致了師生之間的隔閡,學生與教師存在很大的距離感。在現代基礎教育的環境下,應試教育的理念仍占主導地位,教師在這種理念下的權威教學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在高等教育環境下,這種教育理念不十分明顯,但是,高校學生在初高中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深遠,即使進入高校后,面對一些思想活躍的青年教師,也無法與他們建立起現代的師生友誼。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傳統課堂與互聯網教學平臺相互結合,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與學生進行教學之外的交流,談論一些比較輕松愉悅的話題。通過網絡這種新型的社交形式,學生更加熟悉而且熟練操作,在思想交流上更加舒暢。在高校的混合教學模式中,主導師生關系的仍然是教師,教師不能以傳統的權威身份來進行教學,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在教學工作中,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與學生保持一種親近感。在課下的網絡平臺上,要積極的與學生互動,認真聽取學生對教學的建議,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教師的個人魅力,保持良好的師生感情。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一般采用“先教后學”的教學流程,學生對課本的知識完全陌生,完全憑借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引導來學習。學生憑借幾十分鐘的課堂時間,是很難真正理解課堂知識和內容,這種教學模式決定了教師對課堂的主導作用,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在混合式教學中,采用“先學后論”的形式,包括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課后學生鞏固復習三個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不高,要對這三個階段進行整體設計和規劃,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在課前的自主學習階段,教師要將學生進行分組,將提前制作好的教學視頻、學習資料和相關的測試題,通過網絡提前推送給學生。學生通過對這些學習資料和教師的視頻講義的預習,提前了解到課程的相關知識,發現并總結存在的問題,帶著問題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的課堂學習中。在第二階段的課堂學習環節,教師要擯棄傳統教學中滿堂灌的思想,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程度,不斷提升教學效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相關的問題,或者在某些關鍵環節留下疑問,讓學生學會自行處理學習中發現的問題。
在課堂上增加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機會,使學生在小組范圍內討論課堂知識,增加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課后鞏固復習是依靠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的,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課下學習模式,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課堂教學中發現的疑問進行提問和互動。
對學生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既可以考察教師的教學能力,也能夠督促學生的學習。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高校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課堂考試和期末統一測驗來評價。這種評價方式比較片面,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有些學生為了通過期末測試,會突擊進行專業知識復習。這種學習方式只能在短時間內用考試的技巧來完成測試,不能有效地建立起穩固的知識體系。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對高校學生的評價方式要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進行評價。利用線上互聯網技術和網絡平臺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進行監督和考察。在每學期的整體考核中,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和表現要與學生期末的測試成績相結合,才能體現出學生最全面的學習效果。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主要由任課教師來完成,為了避免教師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和評價流于形式,應該由教學管理人員制定學生評價和管理相關制度,既要保證對學生評價的科學合理,也要加大對教師日常行為的監督管理。
“互聯網+”時代下,社會經濟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作為青年群體的高校學生,在思維方式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促使高校及時做出新的教學改革。混合教學模式是在新時期發展的前提下做出符合客觀環境要求的教育模式,同時,與學生的思維方式十分契合。高校在建立和發展混合教學模式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意識,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有序結合線上線下課程,發揮混合教學模式的最大功效,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先進的,符合時代發展理念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