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黑龍江省建筑材料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 固廢研發中心,哈爾濱150080)
在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中,會計工作內容較為簡單,會計核算的方式也較為單一。進入數據管理時代后,企業會計工作長期受到大數據的沖擊,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顯著。財務大數據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大數據背景下的新型會計核算制度,通過構建多元化的管理渠道,將互聯網與會計工作有效連接,進而實現企業會計工作的大變革。
在傳統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需要從數據庫中調取數據,并結合其他分析軟件進行再加工,最終才能夠實現對數據的提煉與使用,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資源,且各環節間聯系并不緊密,時常會出現錯誤,影響到數據處理的結果。利用財務大數據處理模式,可以建立起系統的會計工作程序,在內部設計大量模塊,每一模塊負責一部分任務。
企業本身是一個系統的經營主體,其內部包含管理、分配、經營、銷售等多方面內容,因此企業會計數據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的特征,且數據總量大,在進行數據存儲前,還需要經過數據收集、預處理、分析等多個步驟。依靠傳統的會計計算方法會消耗大量時間,影響企業的高效運作。在財務大數據管理模式下,數據可自動分類,會計人員只需要結合數據性質,將其保存在相應模塊中,既加強了會計數據的管理,也為數據的存儲提供了可靠的渠道。
戰略管理會計的信息源由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構成,但獲取支撐企業決策方面的信息時卻有一定的難度。一方面,由于獲取市場信息十分困難,會計信息系統通常和客戶管理系統、采購與供應商管理信息系統相割裂,導致企業會計的信息處于封閉狀態,使得支持企業決策的信息無法全面收集。另一方面,企業對非財務信息的處理難度較大,非財務信息能夠映射出企業內外的經營環境和形勢,能夠對企業的決策提供有力的參考,但對其進行分析卻較為困難。當前的管理會計系統缺乏非財務信息處理版塊,如果沒有高水準的戰略管理會計師幫助分析,非財務信息即便收集起來也無法真正得到應用。另外,在收集和處理信息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投入的成本大多都超過了利用信息所取得的收益,顯然是入不敷出,因此不少企業雖然認識到戰略管理會計的重要性,但在實際中卻并沒有投入太大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到戰略會計的發展當中。
企業在設置大數據框架時以財務報表自動化生成為目標,達到適當縮短人工處理時間、提升企業內部財務工作效率的目的。但在信息技術的研發背景下,企業現有的財務工作模式出現變動,無論是財務研究還是財務預測,都有了標準化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財務大數據框架需要向集成性管理的方向發展,并且要向其他單位提供對應的服務,這樣在數據信息分享的實效性上會面臨挑戰。
云計算最顯著的特征便是同步處理數據,適應企業財務數據的加工需求。然而,在財務工作體現集成性之后,企業現有的財務信息種類和加工要求比較多樣化,大數據框架的建設一方面要完成信息互動,另一方面要計算業務信息,無形中增加了框架建設的難度,所以要引進先進的技術對大數據財務框架進行整合與優化。
在企業實際運行中,管理會計報表包含多個層面,不僅與產品供應商和客戶等存在關聯,還和企業現有流動資金的運作情況與財務支出有聯系。企業的內部業務內容較多,要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勢必要挖掘企業的管理優勢,這一目標的實現要建立在管理會計報表的基礎上。也就是說,企業管理者要按照持續化與統一化的理念,將企業的穩定管理視作前提條件,規范地進行管理會計報表結構的設置。可以在之前的會計報表中增加財務注意事項,同時調整與財務相關的績效考核內容,保證財務報表和企業實際情況相適應,確保分賬目與總賬目相同。需要強調的是,在非財務數據信息的處理上,要引進平衡計分卡的思想,結合多個業務情況設置對應模板,挖掘數據信息中隱藏的價值,確保企業及時掌握市場變化,以便更好地經營和發展。
當前,市場處于不間斷的整合中,企業應以迅速占領市場先機為目標,調節內部財務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案。在財務管理體系的優化上,企業管理者要充分分析財務信息資源,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綜合化的評估,確定企業大數據獲取工作與加工工作的實際方向。同時,結合企業內部業務的流程和中心環節,明確各種數據的價值和相應信息上傳的手段,促使大數據報表內容與企業管理內容一致,體現企業管理的嚴謹性。此外,企業要圍繞信息的集成性,科學分類多項數據信息,結合事先設置的流程,將其傳遞到信息管理層面,對企業的長久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績效管理是現階段企業在管理中時常使用的經營模式,此舉能夠讓管理者清晰地了解企業工作進展,有目的地優化企業現有業務,提升企業經營質量。因此,企業管理者應在大數據框架構建期間設置對應的績效考核機制,把關鍵指標視作企業重點工作,明確企業規劃方案,通過此種績效指標找到現有的問題,將企業職工技能、財務和內部運行及與客戶之間的關系納入到考核內容中,體現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平衡性,更加全面地獲得財務數據報表,由此保障績效考核制度高效執行,助力大數據框架的形成與建立。
企業在財務大數據框架的建設中,要注重預防風險,把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免出現企業資金周轉受到限制的問題。可以邀請專業人員加強框架安全保護,設置對應的防火墻保護結構,并且細致調查企業的計算機體系,對軟件和硬件安全指數低的計算機進行及時處理。同時設置管理者與財務職工的信息查看權限,評估可能出現的框架風險,制訂對應的解決計劃,全面推動財務大數據框架的安全運行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