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新萍
(千陽縣畜牧獸醫工作站)
養殖業的生物安全是為杜絕或減少致病微生物的傳播和擴散,防止或減少其對動物的致病攻擊,保證動物健康而采取消毒、隔離、免疫等的一系列疫病防控措施,并通過對環境和人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層屏障,降低疫病傳入和傳播風險,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養殖業的生物安全一方面要控制外部傳染因子的水平傳入,另一方面要防止養殖場內部羊舍與羊舍之間的水平傳播。
目前,養殖業的生物安全作為全球生物安全鏈中的一個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動物和人類的生存與健康,同時也關系到羊場的安全生產和長久發展。為保證羊場生物安全防控,主要應落實以下防控措施。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先得從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思想觀念入手。作為奶山羊養殖場的管理者,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動物疫病是一個養殖場養殖技術水平的集中反映,要控制動物疫病須從安全引種、改善飼養條件、提高管理水平和遵守防疫規則等環節采取綜合措施。要樹立“疫病風險大于市場風險”的觀念以及“預防為主、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群防群治”“環境、飼養、管理都是防疫”的正確理念,始終將預防高于一切的理念滲透到生產管理的每一個環節。
羊場建設是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和基礎工作。選好、建好一個合適的場所是落實各項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科學飼養管理,提質增效良性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羊場在建設前應邀請相關技術人員依據行業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在施工前對規劃的方案進行審批,對設計的圖紙進行現場勘查;施工過程中要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羊場選址應遵守合法用地、遠離禁養區和符合動物防疫條件3 個法定原則;羊場布局時應將生產區、生產管理區、生活辦公區及隔離區相對獨立布局。
2.3.1 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方針
羊場堅持自繁自養是落實生物安全措施的一個重要環節。羊場引種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疫病傳入途徑之一,因此,羊場應堅持自繁自養,避免引進患病和帶毒羊只;全進全出可以阻斷疫病的橫向傳播,避免將患病或帶毒羊只留到下一批,羊場在飼養過程中盡量做到同日齡的羊全進全出。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全進全出并不是大規模購進和大規模賣出,某一欄或某一舍全部購進或全部賣出也屬于全進全出。
2.3.2 嚴格執行引種、隔離觀察及檢疫制度
羊場確保引種安全是杜絕疫病入場的最好手段。羊只在引進前首先要了解清楚羊只的來源、羊只健康及當地的疫病流行情況,查看養殖檔案,了解羊只主要疫病疫苗的免疫情況等。羊只在引進后要在隔離場進行隔離觀察,實施嚴格的落地檢疫,觀察期滿后經獸醫檢疫部門確認健康,認定安全,并對羊只體表消毒后方可混群飼養,這是控制外源傳染因子進入羊場的有效措施。
2.3.3 嚴格控制人員進出羊場
外來人員進出羊場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傳入,一般羊場不允許外來人員進入,確需進入時必須遵守羊場的防疫制度,走參觀通道,嚴格消毒,穿工作服、鞋、帽等。羊場日常要加強對養殖場人員生物安全意識教育,增強其防范意識。
2.3.4 加強進出羊場的車輛管理
對于外來車輛盡可能停放在養殖場外,必須進入羊場的車輛要通過場門口的消毒池對其車輪和車身進行嚴格消毒。消毒池內消毒藥可用2%~4%燒堿溶液,消毒池內的消毒藥每周至少更換2 次。
2.3.5 嚴防其他動物進入羊場
老鼠、狗、貓、鳥、蚊蠅等都是將新疫病引入羊場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因此羊場內嚴禁飼養狗和貓等動物,這是預防羊場內疫病水平傳播的有效措施;要有一定的防范設施,盡可能的消滅老鼠、鳥、蚊蠅等,滅蠅可用控制性殺蟲劑,如環丙氨嗪預混劑連用4~6 周。
2.4.1 進行規范化生產管理
羊場管理者要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運用先進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手段進行規范化管理。開發先進的管理軟件,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羊場進行量化管理;同時,結合羊場實際,制訂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使羊場管理逐步趨于規范,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水平。
2.4.2 做好消毒和環境衛生整治
羊場飼養環境及羊舍衛生、溫度和空氣流通情況,不僅影響奶山羊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是奶山羊疫病傳播的主要途徑,若場內糞便污水亂堆亂排,病、死羊只隨意處置,往往會造成傳染病的傳播和擴散。因此,羊場要定期對飼養環境、畜舍進行清掃和消毒,消滅環境和畜舍內外的病原體。羊舍周圍環境每周用2%燒堿或生石灰消毒1 次;羊舍每年在春秋兩季至少進行2 次預防消毒。要重視羊場內外環境衛生治理,消滅老鼠,割除雜草,填平水坑,防止蚊、蠅等蟲害滋生,消滅傳播媒介;加強糞污的無害化處理,消除病原體的入侵機會。
2.4.3 定期進行免疫接種
常規免疫接種是羊場落實生物安全的基本措施,羊場要根據場內羊只實際的抗體效價,結合本場及周邊疫病流行特點制定適合該羊場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是否要接種在本地區不存在的某些傳染病疫苗,應據羊只被傳播的危險性而定。同時在免疫接種時要注意減少疫苗種類來降低免疫應激和疫苗間的相互干擾。
2.4.4 加強飼養管理
只有加強飼養管理,才能提高羊只抗病能力。在羊只日常飼養管護過程中,要重視羊只營養均衡供給,杜絕“有啥喂啥”現象,采用科學的飼料配方和飼喂方法,做到精粗搭配,營養均衡。
2.4.5 廢棄物無害化處理
為了確保羊場可持續發展,羊場的管理者一定要樹立循環經濟的理念,在養殖生產過程中采用生物發酵技術、糞污干濕分離技術等對糞污進行資源化利用;對病死羊尸體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規程》規定,根據疫病的種類和性質采用適宜的方法進行處理;對病羊的糞尿、墊料、廢棄物等按照《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經焚燒或發酵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徹底消滅病羊攜帶的病原體,達到預防疫病的目的。
2.4.6 安全用藥
羊場在養殖活動中,要嚴格遵守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不用國家禁止使用的飼料、飼料添加劑,以及禁止使用的藥品和其他化合物等非法添加劑,保證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生物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保障動物與人類健康的有效措施。在羊場嚴格執行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一方面可以防止疫病的發生及在場內的傳播,保證羊場安全生產,長久發展,同時保障羊場產品質量安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患疫病風險,減少飼養過程中藥物的使用,降低用藥成本,從而實現羊場經濟效益最大化。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