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海南 三亞 572000)
某干線公路總長56.698km,依據區域車輛通行要求,路基寬度12.0m,設計時速60km/h。本工程中,第1合同段施工環境較為特殊,主要體現在K11+900~K16+100右幅路基部分,該處存在溝渠,施工作業時段處于雨水多發季節,在征地、用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充分發揮現有用地的條件,在不影響溝渠的前提下確保路基質量尤為關鍵。對此,本文立足于工程實況,圍繞擋土墻施工技術展開探討。
1、施工前要做到技術交底,所有參建人員需學習設計文件,明確施工目標與各項工藝要點。做好工程量的核對工作,從施工現場環境、設備性能等多個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施工規劃。
2、根據設計要求,通過試驗的方式確定材料合適的配合比,針對進場材料展開全面的檢查,并上報監理工程師做進一步審核。
3、通過隨機取樣的方式分析原材料質量,在確保無誤后上報監理工程師做進一步審核。
此環節引入了全站儀設備,在該設備的支持下放出線點,彼此間距均控制為10m,并考慮中樁和墻身間距等因素,確保放樣的準確性。此環節結束后,上報監理工程師做進一步審核,在未經許可的前提下不可展開后續施工作業。
機械設備可提升施工效率,在此基礎上輔以人工作業的方式?;娱_挖過程中,需協調好與墻體施工的關系,均采取分段施工原則,以施工邊線與中線為準,在指定的位置設置標樁,做好標高工作,以便施工人員掌握開挖深度情況,隨后再利用挖掘機開挖。伴隨施工作業的持續推進,產生的土方需及時轉移到場外,不可大量堆載。同時,防排水也是開挖作業的重要環節,可通過集水坑的方式提升排水效率,整個施工環節工作面要處于相對干燥狀態。
結束開挖施工后,需對基底采取處理措施,通過夯實作業提升地基承載力,本工程中要求不低于140kPa,若無法滿足此條件,需填入適量碎石。
以C20混凝土為原材料,經現澆作業后可得到抗滑凸榫,為確保該結構的穩定性,進行澆筑作業時必須選擇質量達標的模板,該材料在強度與剛度性能上需得到保障,要求模板間的接縫應達到緊密狀態。結束澆筑施工后,需實時監測混凝土狀態,在尚未達到初凝狀態時便需要插入適量的片石,使得整體呈凸起狀,通過此方式提升凸榫與墻身的連接效果。施工中,基礎埋深至少應達到1.8m,沉降縫與伸縮縫在寬度上均保持一致,應達到2cm。
首層片石砌筑作業在施工流程中是較為關鍵的環節,在此之前需要通過沖洗的方式有效處理基底片石,無誤后方可坐漿砌筑。在此環節中需注意,若因特殊情況出現砌筑中斷情況,在后續再次作業時依然要做好沖洗工作。墻身砌筑施工對于技術水平提出較高要求,需注重如下幾點:
1、挑選性能良好的石料,要求其強度達到40MPa,不可存在裂縫。關于片石材料,可通過爆破的方式獲得,要求其邊長至少達15cm。
2、做好石料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潤濕處理必不可少,應確保表面銹跡得到有效清理。
3、片石材料采取分層砌筑方式,單次設置2~3層片石,以此為單位視為一個工作層,由于各層之間存在不同深度的水平縫,因此要通過找平的方式提升整體平整性。關于各工作層豎縫的設置,需滿足相互錯開的原則,不允許出現貫通現象。轉角石能夠發揮出定位的作用,此部分選用方正的片石較為可行。
4、為確保下層的穩定性,該處應選用大塊砌石,經施工作業后若存在突出部分,需將該處敲除。當豎向縫寬度明顯偏大時,需改進砂漿的拌制工藝,可向其中加入適量小石塊。
5、砌石鑲面的施工作業,需滿足一順一丁的基本原則,針對部分較為特殊的區域,需采取兩順一丁的方式。在施工過程中需控制好隔層的位置,應達到彼此對齊的狀態,受沉降縫的影響,部分情況下砌塊長度難以滿足設計要求,此時需處理首尾兩端,應對該處的順石長度做進一步調整。勾縫施工作業該處的深度為1.5cm、寬度為2cm。結束每層砌筑施工后,均要安排專員檢查平整度,其偏差需控制在20mm內。
6、基于試驗的方式得到滿足工程需求配比的材料,在此基礎上再拌制砂漿與混凝土,無論在稠度還是和易性上都要滿足設計要求。在運輸與貯存過程中,強化管理手段,一旦出現泌水等不良問題,有必要進行再次拌和。除此之外,勾縫處對于砂漿性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強度需與砌體相同或適當提升。
7、砌體施工中采取的是分層錯縫的方式,嵌填時應具有密實性,不可存在空洞等不良現象。
合理設置墻體沉降縫,均要滿足寬度2cm的要求,并以10m為間距逐一設置,并全面檢查各沉降縫質量。
針對墻體超出地面的部分,需在該區域內設置合適數量的泄水孔,應采取梅花形布置原則。依據結構特點,將各孔水平間距設置為2.5m,并滿足豎向間距為2m的要求。處理泄水孔后方區域時,應在該處鋪筑土工布,在此基礎上處理墻背30cm的區域,需在該處增設碎石反濾層。結束上述施工后,需全面檢查泄水孔,在間距、規格等方面都要滿足設計要求。分析砌體強度情況,在達到設計值的70%后即可展開填土施工作業,所得到的結構表面應滿足平整性要求。
墻面坡度的設置尤為關鍵,以1:0.3為宜,為確保砌筑質量,施工中需做好測量工作。以砌筑高度為準,若該值超過1.5m時,需搭設支架為施工作業提供優良環境。
1、兩面立桿掛線必不可少,不僅可以為砌筑施工提供指導,還可確保各砌體尺寸的合理性。要求外面線達到足夠整齊的狀態,不齊時應及時調校線桿。
2、砌筑施工采取分層的方式,上層砌筑施工作業時應控制好施工影響范圍,不可出現下沉受振動的現象。結束砌筑施工后,不允許敲擊。
3、確定合適的分段位置,較為可行的是位置位于沉降縫與伸縮縫間,需嚴格控制好各段質量。施工作業后,要求相鄰段高差均不超過1.2m。
1、頂面高程:此環節使用的是水準儀設備,塊石材料設置的測點數量至少達3個,彼此間距為20m,所得結果的偏差需控制在±15mm內;片石材料的測點設置方式與塊石材料一致,所得結果的偏差需控制在±20mm內。
2、豎直度:此環節為吊垂線檢測法,塊石材料設置的測點數量至少達3個,彼此間距為20m,規定值為0.3%;片石材料的測點設置方式與塊石材料一致,規定值為0.5%。
3、斷面尺寸:此環節采用直尺測量方法,塊石材料設置的測點數量至少達2個,彼此間距為20m,所得結果的偏差需控制在±30mm內;片石與料石材料的測點設置與塊石材料一致,各自偏差分別需控制在±50mm內、±20mm內。
4、平整度:此環節采用直尺測量方法,料石材料設置的測點數量至少達5個,彼此間距為20m,規定值為10mm;片石、塊石材料的測點設置與料石材料一致,各自的規定值分別為30mm、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