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斌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實驗小學
朗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他們建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富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思想性,對于學生能夠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在聲情并茂的朗讀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體會到中國大好河山的美麗、社會中的溫暖感情等等,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實現審美教育。
首先,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發展語言思維,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的關鍵時期,我們可以利用朗讀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音詞匯和語法,并且在潛移默化之中強化語言思維,通過大聲朗讀幫助學生加強記憶,將語言信息發送給大腦,在內部形成系統的處理語言方式,進而提高語文素養。其次,朗讀有利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朗讀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語言感知能力,從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學習更多的語言知識。第三,朗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們將會記住一些高端的詞匯和句子,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語文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對于提高文章寫作能力也有重要幫助[1]。
小學語文教師要對閱讀課堂進行整體規劃,對閱讀訓練的內容和角度加以研究分析,從而讓教學過程更加具有針對性,有效提高學生們的朗讀能力,首先,要深入研究閱讀素材,并且實現與作者的深沉對話,充分把握文章基調,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同時,要對文章中的重要朗讀部分進行劃分,帶領學生進行分析和歸納,對字里行間體現出的內容加以研究,精準把握作者的思想感。其次,教師要有效把握朗讀教學的目標,確定好讀課程的側重點,要充分與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立足于學生的興趣點來設計教學環節,對于閱讀教材要具體內容具體研究,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精心指導,從而起到畫龍點睛的教學效果[2]。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文本感知教育,讓學生大聲有感情的開展朗讀,并且有意識的理解文本背后的深意,對學生加以有效指導,例如,學生必須要勇于張嘴,大聲朗讀,要感情飽滿,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思考,融入到文章之中,讀思結合,促進對于情感的理解。教師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閱讀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慢慢的讀,靜靜的讀,在遇到重點和難點部分時要做好標記,對于一些核心段落和詞句,多讀幾遍,仔細品,從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除此之外,學生要將文章內容與自己的日常生活進行結合,對文本進行細致體驗,善于與作者進行內心對話,從而更加精準的理解文本感情。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補充一些背景資料,在學生朗讀之前對作者的生平事跡和文章的寫作背景加以講解,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更加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閱讀和思考[3]。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可以有多種類型的開展形式,教師要善于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組織朗讀展示活動,讓學生朗讀過程中展示自己,獲得朗讀的滿足感,例如,可以將全班同學進行小組劃分,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朗讀比賽,由班級同學投票選擇出最佳朗誦小能手。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語文課外活動中組織朗讀活動,包括朗讀經驗交流會、校園朗讀大賽、講故事比賽等等,從而讓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朗讀過程之中,并且發揮榜樣的力量,在全校范圍內構建積極閱讀的風氣,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4]。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與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尊重每一位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要拉近教師與師生之間的距離,努力做學生們的知心朋友,為他們營造心情,愉悅的學習氛圍,只有在這種放松的環境中,學生才能夠更加自由的朗讀。有很多學生性格內向,膽子較小,他們不敢在班級同學面前大聲朗讀,教師要格外注重這部分學生群體,要鼓勵他們勇敢讀出聲,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對于每一位朗讀的學生,教師都要予以贊賞的眼神和微笑,讓學生加強學習自信心。其次,當學生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要及時為學生們指點迷津,確保朗讀的流利進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生必然會養成良好的朗讀品質[5]。
總而言之,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朗讀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教師必須要不斷健全和完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們的語文閱讀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