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寧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6)
蒲地藍膠囊主要由黃芩、板藍根、苦地丁、蒲公英四味藥材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的作用。用于癤腫、腮腺炎,咽炎、淋巴腺炎、扁桃腺炎等。該品種收載于《中華人民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三冊(WS3-B-0649-91)。
黃芩又名山茶根,是唇形科植物,為多年生草本,入藥部位為根部,味苦、性寒 ,功效較多,清熱燥濕、止血安胎、解毒瀉火等。經研究,得知黃芩根部含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等多種藥理作用。板藍根為菘藍屬植物,十字花科,地上部分為大青葉,地下根為板藍根。主要歸心、肝、胃經,味苦性寒,可以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等。在臨床上可用于治療頭痛發熱、水痘、肝炎、咽炎以及流行性感冒等。蒲公英為菊科植物,入藥部位為干燥全草,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消腫、解毒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成分含有蒲公英甾醇、豆甾醇、蒲公英賽醇、谷甾醇、有機酸、膽堿、菊糖以及橡膠等。紫花地丁系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全草人藥,用于抗菌消炎,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本文通過研究蒲地藍處方中幾味藥材的處理及提取、顆粒的制備、膠囊的成型等,確定其制備的工藝,為其制劑進一步的藥效和臨床研究奠定基礎。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T6;旋轉蒸發儀R系列: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多用真空泵:SHZ-DⅢ循環水式,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FA-220413型電子天平。
黃芩、板藍根、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藥材均購于徐州陳雷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對照品(質量分數為99.0% ,上海西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校制水車間生產的純化水。
通過分析處方中藥材的有效成分,結合相關的文獻,將本膠囊的制備工藝路線擬確定為:將黃芩藥材洗凈置烘箱中充分干燥后,用高速萬能粉碎機粉碎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蒲公英、苦地丁加水煎煮二次,濾過,合并濾液,備用。板藍根加水溫浸濾過,合并濾液,加入上述水提取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30~1.34 (50℃)的稠膏,加黃芩細粉,減壓干燥至干,粉碎,混勻,充填,然后進行下一步的包裝。
按處方量稱取黃芩藥材,快速進行漂洗,于60℃下低溫干燥后,稱取3份,粉碎,過100目篩,稱量,算出出粉率,結果見下表1。

表1 黃芩粉碎過程中的出粉率
由表1可見 ,黃芩藥材粉碎后的平均出粉率為92.8%,因其含有部分纖維所致,投料時,黃芩的量要稍高于配方量,以保證投料的準確性。
蒲公英、紫花地丁和板藍根加水煎煮提取其有效成分,提取過程涉及的各項參數通過多因素的正交試驗來進行優選。最終以濃縮后的干稿收率以及蒲公英和紫花地丁中的總黃酮的量作為指標,從而選出最佳的工藝參數。
2.3.1 正交實驗設計
藥材的水提取過程中,常見的影響提取效果的因素有溶劑的用量、浸泡的時間、提取的時間和提取的次數,確定這四個因素,每個因素再設計3個水平,因素與水平見表2。
2.3.1.1 干浸膏測定

2.3.1.2 含量測定
標準溶液的制備: 將蘆丁對照品在120℃下干燥至恒重,精密稱取10.0 mg于燒杯中,加入10mL甲醇攪拌至溶解,轉移至1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搖勻即得蘆丁對照品溶液(含蘆丁量為0.1mg/mL) 。
標準曲線的繪制:精密量取上述蘆丁對照品溶液0.0,0.5,1.0,2.0,3.0,4.0,5.0 mL ,分別置7個10mL的容量瓶中,依次加入0.4 mL 5%亞硝酸鈉溶液,搖勻,放置6 min;加入0.4mL 10 %氯化銀溶液,搖勻后放置6min;再加4 mL 4%氫氧化鈉溶液,最后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后放置15min。以0.0mL樣品為空白 ,在510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濃度(C)作為橫坐標,吸光度(A)作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A=1.0446C + 0.0106 ,r=0.9997 ,線性范圍為0.005~0.050mg/mL。
樣品處理:精密量取0.5mL供試品溶液,分別置10mL容量瓶中,按順序依次加入0.4mL 5%亞硝酸鈉溶液,搖勻后放置6min;加入0.4 mL 10%氯化銀溶液,搖勻后放置6 min;再加4mL 4%氫氧化鈉溶液,最后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后放置15 min。將相應溶液稀釋后作為空白液,在510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每個樣品重復3次,根據回歸方程計算總黃酮的平均質量分數,結果見表2。

表2 正交實驗設計表

表3 水提取工藝的正交試驗結果表

表4 干浸膏方差分析表
Fo。os(2,4)=6.94; F0。01(2,4)=18.00;*:具顯著性

表5 總黃酮的量方差分析表
Fo。os(2,4)=6.94; F0。01(2,4)=18.00; **:具顯著性
2.3.1.3 正交實驗的結果
分析表4、表5可知,四個因素中,以干膏的量作為評價依據時,最合理的提取工藝為A2B2C3D2;以總黃酮的含量進行評價,最佳的提取工藝為A3B2C2D2,;經方差分析知只有D因素(提取的次數)對干膏量以及總黃酮的含量影響較大,而其余因素對干膏量以總黃酮的含量都影響不大;最終將水提取工藝確定為A2B2C2D2,即加入10倍量的水,浸泡1h,煎煮1h,煎煮2次。
2.4.1 潤濕劑考察
將干膏粉與黃芩細粉混合均勻,平均取4份,每份200g,分別用65%,75%,85%,95%的乙醇進行制粒,經比較,85%的乙醇為潤濕劑時,制備出來的顆粒,成型性好,細粉少。
2.4.2 干顆粒流動性的測定
在固體制劑制備過程中,干顆粒的流動性是常考察的非常重要的性質。顆粒的流動性不好,會直接影響正常的生產,最終影響制劑的重量差異及含量均勻度等。流動性一般用休止角來表示,休止角越大,流動性就越差。通過實驗測定,本實驗制備的干顆粒平均休止角為38.0,表明干顆粒的流動性良好。
2.4.3 膠囊裝量確定
膠囊的裝量根據處方工藝相關條件數據來計算。配方中黃芩細粉粉碎后為135g;提取部分:水提藥材量為586g,干膏量約55g,共得總量約為200g,共制成膠囊500粒,每粒裝量約為0.40 g。
2.4.4 空心膠囊型號的選擇
空心膠囊的型號根據所制備藥物顆粒的堆密度與膠囊的容積來確定。堆密度的測定采用體積質量比法進行。結果表明,干顆粒堆密度為 0.503 1g/mL,裝量為 0.4 g/粒,根據空膠囊號碼和近似容量的關系圖,可以確定選用0號膠囊。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將本產品的生產工藝確定為:黃芩、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藍根4味藥材,經凈制、檢驗合格后待用。取黃芩藥材快速漂洗后,60℃干燥后粉碎,過100目篩,收取135g細粉。將板藍根、蒲公英、紫花丁地加10倍量體積的水,浸泡1h,煎煮1h,煎煮2次,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1.30~1.34(50℃)的稠膏,減壓干燥,粉碎,過80目篩,備用。將上述干膏粉加入黃芩細粉,用體積分數為85%的乙醇制軟材,16目篩制粒,55~60 ℃干燥,14 目篩整粒,裝入0號膠囊,拋光、檢驗、包裝、即得成品(每粒裝 0.4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