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引言:在我國整體教育的改革進程中,互聯網信息技術起到了極重要的推動作用,為教學模式的創新及改善提供更多思路與途徑,并為其構建可靠、實時的教育平臺。由于英語并非我國的母語,很多大學生在學習英語新聞時極易遇到困難,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諸多資源激發其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
1.1 豐富的主題
由于在全球范圍內無時無刻不會產生出新的新聞內容和素材,因此,大學英語新聞具有十分豐富的主題。當前最為常見的大學英語新聞主題包含了社會新聞、政治新聞、軍事新聞、經濟新聞以及科教新聞等。例如,某套聽力考試真題中的“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left Beijing on Sunday afternoon by special plane for a three-day state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 sat the invitation of American President Barack Obama.應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的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周日下午乘專機離開北京,對美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便屬于政治新聞;而“A 16th century castle in Scotland is close to collapsing after lumps of soil were washed away by floods , threatening its foundations.在洪水將大量土地沖走、對地基造成威脅之后,蘇格蘭一座16世紀的城堡接近倒塌?!北銓儆谏鐣侣劇T诿恳环N新聞主題中都擁有自身非常重要的句型以及詞匯等,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歸類各種新聞聽力教學資料,并在實際練習中幫助學生分類地進行句式、詞匯表達方式的總結。
1.2 篇章結構的特征
英語新聞主要的結構為“倒金字塔”結構,組成成分多為主體及導語。在倒金字塔結構中,文章開頭便將極具吸引性的內容描寫出來,進而把導語以及次要內容寫在后面。與此同時,導語主要是用于對新聞主要的內容加以簡介,并且起到吸引讀者的作用;在導語中主要包含六大要素:where(地點);when(時間);what(事件);who(人物);why(原委);how(時間發展結果或者效果)。
1.3 文章用詞的特征
在英語新聞中,經常會遇到新詞、外來詞以及縮寫詞等:
(1)新詞:例如科教新聞中的academic fraud(學術腐?。?、體育新聞中的All-court press(全場緊逼)以及社會新聞中的supervising body(監督機構)等。
(2)外來詞:例如來自中國的kung fu(功夫),來自西班牙的junta(軍事執政團)以及來自日本的sine qua non(必要條件)等。
(3)縮寫詞:英語新聞中最常見的縮寫詞主要形式為截詞縮略或者首字母等,例如AFP(Agence France-Presse法新社),ADB(Asian Development bank)亞洲開發銀行以及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國外工商管理碩士MBA入學考試)等。
為了有效提升學生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新聞聽力能力水平,大學英語教師應當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 基于互聯網+環境下對聽力資源的選取
2.1.1 針對水平較高的學生
對于此類學生,教師可以建議其選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英國廣播公司(BBC)以及美國之音(VOA)的常速新聞等新聞媒體的可靠報道。
2.1.2 針對水平一般的學生
對于此類學生,教師可以建議其選擇美國之音(VOA)的慢速新聞,主要原因為:①此類網站可以為學生提供樣式豐富、且屬于最新的聽力資源,同時也包含了生詞講解以及文本翻譯;②此類新聞中的主要詞匯為最基本的1500個單詞;③此網站中的新聞語速較慢,每分鐘僅讀出約90個單詞,這種語速能夠讓聽力水平一般的大學生適應。
2.2 掌握新聞中各關系
英語新聞聽力主要考查學生對于新聞關鍵細節及通篇主旨的理解,在正式的考試中,考點會涵蓋文章例證的段落、句子、因果關系以及轉折關系等。為了讓學生可以全面掌握英語新聞的整體架構和特征,教師應當訓練學生的集中力,使其能夠從開始便集中精神,并對新聞中的六大要素進行全面捕捉,以便能夠快速掌握新聞主要內容。在英語新聞聽力考試中,需要學生的視聽能夠保持一致,即在聽到答題關鍵詞句的同時填寫答案,這就需要訓練學生題目觀察速度以及精準度。
2.3 鞏固英語新聞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增加對學生的范聽以及精聽頻率。例如,在開課五分鐘,教師可以將從互聯網上下載的相應音頻播放給學生,最好是2-3條語速較慢的英語新聞短句,讓學生將所聽的詞匯進行記錄,隨后讓學生將聽到的詞句、大意等講出來。然后,教師可以將原文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進而幫助其找出沒有聽準詞句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為學生分析音頻中提到的特殊詞句以及專有名詞等,并確保學生能夠記住,這是因為這些特殊詞句以及專有名詞能夠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新聞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節課聽的新聞類型應當有所變化,并進行長期訓練。
2.4 拓展并且積累詞匯
在英語新聞中會涉及到大量的詞匯,甚至會包含許多特殊詞句、專業名詞、縮寫詞、外來詞以及新詞等,教師必須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且引導學生主動從互聯網中查詢或者積累英語新聞相關詞匯,進而使學生將這些詞句牢牢記住,這樣能夠便于學生在后續的學習、考試中深入理解各類新聞描寫的內容,例如acredited journalist(特派記者)、columnist(專欄作家)、exclusive(獨家新聞)、scandal(丑聞)、unilateral(單邊的)、bilateral(雙邊的)以及multilateral(多邊的)等。
2.5 深入理解國內外文化、政治等因素和背景
英語新聞的涉及范圍領域極廣,包含風俗、文化、經濟、體育、教育、科技、及政治等,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借助互聯網對國內外的文化、政治等進行深入理解,能夠有效拓展大學生的知識面。
2.6 提升對國內外時事的重視程度
在新時期的大學校園中,很多學生在課余時間并不會主動關注國內外發生的時事,而是將大部分時間放在了網絡聊天、網絡游戲中。因此,大學英語教師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新聞聽力的整體能力,必須引導其逐步提升對國內外時事的重視程度,并在課余時間合理利用互聯網對時事進行深入了解。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教師全面結合學生興趣、性格,讓其在課余時間關注時事,在課上借助互聯網進行展示以及分享。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逐步提升其新聞敏感度。
結論:總之,大學英語新聞聽力教學并非一項朝夕工程,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充分掌握學生間學習差異,進而針對性地為其制定科學的教學規劃,并在教學中確實地將規劃落實。在互聯網+時代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下載豐富的聽力學習資源。因此,教師應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探尋出最適合自身的訓練方法。
(作者單位:沈陽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