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倩倩
一般地,上幼兒園應該是幼兒第一次離開家,第一次去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接觸那么多小朋友。這時幼兒就會表現出出現入園分離焦慮,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大部分幼兒都是要經歷的,產生分離焦慮的幼兒會表現出焦慮不安,哭鬧不停,不吃飯或者是不講話,表現憂郁。這樣的行為嚴重地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給家長帶來了擔憂。幼兒園老師有幫助幼兒和諧度過這個焦慮期的責任。
幼兒園是幼兒上學的第一個學校,是他們的啟蒙階段,是步入社會生活的轉折點,幼兒園教育對幼兒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也是他們養成獨立自主的性格的開端。每每到幼兒園招新生的階段,幼兒園老師都會非常忙碌和辛苦,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緩解幼兒的入園分離焦慮,讓幼兒能夠快樂地在幼兒園中生活。
1.1 幼兒本身的原因
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性格特點,有性格比較外向的,也有性格比較內向的,對于性格比較內向的幼兒,他們更容易產生焦慮的現象,他們在面對這么多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師的時候,會產生恐懼,不敢跟他們交流,很難玩到一起,當他們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的時候,就會滋生想家的念頭,越長越傷心,越想就越容易焦慮,因此出現這種現象。
1.2 家長對幼兒過于寵溺,入園前沒有做好準備工作
小孩子一般都是爸爸媽媽手心的寶貝,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擦破了皮。一般地,家里的人對于幼兒都會格外的照顧和疼愛,甚至是溺愛,這就讓幼兒慢慢地形成了以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同時對于幼兒一些必要的生活技巧和能力都沒有得到培養和訓練,比如獨立自主。甚至幼兒都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所以幼兒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是依靠長輩和父母完成的,產生了非常依賴的情感,當幼兒離開父母之后,他們的潛意識里會感覺不知所措,從而焦慮。同時,由于家長清晰的明白自己的孩子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是非常不夠應對生活的,所以家長與此同時也產生焦慮,這樣的情緒就會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受到影響,加重幼兒的分離焦慮。
1.3 陌生的環境讓幼兒無法適應
幼兒園的環境對于幼兒是陌生的,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老師。幼兒的心理是發育不成熟的,他們看到這么多陌生的面孔,會產生恐懼的心理,而且幼兒園的生活習性與家里存在很多的差異。比如吃飯要自己吃,每次活動都是以集體為主,有的時候老師沒有辦法關注到每一個幼兒,幼兒的自我中心無法施展,讓他們覺得自己不被重視。這樣有區別的對待也容易讓他們產生分離焦慮和想家的念想。
2.1 家長在入園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家長就要開始為幼兒灌輸獨立自主的思想準備,并且平時在家的時候開始培養幼兒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玩耍等行為習慣,讓他們提高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為之后在幼兒園中的生活打下基礎。而且為了讓幼兒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環境,家長在入園之前,可以帶孩子到幼兒園去看看,熟悉熟悉環境,并且告訴孩子上幼兒園可以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上了幼兒園就能變成一個更加聰明的孩子,對于幼兒園的一切都可以跟幼兒講講,特別是優點方面,然后讓幼兒產生好奇的心理,對上幼兒園產生向往。比如:家長在家的時候可以適當地為小朋友創造獨立的空間,讓他們開始養成獨立的習慣。隨時都向幼兒傳輸積極的態度,上幼兒園是快樂的,告訴孩子老師就是他們的大朋友,在自己實在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或難題的時候,就可以告訴我們的大朋友,讓他們對幼兒園可以有安全感。
2.2 教師要表現出親和力
教師是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必要接觸的,教師的形象至關重要,在幼兒入園的時候老師一定要保持微笑,給他們親切的感覺,讓他們對幼兒園的一切產生美好的情感。如果老師都是兇巴巴的,幼兒肯定是會害怕的,只會加重他們的分離焦慮。不管幼兒犯了什么錯,老師都要保持平和的態度,不能過于生氣,而是要采取合理的手段,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過錯,以及引導他們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2.3 教師要給幼兒提供幼兒喜歡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幼兒喜歡玩具,喜歡游戲,而且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能得到分散,在幼兒剛入園的時候,老師可以準備一些足夠吸引幼兒的新穎的玩具,讓他們去玩以轉移他們正在處于一個陌生環境的注意力,而且在玩的時候,能夠讓幼兒之間產生交流,有利于建立友誼,讓他們對幼兒園產生家的感覺,消除恐懼。或者為了讓幼兒更加有家的味道,家長可以把幼兒在家里最喜歡的玩具帶到學校,也有利于減輕焦慮,在幼兒園的生活過程中,老師要多多組織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以促進幼兒與幼兒以及幼兒與老師的情感。
很多習慣都是從小就養成了的,特別是幼兒園的啟蒙是非常重要的。分離焦慮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要想緩解,老師和家長都要做出相應的努力。面對這一個重要的過程,要為幼兒創設一個溫馨,有趣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要隨時觀察他們的心理狀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幫助他們更快地度過分離焦慮階段。
(作者單位:東營市墾利區中興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