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亭亭
目前,我國初中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全面成長,不利于初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初中教育應該不僅注重學生的基本知識,尤其在歷史教學中,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素養體現在一個人的品質,核心素養不僅融入了學生的技能技巧,也包括了他們的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等。初中正是青少年培養和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時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核心素養的要求。
歷史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習歷史知識之后產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運用了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對歷史進行分析與評論,通過啟發總結結論。
歷史核心素養包括五個方面,例如:時空觀念、歷史理解、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
1.1 時空觀念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里對事物進行觀察和分析,按照時間順序和空間的要素,在不同時空下對歷史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釋。
1.2 史料證實是指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從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并提出自己對歷史的認識。
1.3 歷史理解是在客觀的角度對某個歷史事件做出分析,從歷史事件中學到一定的道理。
1.4 歷史解釋是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能夠客觀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學會從歷史表象中發現問題,能夠用客觀、辯證的眼光看待社會與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1.5 歷史價值觀是將對歷史的認識延伸到現實社會的認識,并從歷史中獲得有用的養料,從中體現歷史的價值。
通過培養和提高學生們的歷史素養,使學生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得到全面的發展。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將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作為初中歷史課程的目標,要求學生在學習后擁有基本的素質和能力,歷史核心素養則是學生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的特質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離不開教育,而初中歷史教學則是實現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的歷史核心素養。
2.1 設計教學的目標是培養歷史核心素養的出發點
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學目標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教師在深刻領悟到歷史核心素養,并充分認識到歷史核心素養的目標與其之間的聯系后設計教學目標,要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符合,要具體、有可操作性,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結構與內在需求,最重要的是這個教學目標要能落實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例如:在學到“楚莊王稱霸”這一知識點時,教師給學生們講述“一鳴驚人”和“問鼎中原”的故事,讓學生們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并提問在哪次戰役后,楚莊王成為了中原的霸主?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在課堂學習。
2.2 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歷史核心素養的切入點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具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互動性的問題情境,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挖掘學生們的潛能,激發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手段之一。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們從“學會”到“會學”,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晉文公改革”時,教師先提問“晉文公改革都有哪些措施?”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并探討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過讓學生們思考、討論、總結,有利于學生們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2.3 倡導合作探究是培養核心素養的著力點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們的分工與合作,思考、探討等活動,讓學生們獲得知識與技能,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齊桓公爭霸”一課時,教師首先設計提出如下的問題“齊國能夠發展生產,有哪些有利的環境條件?采取了哪些措施?”然后分小組進行討論,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當中,討論完畢教師做出評論與總結。課后留作業,讓學生們閱讀教材,并找出管仲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2.4 實現情感體驗是培養核心素養的立足點
培養學生們的歷史核心素養不僅要學習知識與技能,還要再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感悟。歷史的教學過程是情感與知識相互體驗的過程,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將情感態度的較直觀滲透到歷史的教學當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影片或者圖片,制作聲行并茂的教學視頻,通過生動的語言與聲調,再現歷史人物的言行與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等。不僅拉近了學生們與歷史之間的距離,還可以激發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在體驗的過程中,深化對歷史的人事,進而形成歷史價值觀。例如:在近代史的學習中,講述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歌頌愛國愛民的屈原,大力謳歌民族英雄林則徐、抗日英雄佟麟閣等。通過學習歷史,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2.5 構建多元評價是培養核心素養的支撐點
在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構建多元的評價模式,不僅是教師評價學生們,還應該有學生們的自我評價,相互之間評價等,通過多元評價模式加強學生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們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角色表演等方法讓學生們積極參與,針對學生們本身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給予缺乏信心的學生鼓勵,樹立學生學習歷史的信心。
2.6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入愛國情感的教育,培養學生們的歷史責任感。教師要善于利用初中歷史的教學內容,積累素材,培養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在歷史課堂中運用一些有名的歷史人物故事來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懷,例如:文天祥是在怎樣的情形下留下了千古流傳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豪言壯語。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過于死板,教師過于重視理論教學、應試教育,不斷地要求學生們背誦課本知識,導致了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負擔過重,產生了厭學的心里,不僅不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反而會降低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歷史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的正確方法,例如:在學習“秦的統一”課程時,教師要給學生們講解秦朝的歷史背景等,通過拓展學習,讓學生們對秦朝的歷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們的知識。
初中階段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最佳階段,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樹立科學的歷史觀,讓學生們使用科學的價值觀面對歷史可以促進他們將來的成長與發展,培養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進程,用客觀的角度發掘歷史的真像,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科學的判斷。教師應為學生們建立科學的思維角度,學會運用辯證的思維看待歷史的發展。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中國以及世界歷史的發展進行,同時還應培養學生們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們學到知識的同時明白學習歷史的意義,學習歷史可以博古通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深遠的價值和意義,不僅有利于國家民族的長遠發展,還能幫助學生們建立正確的歷史觀、世界觀與價值觀,讓學生們能夠科學的判斷,養成唯物主義歷史觀,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生來說,身心發展逐漸成熟,應具備成熟的思想素質,科學素養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積極的心態。初中歷史是初中課程中的必修科目,通過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更多的是希望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也是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們的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所在。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匯文實驗初中教育集團匯文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