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探究能力的培養是科學性學科的價值體現,也就是說,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性較強的學科,有效的教學對其探究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意識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入手,通過思考能力的鍛煉以及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來不斷提高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以及學習能力的提高做出貢獻。
隨著素質教育思想的貫徹落實,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其中的一項基本理念就成為了一線教師需要落實的。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要在明確影響學生形成探究能力的因素的基礎上來提出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策略,進而,使學生在積極地參與數學課堂活動中掌握所學知識,同時,也為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打好基礎。因此,本文就從“問題意識的培養”“思考能力的鍛煉”“應用能力的提高”三個方面入手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數學課堂中輕松地學習。
問題意識的形成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前提,但是,長期的灌輸式教學導致大部分學生缺少問題意識,更不懂得如何提出自己的問題。所以,數學教師要通過問題的設置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進而,使學生在大膽提出問題以及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樹立起問題意識,最終,真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平行線及其判定》時,我先組織學生自主思考,什么是平行線,結合上節課所學的相交線的相關知識來嘗試對平行線下一個定義,之后,鼓勵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說一說平行線的特點以及生活中哪些屬于平行線等等,接著,我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平行線,比如:黑板的上下兩邊、門框的左右兩邊等等,并引導學生對這些直觀的事物進行觀察,并大膽的提出自己產生的疑問,比如:有學生說,平行線是線段還是直線?又或者是射線?還有學生說:平行線是永遠沒有交點嗎?等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說出自己的疑問,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學生在提出疑問以及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問題意識,這是學生日后形成基本探究能力的基礎,也是保障。總之,在日后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自主觀察、多角度觀察,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能調動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進一步為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做好保障工作。
思考能力的鍛煉可以說是培養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保障,簡單地說就是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搭建探究以及推導證明的平臺,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自主證明中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這樣的教學過程也有助于學生日后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進行相關問題的解答,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這一部分的相關知識時,我改變了以往自己在課上對相關判定定理進行證明,之后要求學生對專項練習題進行練習的教學方式,因為這種方式下的學生太過于被動,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鼓勵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自己對相關的定理定律進行證明。比如:SSS定理的判定,學生可以自己畫圖、自己借助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進行證明,或者是舉出反例以及相關定理需要注意的細節等等,總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進行驗證證明,而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知識探究能力也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探究是應用的前提,也就是說,作為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在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以此來幫助學生認識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緊密聯系。反之,當學生意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之后,我們還要組織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進而,推動著學生的創新精神逐漸得到培養。
例如:在學完“數據的分析”這一章節的內容后,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數學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復習鞏固環節,我組織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結合在一起,先組織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中的數據分析”這部分數據進行分析,之后,在網絡上找一些相關的數據進行集中趨勢以及波動程度的分析,以此來不斷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但是,為了真正落實數學學科的價值,我還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探索,借助網絡資料以及高階段的數學知識來探究其他有關數據分析的知識,這樣不僅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價值,而且,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都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需要學生具備問題意識、思考能力以及應用能力的,這些能力都是為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打基礎的。所以,教師要做好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以確保學生在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中真正形成數學探究能力,同時,也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好保障。
(作者單位:新疆兵團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