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藝 劉宏杰
數學建模競賽活動是以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為核心,現已成為大學生們課外科技活動的一項重要任務,數學建模競賽的培訓工作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學生思維的轉變和提升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新時期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以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培訓工作為基礎,有關數學建模競賽培訓的新模式有待發掘,為培養21世紀新型人才打下基礎。創建面向全校師生的數學建模創新研究平臺,從而實現數學建模教學對創新型人才培養從通識性培養向專業性培養的目標調整。
數學建模競賽活動是以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為核心,創新研究平臺建設以數學建模競賽培訓為基點,以數學建模為核心,以培養理工科專業學生建模能力為主導,針對各專業工科學生進行數學建模研究與實踐工作,數學建模是集運算、計算機應用能力與數學相結合的綜合能力,學生要參加學校或機構組織的各種競賽培訓工作,同時為提前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做準備,那么學生怎樣有效的學習,怎樣快速的在計算過程中建立模型,老師如何有效的進行指導和培訓。同時,教師以怎樣的方式進行培訓有待進一步進行研究。近年來,已有很多教師在數學建模競賽過程中總結了獲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也有很多研究成果值得借鑒。
數學建模競賽首次有國外的大學生參加,同時國內還組織了校競賽、省競賽、賽區競賽和相關專業類別的數學建模競賽,2010年國外有6000多名大學生參加了數學建模比賽而國內就有2180個隊參加。數學建模競賽推動數學建模課程的建設、同時對大學課程教學改革和師資隊伍的建設有重大的作用,同時數學建模競賽對學生應用創新能力培養也有大幅度提高,實現了推動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擴大國際交流,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的遵旨。
近兩年,數學建模創新研究平臺建設在競賽培訓工作中全面展開。創新研究平臺建設以數學建模競賽培訓為基點,以數學建模為核心,以培養理工科專業學生建模能力為主導,針對各專業工科學生進行數學建模研究與實踐工作,建模的開放性、創造性、應用性等特點在培訓過程中充分的發揮出來了,探索各專業理工科大學生賽前培訓的新模式。通過學校和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以學生為主體共同指導學生去解決具有一定專業背景的實際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進入課程設計階段和專業學習的思想方法,這是創新研究平臺建設的整體思路。數學建模應用的連續化、常態化、專業化是通過創新研究平臺來實現的;為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和針對性,同時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需要,通過建模方法與工科專業知識的融合,是創新研究平臺建設的目的。
征集問題、發布問題的功能是建設創新研究平臺的新功能,同時能支持計算技術以及專業理論知識建模方法的指導。以創新研究平臺能夠初步實現學生數學建模、有關專業教師對相關問題的的共同研究,同時使問題得到解決。開展創新研究平臺建設后,參加過數學建模競賽的一些學生將學習和培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享出來,專業教師也將自己在培訓學生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享在討論群,在一定內大家可以互相交流,進行專業咨詢,同時開展深入研究,最終使問題得到解決。在問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數學建模應用能力有了新的認識與提高,同時專業教師對數學建模也有了新的認識,數學建模向專業領域的應用拓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并創新型人才培養實現了從通識性培養向專業性培養的目標的轉化,這些都是通過數學建模教學逐步實現的。
創新研究平臺建設的目標是吸引更多數學教師參加進來,同時更有效的提高教師的培訓能力,同時有效的解決學生在培訓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建設一個培養各專業學生的創新研究平臺,同時在在多學科教師共同努力研究指導下進行。為實現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實現培育出專業素質高,適應速度快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數學建模的良好工作基礎,堅持以面向理工科專業學生培養為宗旨,以數學建模為主線,進行方式靈活的教師聯合培養,建設一個面向全校理工科專業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平臺。數學建模創新研究平臺是數學建模競賽培訓的延伸、拓廣和深化,是數學建模應用于實踐的有效平臺。
以構建了“3+1”式的新培訓體系為目的,實現對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培訓模式的研究,實現了建模的開放性、創造性、應用性等特點,數學建模應用的連續化、常態化、專業化是通過創新研究平臺來實現的,征集問題、發布問題的功能是建設創新研究平臺的新功能,同時能支持計算技術以及專業理論知識建模方法的指導。以創新研究平臺能夠初步實現學生數學建模、有關專業教師對相關問題的的共同研究,同時使問題得到解決。同時為各個專業的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好的實踐平臺。數學建模創新研究平臺的實現使數學建模逐步走向專業化,為培養學生的專業數學建模能力開辟了新途徑。
(作者單位: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