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恩叢書·罪行與沉默》
【波蘭】安娜·比康特著,季大方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9月版
推薦人:姚崢華(媒體人,作家)
1941年7月10日,波蘭的小鎮耶德瓦布內發生了駭人聽聞的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事件。與德國法西斯屠殺事件不同的是,本次事件只有幾個德國軍人參與,絕大多數參與屠殺的,是小鎮上的波蘭人!在這部震撼人心的歷史作品中,波蘭《選舉報》資深記者安娜·比康特以日記為線索,其間穿插了15位猶太人的故事,通過采訪幸存者和見證人,描述了針對猶太人的仇恨是如何一步步加深;記憶后面隱藏著怎樣的謎題;他們為什么要制造這種毀滅以及他們為什么要拒絕承認等問題,作者也由此反思了戰爭、族群矛盾和人性。

《天堂超市》
【匈牙利】馬利亞什·貝拉著,余澤民譯,花城出版社2018年9月版
推薦人:徐峙立(出版人)
本書的作者貝拉是匈牙利的小說家、詩人,他亦是一位畫家,其油畫作品有蒙克的風格。作者的第一部作品《垃圾日》也是由余澤民翻譯為中文,小說以荒誕寫實的手法敘述了一群房客的日常生活,引起了中國讀者的關注。《天堂超市》是繼《垃圾日》之后,第二部被譯成中文的作品。小說講述人們死后去了天堂,發現所謂天堂與現實人間一樣,只有錢、生意、成功是重要的;天堂也一樣不近人情,冷酷、荒誕、為物欲所把控,因此,還是想辦法逃回人間比較安全。

《明亮的泥土》
【英】菲利普·鮑爾著,何本國譯,譯林出版社2018年3月版
推薦人:薛原(媒體人,作家)
該書副標題為:顏料發明史。作者所敘述的就是西方藝術家賴以創作的顏料的故事,他讓調色板上的顏料列隊登場,以外觀、氣味、質地和名稱彰顯了顏料迷人的物質屬性。他攪動煉金術師的坩堝,聆聽畫家與畫材商的爭執,又拈起科學家的色卡和棱鏡,細膩地譜寫出夢想家與手藝人協力合作、發明新顏料的漫長故事:千百年來,藝術需求刺激了化學工藝的演進,繪畫乃至整個社會生活的色彩譜系又因科學而擴張,該書也寫出了名畫背后科技革新的故事。

《天蝎》
南飛雁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8年7月版
推薦人:綠茶(書評人,作家)
這是一部關于中國基層公務員“七廳八處”的人生景觀,也是一群生活在官場生態和人情世界里的中年男人的世俗百態,作為出生于1980年代的作家,南飛雁描繪出了不一樣的社會圖景,他采擷了世界的一部分,講述了緊張和無奈的故事,洞悉了這個世界的灰與塵。

《中國進士藏書家考略》
丁輝、陳心蓉著,黃山書社,2017年12月版
推薦人:王振良(學者)
進士,作為科舉制度的一部分,是中國古代特殊的文人群體,對他們的研究成果可謂汗牛充棟。本書在逐一考證的基礎上,對進士藏書家進行了整體觀照,就其與科舉制度的互動關系、人員分布的地域性特征、官僚和學者兼具的身份屬性等特點予以了深入探討,為我們認識進士群體提供了獨到的視角。

《最危險的書》
【美】凱文·伯明翰著,辛彩娜等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8月版
推薦人:周立民(學者,作家)
此書的副標題為:為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而戰。圍繞著這部書的艱難出版而發生的各種故事,已經成為二十世紀文學傳播史的一部分,作者能夠用解剖麻雀的方式再次打量這一事件,以此映照出言論和出版自由所遭遇的各種阻礙,足以作為人類反思自己文明進程的境鑒。更值得反思的是,書有何罪,總是被定為“最危險”品?其實,更多的是人們的頭腦和思想出了問題吧,才會對書有那么多的恐懼感,我想問的倒是:你們怕什么?總之,在作者流暢的敘述中,我卻常常放下書由眼前想到別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