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 范玉金
(1.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云南 昆明 650034;2.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史迪威公路”是抗日戰爭時期開辟的一條以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雷多為起點,橫貫緬甸北部地區后進入中國滇西,最終到達云南省昆明市的國際救援運輸通道,以美國將軍約瑟夫·史迪威(Joseph Stilwell,1883—1946)的名字命名?!笆返贤贰苯浘挼榭藲J邦密支那后分為南北兩線:南線經八莫、南坎至畹町與滇緬公路相連,北線經騰沖、龍陵與滇緬公路相接??谷諔馉帟r期,日本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進行全面封鎖,中國通過海路獲得外援的難度加大,5萬多噸急需的抗戰物資通過史迪威公路才得以運送。因此,“史迪威公路”被譽為“抗日生命線”“陸地上的蘇伊士運河”。“二戰”結束后,雖然史迪威公路的一些路段和橋梁有所損毀,但中緬印三國之間通過此路進行的民間貿易卻從未間斷。
“史迪威公路”全長1726公里,中國境內路段長632公里,緬甸境內路段長1033公里,印度境內路段長約61公里,連接著中國、緬甸、印度乃至東南亞、南亞、中亞地區,從我國昆明市出發,經緬甸,到印度雷多只有1200余公里,比途經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雷多近4800余公里,是我國距離南亞最便捷的陸路通道和重要能源輸送通道,對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史迪威公路”與當前的中緬印南亞大通道既有重疊,也有一些不同。當前的中緬印南亞大通道分為中國境內路段、緬甸境內路段、印度境內路段三段。
該路段由云南省昆明市至騰沖市猴橋口岸。其中,昆明市至騰沖市里程606公里,全線已通高速公路;騰沖市至猴橋口岸里程70余公里,全線貫通二級公路(截至2020年1月,騰沖市至猴橋口岸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
該路段從緬甸甘拜地口岸至緬印173號界樁。甘拜地口岸至緬甸密支那里程113公里,是騰密公路(約200公里)的一部分,于2007年由我國地方財政自籌援建,目前全線貫通二級公路,接入了緬甸國家公路、鐵路、航空網,成為緬北克欽邦進入云南的交通經濟動脈,但部分路段因年久失修,路面受損,公路質量不高、彎多路窄,需要修復升級改造(2019年6月底,騰密路緬甸段因暴雨造成坍塌25處,特別是峨窮村附近的雙惠橋便橋損壞嚴重,使得道路交通中斷);緬甸密支那至緬印173號界樁全程364.8公里,密支那至德乃里程180公里,2019年調研獲知,密支那至德乃段于2012年經緬甸優斯納公司出資進行改造,目前可常年通車,但路況并不理想,其中密支那至楠木迪里程40公里,該路段由緬甸克欽邦政府鋪設了4米寬瀝青路面,橋涵均已改建,由騰沖市騰密路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參與建設的德龍河大橋已于2015年5月竣工通車;德乃至緬印173號界樁里程184.8公里,路基完好,但部分橋梁損毀,旱季可通車。
該路段由緬印173號界樁至印度雷多,里程40余公里,均鋪設瀝青路面,并接入印度國家公路、鐵路網。
總體看來,“史迪威公路”中國境內路段、印度境內路段均實現了通車,但受暴雨山洪、緬北戰事沖突等諸多因素影響,緬甸境內路段道路仍然通而不暢,時常因道路損壞、雨季塌方或緬北戰事而中斷。
“中國昆明—騰沖—緬甸密支那—班哨—印度利多”公路與歷史上的“史迪威公路”高度重疊,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三條陸路通道的北線,僅有1200余公里,是中國云南經緬甸至印度最便捷的通道。建議中緬共同合作提升改造“騰密公路”,共同建設和提升緬甸密支那至緬印173號界樁路段的公路等級,與印度已經提升的境內“史迪威公路”相對接,實現中緬印公路的連通。未來,還可以進一步謀劃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甚至推動這條公路向東經杭瑞高速公路連接太平洋區域(或延伸至泰國),向西延伸至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全線貫通整個亞洲。該線路一旦變為現實,將構建起世界上跨度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走廊。
一是建議中緬雙方高層就口岸通關問題進行重新磋商和界定,按照國家一類口岸的出入境管理模式,管理猴橋—甘拜地口岸(緬甸甘拜地口岸雖然已是國家一類口岸,但基礎設施薄弱、功能配套不足,未能按一類口岸功能開展口岸監管和通關服務),積極發揮口岸功能,允許雙方公民和第三國人員持護照和有效簽證經口岸出入境。二是呼吁緬方在中緬邊境地區設立地方外事部門,建立正常會務機制,及時處理中緬雙方邊境日常事務,提高辦事效率。三是大力推動通關便利化、貿易便利化,簡化互市商品通關手續,降低兩國邊民互市運行成本,推動邊民互市貿易健康有序發展。四是爭取替代種植產品進口返銷指標和糧食進口配額指標,擴大糧食、水果等農產品進口規模,以農業發展帶動交通建設需求。
在國家層面不僅要重視與緬甸的協商和談判,而且要關注緬甸地方勢力的意見和訴求。在處理緬北問題時,應充分考慮緬甸國體、政體與我國的差異性,同時站在緬甸中央政府和“民地武”組織雙方的角度來思考、溝通和同步推進工作,加強與緬甸地方政府、緬北“民地武”組織、緬北少數民族上層、宗教上層的交流交往。鼓勵我國地方政府、企業、民間組織以及商人、少數民族和宗教人士與緬方建立友誼。
舉辦“史迪威公路汽車拉力賽”等活動,加大遺址保護力度,探索“史迪威公路”跨境旅游項目。積極推動緬北地區醫療衛生、扶貧開發、社會公益等合作項目,營造良好的民間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