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秀 賓縣農村合作經濟管理總站
我國從事農業種植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較大,雖然國土面積較大,但人均耕地面積較少。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針對農村耕地就實施承包到戶的政策,但由于不同地區經濟和地理條件方面存在差異,因此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也存在差異,主要表現在農民與政策之間糾紛較大。目前農村土地流轉不規范,這也導致糾紛產生。這主要是由于農戶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往往以口頭約定的形式來約定流轉的價格及流轉的期限,整個流轉過程中缺乏相關部門的有效監督和約束,沒有書面合同,一旦出現糾紛很難解決。同時,近年來大部分農民工開始返鄉,回到家的農民往往要求恢復土地承包權,這也易出現各種糾紛。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不斷增加,這也使農業生產過程中經濟收入不斷增加,大部分農民工返鄉,在外務工的農民則將承包的土地轉租給他人,因此回鄉務農的農民要求恢復承包權時易產生糾紛。另外,部分村干部由于缺乏法律意識,關于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法規認識不全面,隨意對土地進行調整,這也易出現各種糾紛。
針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管理工作,需要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的維權意識,使農民群眾能夠有效地運用法律武器來解決糾紛。同時,作為土地承包經營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重視自身專業水平的提升,積極吸收和借鑒成功的經驗,全面提高土地承包管理水平,有效地解決好農村土地承包過程中的各種糾紛。另外,各級辦事員還要深入到農村,通過實地走訪,積極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了解農民的需求,并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積極推進相關政策的落實,保證土地承包經營權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目前農村土地流轉多是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經營大戶,流轉方式過于單一,農民能夠獲得的收益較少。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積極對土地流轉方式進行創新,將土地流轉與農業龍頭企業相結合,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將土地流轉與農民生產合作組織相結合,與經濟能人培養相結合,即通過采取多種形式的流轉方式,進一步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為農民爭取到更多的效益。農民也可以通過股份合作的方式加入承包經營,這樣農民與承包方之間收益共享、風險共擔。部分土地流轉程度較高的地區,可以通過建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積極引導周邊農戶將土地承包給大企業進行集中經營。另外,農民也可以將土地承包給種植大戶經營,提升土地使用效率。通過采用互換重組制的方式,可以實現土地的連片承包和經營,進一步提高農業種植的規模,使承包地塊相對集中,易于管理。無論是托管式的經營管理模式還是轉讓式的經營管理模式,都能夠促進土地流轉利用率的提升,實現土地的規模化經營。
為了保證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有序開展,則需要強化管理,并對土地管理流程進行規范。具體宜通過建立合同登記備案制度,做好土地流轉資料的收集和登記工作,確保信息的完整性。進一步規范合同簽訂,一般情況下要求簽訂書面流轉合同,即使不簽訂書面流轉合同的,也必然有公證人進行公證,以此來保證土地流轉的公平性。簽訂完土地流轉合同后,則需要將合同送到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進行鑒定,一旦發現有違背法律法規內容的,則要進行更訂和修訂。另外,在農民土地承包期間,當出現轉讓互換和經營權變更情況時,當事人則要提前材料,針對這些材料進行審查,以此來保障變更流程的安全。
健全的土地流轉機制,可以保證土地流轉工作順利進行,提高土地流轉的安全性是老百姓關心的重要問題,因此,要建立業主資質審查機制、流轉風險遇險機制等。業主自治審查機制的建立是為了保證土地流轉的安全性,土地流轉必須經過農民的同意,由具有資質的大戶或生產企業進行承包,在土地流轉合同簽訂時必須對承包方的資金狀況,經營能力和履約程度進行審查,以此來保證廣大農民的基本權益。而流轉風險預警機制則是保證廣大農民的經濟效益,通過鼓勵農民與種植大戶進行多種形式的聯合,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時農民的利益也要得到全面的保障,土地受讓方需要繳納風險保證金,這種方式能夠積極地推行土地流轉,為土地流轉做擔保,保證流轉雙方的效益,鄉鎮管理部門必須要做好土地流轉的跟蹤和巡查,保證雙方的履約狀況,減少違約事件的發生。
其一,法律知識和國家政策的宣講和指導。應當對農民進行法律知識和國家農村政策的宣傳,指導農民學法、懂法,增強維權意識,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
其二,農業科學技術的指導。多進行農業科學技術的指導,促進農民發家致富,農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可以有更多接受教育、繼續發展的機會。
其三,政府要對承包經營權糾紛及時解決,對違法行為及時監管和糾正,將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
通過優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在當前實際管理工作中,需要進一步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有效地保證農民群眾的合法利益,為農村經濟的更快更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