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林友 中國建行銀行廣西區分行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網絡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技術在金融行業實現廣泛推廣與深度滲透,一方面沖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產品推行模式,一方面也為新型的金融產品開發與推廣奠定基礎,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其金融產品的需求及創新開發緊密相連,對新時期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需求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探索有效的創新路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互聯網金融實際上就是互聯網技術結合傳統金融行業實現滲透創新的一種模式,其應用原則為開放、平等、協作與分享,技術支撐及發展平臺為互聯網技術,在與傳統模式有機融合下,形成出具有互聯網精神和傳統金融發展特點的新行業[1]。互聯網金融以移動網絡中斷和互聯網為媒介,操作便捷,傳播快速,安全透明,參與性大增,投入成本也減少,在這樣的優勢促成下,人們日常金融理財更為便利,減少了跑往營業廳辦理各種業務的時間,也省去了常規手續的麻煩,成為一種廣受好評的全新手段,還能為人們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2]。
從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結構形勢來看,其組成內容包括負債業務、中間業務和資產業務,而主要的資金來源集中于負債業務,其比例占據主導,此外還有存款業務、借款業務、同業業務構成。從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種類來看,包括賬戶類金融產品、銀行卡金融產品、結構類金融產品、其他金屬金融產品,這些需求目前都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廣泛深入影響,從近些年的數據結果顯示需求速度明顯下降。
大數據金融依靠云計算與大數據作為技術依托,形成一種全新的金融發展模式,借助大數據自身非常強大是數據信息收集能力和整合分析能力,有效統計、分析和篩選金融產品的相關信息,確保其體現出來的需求更全面而具體[3]。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受到大數據的影響還表現在多方面,比如金融理財產品,人們進行購買時通常會考慮互聯網發布的數據信息,再產生購買行為,這就形成一種指導性作用。
P2P 網貸也是影響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產品,該模式辦理的效率較高,金額比較少,且有著靈活的還款時間,很好地解決短期資金需求的問題,在網貸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產生較大的影響,盡管涉及的金額不多,但受眾依舊非常廣泛,再加上其操作便捷的優勢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載體為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在拓展業務的工作上,支付結算過程非常便捷,其中又以微信和支付寶為代表,第三方支付平臺占據非常大的市場份額,很大程度壓縮了支付結算過程中間的業務辦理空間。有研究顯示,早在2015 年支付寶官網發布的數據中移動支付就占據總體的65%以上,其中余額寶及招財寶的理財使用確保每一位參與的客戶獲得超過250 元的收益,由此可見第三方支付已有較大的受眾群體[4]。
由于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居民在商業銀行金融產品上的認知相對不高,整體購買意識較為薄弱,這需要從消費者自身的實際情況著手,借助互聯網技術和平臺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金融資訊,并會自覺對比銀行金融產品與互聯網的金融產品,逐漸提高購買意識,確保銀行金融產品的受眾群體進一步擴大,滿足產品發展需求。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在近些年里總類大幅度增加,這一定程度上使得消費者不知所措,但商業銀行從業人員也通過了不少方式對其進行引導,如個人理財產品,消費者必須認識到個人理財并非投機,也不代表收益高就是好,更不能脫離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過高的目標,而是要緊密結合自身的收入水平平衡風險與收益以及內心的期望值。此外,消費者還需在正確的引導下逐漸形成一種長期的習慣性的投資意識,要有計劃意識與風險意識。這需要商業銀行及時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做好溝通交流以及合作工作,以獲得最新最快的資訊,將其中的有效信息擬定為改善自身金融產品的依據,確保在資訊的保障下消費者更放心和安心。另外消費者自身也必須具備自我風險管理意識,正確認識銀行金融產品的性質,通過學習金融知識,準確定位金融產品來提高理財的效率。
鑒于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開放性風險問題,需要監管部門做好相關領域的監管工作,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原有的優勢,緊密融合傳統金融與現代網絡技術,在最大程度降低金融產品風險的基礎上,確保其滿足需求。通常情況下,銀行金融產品存在的風險類型包括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再加上互聯網本身存在的風險因素,銀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金融產品的風險防范工作[5]。首先銀行要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借助互聯網和實體店,對患者財務情況、投資經驗進行準確評估,有效引導進行投資。其次,要全面細致地展現各種金融產品的特點,確保消費者能夠了解其類型和功能,在充分肯定的情況下才有購買行為。再者是做好全面且真實的風險評估工作,再次確認消費者風險認知能力與風險承受能力。最后是制定收益的目標,由此來滿足消費者對金融產品的需求。
當前,互聯網金融市場日益壯大,傳統商業銀行金融市場受到嚴重沖擊,面對這樣的巨變,商業銀行必須正確認識互聯網金融的性質與優勢,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工作,結合金融產品的需求增強競爭力,實現創新。互聯網時代下的產品與服務都要實現創新,其中在創新金融產品的工作上,銀行可通過以下的努力實現:(1)實現技術上的突破創新,在移動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必需品的階段搶占制高點,或是通過后發制人的手段利用最新技術,促成轉變,占據行業前列;(2)設計差異化的金融產品,結合不同客戶的實際需求探索出種類不同的金融衍生性產品,逐漸摒棄過去傳統而單一的結構形勢,設計出具有差異化,針對不同人群的金融產品,確保消費者能夠自主選擇符合自身的金融產品;(3)促成不同金融產品的有效組合,發揮合理的作用形成創新;(4)重新調整銀行現有的金融產品,強化針對性,使其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在參照標準上可設定消費者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風險認知程度的標準。
我國的銀行業經營發展已久,有著豐厚的底蘊,但銀行自身的發展與其員工的發展息息相關,要做好銀行內涵建設的工作,實現金融產品的創新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就需要全面提高銀行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與服務水平,在統一的完善的標準下促成金融產品的有效需求。在具體的實施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激發在職員工的工作熱情,促成愛崗敬業精神的形成,確保工作人員充分認識金融產品服務工作所帶來的效益;(2)完善相關體制,尤其注重專業培訓,結合互聯網金融的最新最前沿知識內容,定期開展員工培訓工作,結合銀行的發展目標,從理財、信貸、儲蓄卡等業務上發展專業人才。
商業銀行要擴大其金融產品的市場需求,宣傳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手段,在開展宣傳工作前要做好產品理念構造完善的工作,才能有針對性地開拓市場,并利用互聯網手段提高知名度,確保金融產品需求最大化實現。這方面就要結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心理需求,比如在設計制作上向著簡單、美觀、大方、易懂的目標出發,可以互聯網、報紙雜志的形式發展不同的消費者群體,使其產生良好的宣傳效應。此外還要在各大居民小區設定試點,由專業人員負責宣傳推廣。另外還可以以講座或有獎競猜的方式實施,予以消費者一定的獎勵,確保更多消費者在受益的基礎上有主動認識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意識,實現雙方雙贏的目標。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互聯網金融的特點,促成融合,實踐中逐漸形成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分類和分析產品,實現創新,通過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及其帶來的便利確保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和了解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情況,提高需求,滿足需求,才能實現消費者與銀行的雙贏,促進商業銀行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