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德 中共雞西市委黨校
東北全面振興工作有著全面性和復雜性特征,本身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不到位、科學技術創新水平較低等多項問題,同時從實際情況來看,東北被動發展外因缺乏,各項結構性以及體制性矛盾逐漸表現了出來。東北區域政策方面過于強調可操作性,忽視了差異性,最終影響了振興效果的體現。當前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要想實現東北全面和全方位振興,就應當從合理布局協調發展入手,加大創新,形成以市場為根本、各項系統相互配合的主要體系。
結合會議中提出的開放以及共享理念,遵循基本的發展要求,制定健全且萬完善的體系,將其當成落實基本指標的一項依據。
第一,保持協調性,加快發展進程。受長時間計劃經濟體系的影響,使得東北逐漸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的資源配置模式,該項模式有著一定的缺陷性,完全約束和限制了多項市場主體全面進入地區發展環節中,從而形成了行業壟斷和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等多種現象,該項體系機制和經濟結構以及市場主體相互作用以后形成的發展模式是阻礙東北全面振興的實質性因素。通過相關探究表明,我國微型企業在工業占據比重以及國有工業在企業工業整體產值內占據的比重相一致,這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區域非經濟組織的活躍性和制度會理,而且結合公共財政方面的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等現象來看,在GDP內占據比重可以對勞動力儲存人口占據比重進行全面表征,其能夠將區域增長現象清楚的表現出來,同時和固定投資的聯系性極大。當著三種類型的指標值增加的話,增長動力不充足,可以將其當成負指標。活力協調能力以工業利潤以及工業業務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之間的比值計算出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和主營業務收入以及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比值等,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效率。
第二,加強激勵力度,引進專業性人才。現階段,要想提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就需要增強社會自身的能力,為人們構建一定的就業條件,同時還可以提升當地居民的創造力,吸引以及留住諸多人才。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能夠將呈現二元結構體現出來,屬于一項基本的依據,當指標數值較大的情況下,就表示區域城鄉之間的差別明顯,同時福利水平下降,呈現出負向指標。
其一,指標權重設計。在設計指標權重期間,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進一步確定指標,比如賦值法,該項方式的作用極高,能夠獲取準確指標。
其二,匯總指標。為了推動東北經濟發展,實現振興目標,就需要提升協調水平,加強創新和改進力度,同時也離不開綠色以及開放能力的支持,這幾個方面缺一不可,平均綜合會使指標保持良好協調,完全忽視了某項指標對于發展路標產生的一系列約束性。通過相關探究來看,明確落實了東北三省全面振興社會支撐能力綜合評價方式是依照共享為基礎、創新以及協調為動力的綜合模式。
在市場經濟驅動背景下,東北經濟發展水平逐漸提升,不過當前階段,因為受到了全球經濟下滑因素的影響,使得東北經濟一直得不到提升,針對此種現象,我國相關部門從體系完善、調整結構、積極創業以及改善民生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實施了東北區域的全面振興工作,同時也從不同角度對東北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能力進行了合理評估,定量評價。本文從創新和協調等多項要點進行分析,成制定了健全指標體系,落實了相關的研究結果以及建議。
其一,大力創新。對于創新支撐能力評估工作的實施,主要是從人才創新、投入創新以及平臺創新等多方面入手的,人才支撐一般是以區域潛力和人才規模以及直接影響人才待遇的水平為主,投入支撐也可以清楚的體現出科技支出在地方財政支出中占據的比例,平臺支撐則是依照高等學校以及職業院校數量表現出來。從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東北三省全面振興創新支撐能力分布有著一定的空間集聚性特征,也就是說,對于經濟發展趨勢良好的領域來講,是創新性資源整合的主要階段,然而,從整體上進行探究,東北三省的創新效率較低,水平不高,人才支撐能力非常薄弱,各項區域創新支撐方面有著明顯差別。自從資源日益缺失以后,經濟水平呈現出了下降狀態,科教資金被逐漸限制,人力資本質量降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進一步發展和創新。
東北區域在協調能力方面具備一定的特點,具體表現為均一性現象,同時出現問題的概率較高。從體制協調程度來看,東北公共服務支出在區域財政支出中占據著較大比例,體系協調性不足,雖然東北企業得到了一定的改革,小微型企業數量增加,然而實質上,非公經濟產值占據比例依舊處于較低狀態。從動力協調程度看出,資金支撐中公共財政支出依舊屬于區域GDP增長的一項主要力量。
東北屬于我國自然資源條件最佳的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于推動區域生態經濟和旅游行業良好發展,同時還可以聚集多項資金以及人才,不過不同城市綠色支撐能力有著明顯的差別。比如以煤炭開采和發電以及鋼鐵冶金等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的城市綠色效率水平不高,同時人口和產業活動非常集中的區域綠色支撐能力非常弱。
東北區域具備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極高以及人均水資源量較高的特征,良好的生態環境除了有利于提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之外,同時也是實現全面振興的一項關鍵點。對于綠色支撐能力進行評估期間,可以從三方面進行分析,分別表現為綠色本底、綠色效率和綠色人居等。第一種類型表現為以人均非建設用地為主,同時依照人均水資源數量加以表征。第二種類型是根據單位工業產值的紅葉污染排放量進行表征。第三種則是反向指標,當該項值越低的話,就從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綠色效率非常高。通過分析工業粉塵排放量、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等進行分別計算,得到排放物的排放效率,標準化應用最小值進行合理衡量。而綠色人居則是以為綠化覆蓋率指標為主,其中建成區域綠化覆蓋率越高的話,就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該項區域居民的生活水平極高,屬于正指標。
當前,需要將政策導向作用全面體現出來,挖掘以往傳統產業的新動能,加深和各項區域之間的合作力度,改進以及創新行政管理體系,落實公平公正的市場專項政策,將重點放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方面。同時引進創新性產業以及重點引導人才,提升城市創新能力,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原則,重點發展生態產業,提升經濟水平。
以上所述,要想提升創新和綠色開發能力,需要做好重點突破工作,將創新性人才引進于東北城市中,增強城市創新水平,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理念,大力開展生態產業工作,加深和有機產業之間的結合程度,形成新型經濟增長點,有著良好開放優勢的邊境地區需要將關注點放在人口集聚方面,發展本地特色產品,加深跨境產業合作以及利用貿易吸引外來人員。而且對于協調以及共享能力來講,也離不開普惠性政策的支持,這就需要將政策導向作用體現出來,挖掘傳統優勢產業的動力,深化和區域對口合作,制定完善措施,增強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