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蓮 海東市樂都區碾伯鎮人民政府
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著十分現實的意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能夠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可以完善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也能夠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是一項“公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偉大舉措。在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中,要以農村的現實條件為基礎,以促進農村發展為目的,嚴格遵循中央各部門的相關要求,逐步進行改革。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的發展事關國家經濟發展,無論在哪一個時期我國都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建國初期農業是我國的經濟命脈,大約90%的經濟收入來源于農業。之后,我國憑借著農業發展積累的資本,開始發展工業。后來,人民公社制度的調整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進一步提升農民生產的積極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細碎化的農業生產逐漸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生產效率較為低下;再加上,農村地區很多人已經不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因此,農村部分地區田地荒蕪,需要將閑置土地重心進行分配承包,從而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生產。
目前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基本上是農民的自產自銷,并且產量不是很高,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對市場經濟的研究,需要對農村的集體產權制度進行改革,完善農村的基本經營形式。從當前來看農村還存在相當一部分的閑置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這就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影響了農村的現代化建設。因此,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首先可以提升農村土地的利用率,盤活農村的閑置土地資源;還可以結合土地資源發展觀光旅游等其他相關產業,是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一種完善。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表明農村的資產屬于每一位農村村民,但是在當下“集體”的觀念逐漸模糊,在資產的劃分當中難以做到公平,并且集體資產效益較低。這就造成了“集體所有”變成了“集體沒有”,村民難以得到具體的實惠,或者說得到的實惠很少。因此進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可以讓集體資產的歸屬更加明確,能夠從根上增加農民的收入。
首先是整合農村集體資金。資金是集體產權制度進行改革的第一步,在整合當中要提高資金管理的透明度,優先發展農村的著名項目,提升農村的經濟效益。其次在項目發展上要根據農村土地現狀,進行多元化整合,積極發展鄉村旅游、魚木果茶等經濟效益提升明顯的項目。再次就是注重土地股份合作,讓村民將手中的土地當作股份投入到集體經濟當中,將閑置的資源進行盤活,確定村民的股權關系,保證收益普及所有村民。最后優選領導力量,深入市場調研,提升項目經營的競爭力。同時可以對周邊村落進行集結,聯合多村力量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規模效益。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收益歸全體村民所有,在制度改革、項目經營、權益分配當中必須要重視村民的意愿,確保制度改革能夠得到村民的支持。在改革當中要不斷地公布改革的方向以及接下來的措施,讓村民可以清楚的知道農村發展的方向和農村的實際收益。農村產權改革要堅持集體所有制度不變的情況下,讓村民轉變成股民,積極的投身到村落建設當中,將村民的收益和村落建設相聯系。這就解決傳統集體所有制當中的分配不公、權益不明的情況,可以提升村民的生產積極性。
從目前來看部分農村人口流失較大,有相當一部分村民或者為了就業,或者為了子女上學逐漸搬出了村落,雖然人口出現了流失,但是土地資源還存在。因此在改革當中要依據目前的居民人口、集體財產的現狀制度合適的經營方式。例如,對于土地資源人口較為充足的村落,就可以按照生死不增不減的方式,進行持續性改革。對于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資源和人口不充足的村落,可以拿出合適的股份,選擇吸收外來資本和人口,這樣可以快速的提升農村經濟效益。
集體產權的資產歸集體所有,同時集體當中的個體有權利對自身的資源進行轉讓和出售,這樣村民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自身的股權進行變現,村落也可以繼續吸收優秀的人才和資本,有利于增添集體產權制度的活力。為了保證村民產權的順利轉讓和出售,國家應該建立和完善相關的交易平臺,防范交易風險。同時還要建立健全產權轉讓的法律法規,明確轉讓的形式和法律憑證,保障出售和購買雙方的權利。
為了保證產權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除了農村基層組織發揮帶頭作用之外,還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一方面要加大項目扶持,結合精準扶貧,保證資金投入,提升項目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落實用地政策,優先發展薄弱農村的用地政策,鼓勵村民開展用地整治活動。在具體的產權改革當中一定要落實責任制度,鄉鎮存的領導人要作為第一責任人,做好產權制度改革的準備工作,安排好具體的工作,保障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各個部門要加強監督,重視農村的產權改革,深刻認識到產權改革事關“三農”發展,是農民提高收入的重要方式。
總之,集體產權制度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在時代的不斷發展當中,需要對其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產權制度形式進行了一些列的改革,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目前的集體產權制度無法實現農村的振興,因而需要進行改革。產權制度的改革需要遵循村民的意見,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獲得村民的支持;同時集體產權改革也要當地的相關部門做好帶頭工作,將相關工作落實到位,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