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平 徐良成 劉思海 浙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杭州辦事處
近年來,在商業銀行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內審沒有很好地跟上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可能成為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短板,商業銀行要不斷優化內審管理體系,充分依托信息技術來持續提升內審工作質量,持續推動商業銀行穩健發展。
1.戰略支撐。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重點就是要看一看在戰略方向上貫徹落實情況,并且是否持之以恒的。內部審計作為內控管理和公司治理的關鍵一環,重要功能之理就是戰略支撐,即通過內審確保商業銀行能夠堅守戰略定位,讓商業銀行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從而增加商業銀行價值。
2.業務服務。內審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持續為業務部門提供服務,為業務發展“保駕護航”。通過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完善內控管理,提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同時,在內審實踐中會摸索出新的一些經驗與做法,能夠促進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實現審計增值的服務職能。
3.監督防范。監督防范功能是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功能。內審通過實施各類審計項目,如重大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大額貸款專項審計等,了解商業銀行是否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金融監管部門的制度規定,及時發現商業銀行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隱患。
1.重業務、輕審計,獨立性不足。目前,內審形式上還是以配合紀檢監察為主,獨立性遠遠不夠。從法人治理的角度來講,內審不能走僅僅配合紀檢監察部門的發展模式,內審部門不僅要有獨立性,并且是超然的獨立性,才能確保內控管理的有效性。
2.強監督、弱服務,專業能力不足。當前,商業銀行內審實施的項目大多是查錯防弊的合規性審計,審計的重心偏向于監督,服務的成分相對不足。同時,由于內審人員普遍存在著實踐經驗不足、知識結構單一、綜合業務能力較弱等問題,容易陷入“欠能力—弱服務—強監督—欠能力”的惡性循環。
3.外隔閡、內嫌隙,協同配合不足。內審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未做到有效地協同配合,沒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平時工作中審計人員通常是自己管好自己負責審計的部分,部分審計人員認為做好自己分工內的事就“萬事大吉”,缺乏整體的學習、足夠深入的溝通、交流及協作。
4.新時代、舊理念,創新發展不足。由于大部分商業銀行內審人員“青黃不接”,即使是老內審骨干也是在吃老本,觀念相對落后,知識老化現象較為嚴重。同時,這種情況在內審人員相對固定且缺乏有效激勵機制的情況下日益嚴重。
1.內審前置,提升內審部門獨立性。獨立地從事審計工作是內審部門提升效能和公司治理能力的基礎。一方面,內審功能要前置,而非簡單的事后監督,確保內部審計部門超然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內審部門要直接隸屬于“一把手”,董事長直接分管內審部門,發現問題直接向董事長匯報,不能因業務發展而“欲言又止”。
2.有重有細,提升內審人員專業性。內審部門應逐步將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轉移到評價與服務職能上來,把服務寓于監督之中,正確地處理好監督、評價與服務的關系。要求內審人員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中去,審計人員要有抓住重點問題的能力善于在細微處著手,以小見大,深入地查出一些問題,并及時提出相關合理化建議,使內部審計真正成為商業銀行穩健發展的“醫士”“謀士”。
3.勠力同心,提升內審機制協同性。建立健全審計部門與紀檢、財務、人力資源等相關部門聯合的審計工作協調機制,對于涉及兩個及兩個以上單位或部門的,要明確牽頭部門和配合部門,細化各自職責。要建立內部審計工作應急程序及機制,提高審計工作的應急能力和機動性、靈活性,更好地完成諸如離任審計、突發事件審計等計劃外的審計項目。
4.與時俱進,提升內審工作創新性。審計技術與手段創新,主動融入大數據,推進實用分析功能上線,加快風險趨勢研判、審計業績評價等一系列實用監測分析功能的優化上線,提升審計選點、樣本抽樣和審計成果評價的科學性,逐步提高審計信息化工作水平;審計方法創新,在審計項目上主要是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上,區分不同的情況、不同的重點,多部署專項審計調查,特別是對于重大政策專項、大額貸款等重點審計內容都可以布署審計調查,提高審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