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軍 魯曉靜 張娜娜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近年來,國際宇航市場隨著以SpaceX為代表的宇航新貴快速崛起,宇航項目的技術路線、資本籌集及商業模式不斷發生著革命性的改變。國內宇航市場在國家打破行業壁壘的政策引導下,競爭越來越激烈,作為國家隊領頭企業的空間院傳統優勢地位面臨巨大挑戰。未來的行業競爭格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資本、人才的籌集能力和對新技術、新路線的應變速度。為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空間院必須不斷優化資本結構,全面提升資本運營效率。
1.資源配置未緊密圍繞主業方向和核心優勢
空間院宇航產業的資源配置分散分為多個領域,隨著競爭對手的快速成長,部分領域已逐步喪失成本和技術優勢,資源利用和創效能力下降,未及時進行戰略調整。民品經過大力清理,已基本完成低毛利、高風險的貿易類業務和部分虧損業務,但存續業務中門檻低、附加值低業務仍占有較高比例,導致整體毛利率略高于盈虧平衡水平,約30%納入統計的產品實際處于虧損狀態。另外,很多產品與宇航主業關聯度偏低,在出現技術、經營困難時,難以獲得股東單位的有效扶持。
2.能力建設統籌不足
宇航產業受益于國家重點型號任務的持續牽引、技改投入,空間院下屬所廠基本完成新址重建,有力保障了空間院科研生產任務,但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總資產比重達41.81%,較對標國際宇航企業平均水平高12.41 個百分點,嚴重影響了空間院資產運營效率。低毛利的機械加工、裝配、非核心零部件生產線占有一定比例資源。部分業務缺乏統籌,多家單位重復配置類似能力,比如真空設備、熱管、地面檢測等業務。而部分關鍵部組件、工藝環節又過于依賴外協,嚴重制約著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3.運營主體分散,市場運營能力偏弱宇航產業以所廠為主要經營平臺,基本沿用行政管理模式,內部市場化經營活力不足。民品公司經過多年清理整頓,數量已經大幅壓縮,但散、小、弱的局面未根本改善,部分公司競爭力、收入、利潤貢獻很有限,潛在風險高,發展前景差,仍有較大的清理空間。
1.宇航產品成本控制能力不足
空間院長期內部配套為主的型號科研生產模式有力保障成功的同時,在成本控制方面一直相對薄弱,固定成本逐年上升,工資、技術創新研發費、折舊費增長較快。用戶不認可固定成本分配在科研項目成本比例偏高,影響市場競爭及審價審計,成本策劃及過程管理能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2.民品部分成本造價偏離市場公允水平
部分公司原材料采購、工程建設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大部分宇航主業騰退或冗余的房產出租給內部公司使用或運營,租金長期遠低于市場價格,部分房產甚至無償使用,不僅影響了產權單位租金收入,還容易造成使用效率低下,掩蓋公司真實經營情況。
1.對外并購整合不足
空間院發展格局相對封閉,經濟規模、科研能力、市場影響力主要通過自身滾動成長,10 年來只并購了蘭州真空廠一家單位。這方面與波音、洛馬、EADS 等國際宇航公司以及中航工業、兵器裝備等國內集團存在較大差距。
2.引進外部資本不足
單位股權結構以全資、絕對為主,整體國有股比85.36%,遠高于國際宇航公司第一大股東股比水平(普遍低于5%)。資產證券化率 20.41%,遠低于國際前 100 家企業(80% 以上)和國內十大集團(30%左右)的水平。資產負債率33.86%,財務杠桿利用不足,遠低于國際宇航企業平均水平。造成存量資產價值未通過資本運作予以釋放,多家單位發展資金緊張。
1.大量無形資產在財務賬面未體現
區別于一般系統內外部單位,空間院多家單位擁有大量的土地、專利等優質無形資產,賬面價值很低,甚至無賬面價值,具有很高的運作升值潛力,但目前尚未創造應有的價值。
2.無形資產利用、轉化率低
空間院多家下屬研究所搬遷新址后,原址基本用于所屬公司或輔助車間使用,創效能力整體較差。全院申報的專利以國防專利為主,除用于宇航型號以外基本未實施轉化,每年負擔的專利維護費很高。
鑒于空間院的優質資產大部分分布在所廠,所以,提高資本運營效率的關鍵是激發所廠的活力,促進所廠本級轉變經營理念,逐步由完成任務型向完成任務與市場化經營并重轉型。本課題就優化空間院資本結構、提升資本運營效率,提出幾點建議。
1.引導資源向高利潤率領域集中
淡化宇航產業與民品的領域劃分,加強院級統籌和謀劃,圍繞宇航主業核心能力打造產業鏈競爭優勢。宇航產業重點發展中高端領域,逐步戰略放棄民營衛星公司已具備較強競爭優勢的領域,剝離一般機加、裝配、非核心部組件等相對低端業務或工藝環節。民品聚焦與宇航主業密切相關的衛星應用、航天特種裝備制造等具有一定壟斷性、相對高毛利率業務,逐步剝離航天育種、熱值表、中高溫集熱管等項目,盡量避免在一般工業領域與社會企業低水平競爭,堅決禁止融資性貿易等低毛利、高風險業務。
2.統籌能力建設
對各類業務占用資源情況進行全面系統梳理,全院一般盤棋,加強短板、核心能力建設。在保障科研生產的前提下統籌利用已有資源,優化能力結構,避免小而全、內部重復建設。適度放開、剝離一般能力,加強社會資源的合理利用,構建穩定、高效的外部協作配套體系,合理控制固定資產規模的增長,尤其是自籌資金建設項目。
3.推進運營主體歸核聚焦
結合事業單位改制,加快所廠本級市場化轉型,鼓勵以事業部模式開展經營。進一步壓縮公司數量,對于不符合主業發展方向,沒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堅決退出,所廠原則上只保留1-2 家公司,全院公司數量控制在50 家以內。
1.模擬市場核算
完善新形勢下的經濟策劃及成本管控體系,鼓勵單位內部模擬市場標準核算各項資產使用成本,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并參照EVA 的考核理念建立相應考核機制,引導資源的統籌利用,控制不必要的資產投入,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2.明確投資項目成本控制責任
加強內外部審計,從設計、決策源頭開始明確成本目標,引入外協、采購、工程建設的市場化比價機制。聘請外部中介機構參照周邊市場行情對現有用于出租、低效使用房產制定租金指導價,作為確定內、外部單位租金標準。
1.提升并購的戰略定位,建立對外并購常態機制
統籌宇航產業、民品戰略發展需求,淡化軍民界限,從原頂層明確職能機構、人員及工作機制,密切跟蹤能有效彌補空間院能力短板的行業目標公司,動態論證,適時出擊。新冠肺炎疫情勢必會國內外行業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造成較大沖擊,也為空間院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2.積極吸納外部優勢資本
外部及空間院實踐表明,資產證券化是實現資產價值放大、盤活的重要途徑。應結合產業發展不同階段和主體資金需求,推進部分所廠本級及重點公司股權多元化、上市進程,大力吸納外部優勢資本投入。對于行業市場競爭激烈、產業化運作能力要求高的項目公司,要多舉措保證發展資金的充裕度。從上市角度全面梳理各單位資產,對于有上市潛力的單位,聘請中介機構提早謀劃,參照上市標準在會計核算、關聯交易、內控建設等方面進行相應調整和準備。
1.妥善解決無形資產未在賬面充分體現的問題
梳理土地、專利、軟件等資產財務記賬情況,按照會計制度相關要求,并結合單位近年盈利情況、資本運作計及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計劃,分類處理。對于盈利能力較差、暫無資本運作、分類改革計劃、不宜增加攤銷負擔的單位,可以1 元名義入賬(劃撥土地除外,下同);對于盈利能力較好,近期有資本運作、分類改革計劃、可增加攤銷負擔的單位,可參照公允價值入賬。
2.促進無形資產的轉化開發
對全院閑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情況、有效專利情況進行系統梳理、評估,對外投資合作中優先采用無形資產出資。落實國家、集團公司關于技術成果轉化激勵的相關制度,鼓勵項目負責人開展成果轉化應用。在遵守國家保密有關規定的前提下,鼓勵申請國家普通專利。
面臨新時期的戰略使命和發展要求,尤其是在國家事業單位體制改革、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盡快建立真正市場化的發展模式,以開發的胸懷充分融入外部市場經濟,將是空間院未來提升資本運營效率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