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尚武 云南弘遠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
2019 年,《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開始實施,希望通過對會計科目、會計核算等進行改進獲得高質量會計信息。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為適應會計制度改革,還應盡快轉變會計核算模式,加強財務管理。分析《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給單位帶來的影響,提出有效應對措施,能夠使政府會計改革工作得以全面、有效落實。
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會計核算需要采用權責發生制,過去則為收付實現制。在制度改革中,單位需要對各項消費進行“費用化”處理,在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方面做到“實提”[1]。增設各級共性經濟業務事項,實現制度整合與核算口徑統一,能夠實現會計信息相關性、完整性與可比性得到增強,從而使會計信息質量得到提高。在單位行政成本和運行費用得到全面、真實反映的情況下,能夠使單位績效管理得到完善,得到行政效能的提升。按照相關制度準則,單位資產核算范圍得到了明確。如針對固定資產,應在確認達到“控制”要求的基礎上,判斷相關經濟利益是否流入了政府主體,符合條件才能納入核算范圍。不同于預算會計,新制度對固定資產借款利息資本化問題進行了確認,要求做好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管理,使核算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細化。將保障性住房、公共基礎設施等納入核算范圍,做到對“研發支出”等無形資產進行準確核算,能夠為單位制定財務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按照《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在賬務處理時需要完成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兩類科目的劃分。在103 個一級會計科目中,包含77 個財務會計科目,其余為預算會計科目[2]。預算會計科目主要包含決算報表收支余等,處理相對簡單,可以沿用過去的收付實現制進行管理,但財務會計科目需要按照權責發生制處理。按照“平行記賬”要求,單位需要同時開展兩種核算,對預算管理范圍內各項收支采取兩種方式核算,導致賬務處理過程變得煩瑣,給人員開展工作帶來較大挑戰。施行“雙基礎體系”,做到對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進行適度分離,并在會計核算系統中一同進行賬務核算反映,盡管能夠使隱性負債隱藏問題得到解決,防止當期成本被轉嫁到下期,卻也造成賬務處理難度有所增加。目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多存在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長期從事同一崗位工作,對權責發生制難以適應。應對煩瑣賬務,人員工作量將會增加,在新舊制度銜接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
按照《政府會計制度》要求,行政事業單位不僅需要編制財務報表,還需要完成預算報表編制。如針對存在現金收支業務的固定資產進行核算,需要通過財務會計核算完成財務報表編制,同時又要通過預算會計核算得到決算報表。在權責發生制下,資產項目種類、數量均有所改變,需要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使財務報表需要達到更高技術要求。對部分報表進行合并,在單位擁有較多下屬單位的情況下,對抵消分錄進行處理將面臨內部交易處理問題。在財務管理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具有資產龐大、負債多的問題,并且二者界限模糊,難以有效認定。單位發行的債權債務種類較多,以不同方式發行,在融資平臺上則存在賬務不清的問題,核算時也具有較大難度。此外,會計核算基礎不實,使得單位報表編制面對數據不全、債務難界定等情況。需要完成難度高、量大的報表編制,還要求人員達到較高專業技術水平。因此在制度改革前后,對人員提出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造成單位財會工作陷入困境。
在會計核算方式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采取過去的會計信息系統已經無法順利開展核算工作。不同地區通常使用不同財務核算軟件,造成單位難以實現數據信息銜接和共享。在系統無法實現自動計提生成折舊憑證等功能的情況下,依靠人員進行手工做賬將花費過多時間,中間容易出現錯誤,導致會計信息的精確性受到影響。目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系統難以用于實現財務報表編制,使得人員需要將大量精力用于合并報表,工作效率和質量將受到影響。在資產管理方面,盡管各單位在2016 年完成了資產清查和賬務清理,對損益進行了認定,但仍然有遺留的資產問題[3]。在單位未能建立配套管理制度體系的情況下,資產管理依然隨意,采購、使用、報廢等環節并不嚴謹,平時也未能做到及時盤點。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單位存在賬實不符的情況,將造成財務管理水平滯后,無法滿足制度改革要求,最終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下降。
在制度實施過程中,還應做好賬目梳理,保證各項工作得以高效開展。運用權責發生制,應做好工作業務范圍的劃分,明確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核算范圍,保證符合單位實際情況。結合各自的特點,使業務數據與會計數據保持統一,能夠實現具體科目的準確核算。針對單位長期掛賬現象,還應進行系統總結和一次清理。以制度為指導,全面開展賬務清查工作,做到準確核算過去積累的往來款項,能夠為后續賬務處理提供數據依據。在對賬齡進行分類統計的基礎上,對無法回收的壞賬進行計提準備,能夠實現 風險的有效防范。每兩個月進行一次盤點,嚴格進行固定資產記錄,使掛賬問題得到及時清理,能夠使賬目按照程序得到嚴格落實,繼而為賬目處理提供便利。
想要順利完成不同報表的編制,還要提前做好報表合并工作,通過細化、調整和完善各類報表使會計信息得到準確反映。在單位內部,針對發生在上下級、各單位之間、各部門之間的交易,還應結合交易量和業務內容進行系統分析,通過科學判斷完成能夠進行抵消操作的業務篩選,為報表合并提供科學依據。在資產管理方面,還應加強分類,然后分別進行計提折舊和報表編制。結合單位資金收支和流動情況,還應對會計報告體系進行健全,結合制度差異和銜接要求提出相應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使報表形式得到強化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還應加快制度改革,在單位內部推行電算化手段,使手工記賬的方式逐步被代替,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保證工作質量,從而使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單位人員薪資、基礎設施資產等內容核算方面,需要完成復雜操作,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資產梳理,使資產價值、類型等得到記錄后,能夠利用系統模板完成自動折舊計算,繼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在核算內容變得復雜、細致的情況下,想要順利完成核算任務,還要將資料準備齊全。因此在財務信息系統和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等方面,還應保證系統能夠順利對接,使各種信息得到有效整合的基礎上,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財務核算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支持。運用信息化手段,使資產管理、預算管理、財會管理等工作順利銜接,能夠使單位資產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在新舊制度銜接階段,財務管理人員將發揮重要作用。為保證制度有效落實,還應完成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人員深入學習《政府會計制度》,通過加強新舊制度比較產生深入理解,在崗位工作中適應制度引發的變化,保證工作得以高效開展。組織會計人員開展學習活動,可以定期開展座談會,由人員結合各自的理解發表工作看法,圍繞新的工作方式加強討論,分析得到有效的制度應對方法。為確保人員能夠利用軟件、系統開展工作,還應加強人員信息技術培訓,使人員信息素養得到提升,能夠熟練操作系統完成記賬等工作,滿足單位制度改革要求。此外,為提高人員責任意識,還應明確人員工作職責和范圍,加強日常監督管理,通過教育培訓使人員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同時得到提升。
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有助于行政事業單位加強會計核算,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和信息質量,將財務管理與績效管理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單位管理決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但想要全面落實制度,單位還要通過梳理賬目、合并報表、升級方式等各種措施應對繁雜賬務和各種報表編制問題,使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繼而為單位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