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懷寧縣財政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政府職能的發揮和財務工作都需要根據時勢變化做出新的調整。傳統的會計體系,是基于收付實現制的,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現實的需要,顯現出了一些問題,滯后了社會發展。因此,加快會計制度改革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的會計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統一了各大事業單位的會計制度,如學校、科研單位和醫院等,有利于統一開展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在內容上,新會計制度實施“雙基礎”來開展會計核算,不僅發揮了財務會計的職能,也實現了預算會計的功能,有效地完善了財務報表的結構和體系。通過“雙報表”體系,事業單位可以充分發揮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功能,使得兩者互為補充,有利于實現“平行記賬”,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通過實施制度改革,大大提升了新會計制度的可實施性,對于優化財務管理工作意義重大。通過新舊會計制度對比,新的會計制度在會計核算方式和范圍、會計預算工作、報表體系結構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變化。通過不斷完善和優化制度內容,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大大得以提升。
在固定資產核算上,新的會計制度也實現了重大的創新,改革了以往的資產價值確認方式。在新制度下,對于固定資產的確認,要進行初始確認和再確認這兩個步驟。初始確認,主要是強調對資產的公允價值的確認。再確認,則是重估了資產的后續支出。通過這兩個資產價值確認步驟,可以更為合理地確認固定資產的價值,有利于提升資產管理的效率。在固定資產入賬上,新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應當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入賬,公允價值沒辦法確認的,則應當依照合同的價格進行入賬。同時,在“雙基礎體系”下,要求事業單位對財務會計工作和預算會計工作進行一定的分離,需要利用“平行記賬”來落實好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工作。在進行資產核算時,尤其是對于現金收支的業務,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要共同開展固定資產的核算。通過固定資產核算方法的創新,固定資產核算工作的質量大大得以提升,事業單位的資金浪費、成本控制困難等現象得以緩解,提升了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
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會計核算信息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信息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了財務工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對于實現經營風險控制,財務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在新的會計制度下,通過對核算制度進行改革,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效率大大得以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新會計制度統一了會計標準體系,實現了收付實現制向權責發生制的轉變。有效提升了會計核算工作的合理性,對事業單位的盈虧計算更準確了,為經營決策提供了更多的會計信息參考。同時,因為實施權責發生制,也調整了收入和費用確認,提升了會計核算工作的全面性。此外,新的會計制度,也對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的折舊計提進行了改革,更為全面地體現了事業單位的真實資產狀況,反映了經營現狀,有利于事業單位更好地發現會計核算工作反映出來的經營問題,從而做出有效的應對,及時地做出經營調整,提升經濟收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新的會計制度也對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內容與過程進行了改革。在會計核算內容上,增加了對事業單位部門的收支和預算的分類核算,同時,為了更好地滿足我國財政體制的改革需要,也調整了會計要素分類。事業單位應當在新會計制度下,進行會計核算流程的轉變,優化會計核算工作。整體而言,對比傳統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內容大大得以簡化,有效提升了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會計核算逐漸向企業的會計核算模式轉變,對于事業單位在商業環境下,競爭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事業單位因為沿用的是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上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影響了資金利用率的提升。這主要是因為,很多事業單位因為有來自政府資金的支持,經營壓力較小,在日常的財務工作和資金利用上,工作效率和質量較低。隨著我國對于事業單位的不斷創新改革,事業單位在市場化的競爭環境下,面臨了更多的商業競爭,事業單位需要加強財務管理工作,提升資金利用率,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從而更好地發揮事業單位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建設作用。同時,在新的會計制度下,也采用了“雙基礎體系”,更好地健全了會計預算的制度。通過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的結合運用,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與新財稅制度的兼容性更強了,有利于促進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和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帶動事業單位形成長效發展的機制。
對于傳統的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的內容更為豐富了,在制作財務報表、核算固定資產以及平行記賬等方面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對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人員需要對現行的會計制度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適應會計核算工作的需要,要基于制度的要求和事業單位的實際經營狀況,不斷創新優化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從而更好地發揮財務工作對事業單位經營的促進作用,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這就要求會計核算人員要具備更強的專業素質,有深厚的會計基礎,能夠充分解讀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進行創新。因此,事業單位要加強對會計核算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更高效地開展會計核算,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
事業單位應當基于新會計制度,對自身的會計核算制度進行因地制宜的調整。要保證會計核算人員獲得的預算信息更為準確。這些信息可以在財務報表上進行分類體現,如現金流量表,利潤表等,讓事業單位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自身的資金流動狀態。同時,事業單位也要了解到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的不同之處,要在各個細分財務報表之間加強協調,提升財務報表的技術性,更好地滿足財務報表的編制要求,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
在新會計制度下,在開展會計核算工作時,事業單位要加強自身的財產和賬務清查工作,對自身的經濟業務進行合理的劃分,明確各項經濟活動的開展現狀,從而可以真實有效地反映事業單位自身的業務特點和業務開展現狀。明確的經濟業務可以使得會計核算工作更具執行力,提升會計核算人員的責任感與行動力,有利于實現會計核算工作細致性與全面性的提升。因此,事業單位要對自身的業務范圍劃分工作引起重視,合理地劃分自身的業務范圍,提升經營的效率。
新的會計制度也要求事業單位,對自身的資產核算進行有效的梳理。主要關注的內容就是固定資產的折舊方面,強調的是科目和會計處理的調整。在進行資產核算梳理的過程中,事業單位要采用人工和計算機核算并舉的方式,提升資產核算梳理工作的靈活性與準確性。比如,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梳理的時候,就可以基于固定資產的類別、使用年限等數據,錄入到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里,然后通過系統進行高效的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最后將財務數據納入新的會計核算工作中。
更為復雜化的財務工作需要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人員具備更強的專業能力。因此,事業單位要著手加強會計核算人員的培養,通過加強人員的培訓,促進會計核算人員的素質提升。事業單位可以組織專項的新會計制度的學習大會或者講座,并對培訓的知識進行檢驗,納入工作的績效考核中,從而有效地激發會計核算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學習的內容可以是會計知識、計算機操作知識和財務管理工作優化知識等,從而提高會計核算人員的綜合實踐能力,更好地服務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
綜上所述,新會計制度的提出,對于提升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以及會計核算工作的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對新會計制度的學習,深入理解新會計制度帶來的影響,要基于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制度進行合理的優化與創新,從而更好地發揮會計核算工作的職能,促進事業單位實現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