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韓店鎮財經綜合服務中心(鄒平市韓店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站)
農村集體“三資”的管理,農業農村的經濟發展以及2020 年初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等可以了解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屬于現階段我國“三農”領域的重點工作,這些工作均需要得到規范化的村級財務管理支持、保障。
現階段財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廣泛存在于我國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中,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因此受到的制約必須得到重視。深入分析可以發現,財務人員責任意識不強與專業能力薄弱、財務管理工作銜接不當、原始憑證記錄不全、會計賬簿使用不規范、財務核算和檔案保管場所缺乏均屬于常見問題,在村主任或村支書委派財務管理崗位、從業人員缺乏為普通群眾服務的意識、農村人才流失嚴重、財務管理人員青黃不接、會計核算不正確、客觀條件限制的現狀下,村級財務管理自然無法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需要,全面小康的如期實現也可能受到影響[1]。
資金管理混亂、支出審核不嚴同樣屬于村級財務管理常見問題。村集體資金管理混亂主要表現為私設“小金庫”、村主任或村支書兼任財務人員、多頭管錢現象、非生產性支出數額較大,由此催生的虛報支出套取資金、“坐收坐支”、會計人員形同虛設等問題必須引起重視;支出審核不嚴主要是由于農村集體財產財務管理規范化操作規程缺乏,現有財務管理制度無法有效落實也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如虛報冒領農業保險金、征地補償款,財務管理人員不具備落實相關制度規定能力的情況也不容忽視。
受村干部考核獎懲機制不科學、監督力度不足等因素影響,村級財務管理有效性也會受到制約。作為干部履職的指揮棒,考核機制在約束基層干部、引導基層經濟組織發展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但受到考核目標不明確、村民和村干部在考核中參與度低、長期穩定的晉升渠道缺乏影響,村干部對考核結果敏感性不高、財務管理工作真實效果難以反映等問題很容易隨之出現;監督力度不足主要表現為常態化、制度化的村級財務管理審計監督缺乏,隸屬于鄉鎮政府的鄉鎮經管站在很多時候也無法做到公正、客觀的公告,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因此受到的影響也需要引起重視[2]。
為實現規范化的村級財務管理,必須設法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具體可從責任意識、專業能力兩方面入手。在責任意識的培養中,必須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振興戰略等內容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保證財務人員能夠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激發其工作自豪感,財務人員的責任意識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在專業能力的培養中,可積極采用晉職、評優、工資、獎金等方式激發從業人員提高能力和研究業務的積極性,并采用“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策略,以此為財務人員外出參觀學習提供支持。還應積極邀請科研單位、高校專家為財務人員提供培訓,財務人員可獲得專業素質提高平臺。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同時,還需要設法提升財務管理基礎工作質量,基于薄弱的農村基層組織會計基礎工作、從業人員的能力欠缺、“兩委”主要負責同志的認識落后,財務管理工作硬件投入不足等現狀,即可從“三農”政策的學習培訓、財務人員的定期督導檢查入手,以此進一步提升培訓重要性、不斷加強績效考核,真正做到入腦、入心、踐行,配合地方政府多渠道籌措的資金,即可實現硬件條件、財務核算和資料保管場所建設,更好服務于村級財務管理水平升級、鄉村振興戰略的更好落實。
為實現村級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必須設法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并做好村集體資金使用行為的規范。在財務管理制度的健全探索中,需重點關注收入、支出關,集體財務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實也不容忽視。在具體實踐中,應制定可操作性強、與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制度,結合現行政治體制可以發現,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無法適用于村集體,現有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則較為寬泛,因此應基于現行制度框架、鄉村振興實踐,針對性制定適合當地發展需要的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為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開展提供依據。在制度制定完成后,為避免腐敗等問題出現,強有力的內外部監督也需要得到重視,鄉鎮政府必須重點檢查相關制度執行情況,村集體也需要嚴格落實村務公開制度、決算公示制度、年度預算,最大化發揮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集體監督效用;在集體資金使用行為的規范中,需重點關注對套取資金“小金庫”的打擊、財務管理內控制度的落實、對上級撥付民生資金和政策性資金的監督檢查。在打擊套取資金“小金庫”的過程中,需加大懲罰力度,真正踐行“黨紀嚴于國法”,將黨紀立于國法之前,做到“發現一起,打擊一起”,絕不姑息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保證這類問題能夠被消滅于萌芽之中。在財務管理內控制度的落實中,專業財務管理人員的配備、賬簿與資金的分專人管理、定期對賬均不容忽視,集體資金安全可得到更好保障。在對上級撥付民生資金和政 策性資金的監督檢查中,必須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不可出現馬虎,保證村集體更好服務于民生資金和政策性資金的最終落實,由此即可更好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3]。
村級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發展還需要設法形成立體監督合力,以此改革考核與晉升機制、建設立體化監督網絡。在改革考核與晉升機制的過程中,需結合農村基層組織干部實際,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穩定晉職渠道,以此保證村干部能夠更多從集體、人民、國家的角度考慮問題和做出決策,為實現對優秀村“兩委”成員的定向招錄,可拿出部分基層公務員招錄名額。此外,在對村“兩委”成員進行考核時,必須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工作方法,靈活采用電話問詢、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廣泛征求普通群眾意見,保證村干部更好為鄉村振興提供服務;立體化監督網絡的建設需充分發揮個人、集體、國家的力量,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可由此得到更好約束。在具體實踐中,各個地區需重點關注地方性法規的依法出臺,村集體財務監督中基層政府的作用發揮可獲得法律依據支持。對于鄉鎮經管站來說,還需要針對性分離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與代管職責,針對性建設專業的鄉鎮審計所,提升審計工作獨立性。此外,農民財務監督小組成員需要由鄉鎮基層政府負責專業知識培訓,保證相關成員更好掌握盡職盡責的能力,有條件的地區也可以委托社會中介機構開展相關審計監督工作,這種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也能夠為村級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程度提升、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支持。
綜上所述,村級財務管理的規范化需關注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形成立體監督合力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發展路徑。為更好提升村級財務管理水平,相關探索必須充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新要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強農村基層治理等目標也需要得到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