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恩圳 臨沂市蘭山區審計局
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推動下,黨的十八大將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納入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規劃之中,涉及森林、礦產等9 個自然資源要素,截至2017 年末,已完成試點審計項目827 個,審計領導干部1210 個,當前該政策已經從試點轉向了全面覆蓋,相關工作所面臨的困難逐漸凸顯出來。
我國疆土遼闊、自然資源種類豐富,在審計科目上比較復雜,而傳統基層審計機關在此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仍不夠完善,相關審計知識的科學性有待考究,難以對審計人員形成有效的工作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審計的難度。
當前在各地區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中存在的最為關鍵的難題是如何界定審計目標,同一地區不同職責的領導干部所負責的自然資源承載范圍可能存在一定的重合,而審計時需要對某一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責任進行嚴謹的劃分,這一工作中的矛盾給審計人員帶來了較大的工作壓力。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其數據獲取方式比較多元化,但基層審計機關的數據收集手段較為滯后,在審計分析過程中若無法收集到精準且完整的數據信息,將造成審計結果的失實。
當前基層審計機關在審計數據的量化處理方面有著較大的局限,由于此類審計工作的指導方法還不夠健全,審計部門往往會更加重視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經濟價值,在其生態承載力方面的考量與評估較為薄弱,是當前亟須解決的難題[1]。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近年來新推出的審計政策,在學術研究和職能部門建設上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當前在各地區全面推行的先進經驗并不豐富,基層審計機關難以從其他地區審計工作中獲取到有效的審計方法,這一發展困境給政策的全面推行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面對地區基層審計機關審計力量薄弱的難題,相關部門應積極加大對審計力量的擴增與培養,一方面擴大審計隊伍的規模,使審計力量不斷壯大,從而有效擴建出一只專門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人才隊伍,減輕審計機關的工作壓力。
另一方面應積極加強對審計隊伍的培訓力度,使相關職工切實掌握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的相關政策與專業方法;同時應加大與高校相關專業的合作,為審計隊伍的壯大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儲備力量,從而有效提升自然資源資產的設計能力。山東省威海市審計局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積極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引進了自然環境勘測技術人才加入了審計隊伍之中,同時又為審計人員提供了對外交流的機會,使其廣泛吸納先進審計理念,為審計工作的有效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然資源種類繁多、分布范圍較廣,工作量相對較大,同時在地理環境較為惡劣的地區,會給審計活動的開展增大難度,因此單純依靠人工操作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審計部門應積極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對審計目標進行精準化的定位。
比如利用3S 技術以及無人機航拍等可有效降低審計勘測與目標界定的難度。廣州市在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活動時,則利用eBee 專業測繪級無人機,對當地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進行了相對精準的審計,該技術以拍攝精度為2cm/像素和巡航速度為40-90km/h 的優勢,對難以實地考察的區域進行了界定和環境勘測,大大提高了審計效率。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的開展不應僅僅基于自身對審計數據的調查,利用此種方法進行自然資源資產的核算與清點,相關分析數據具有較大的失真性。
與此同時,應積極引進大數據平臺,拓寬審計數據收集的途徑,創新工作開展的思路,從而為收集到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提供保障。蘭州市審計機關在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時,即積極利用大數據管理平臺,對區域內土地、水資源、林業資源、草原覆蓋情況等數據進行了篩選與分析,實現了對審計數據的深度挖掘,從而有效提高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水平。
基層審計機關應根據當前生態環境發展形勢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自然資源資產評估體系,此體系的建立應本著生態環境治理和干部考核標準兩大原則而展開,將生態環境治理的各項指標、自然資產耗損的比例等與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進行緊密的聯系,從而使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明確自身權責,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標[2]。
綜上所述,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推動國家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可大幅促進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針對當前政策全面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基層審計機關應積極加強建設專門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人才隊伍,為審計工作的高校開展提供動力,同時加大技術投入明確審計對象,創新審計數據的獲取方式,并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資產評估體系與方法,從而使相關審計工作更加科學合理,推動國家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