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杰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戰略判斷,社會經濟已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而快遞業作為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發展質量、轉型效果都將給整體社會經濟帶來重要的影響。在新的形勢下,快遞業還存在諸多實際問題,需要高度重視。
20 世紀80 年代初期,中國郵政在國內和國際開通了快遞業務,至此,我國進入了快遞服務時代。80 年代后期改革開放的進程開始加速,經濟建設成效日益顯現,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受到了國外快遞的青睞,聯合包裹、洋基快遞、德邦物流、聯邦快遞等西方品牌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建立合資或者獨資公司,這些西方企業讓方興未艾的快遞市場活躍繁榮起來,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經驗。
2000 年以后,隨著電子商務的異軍突起,傳統的EMS 由于其難以適應價格偏高、服務網絡有限及運營體制不夠靈活,難以完全承擔特快專遞服務的全部業務,民營快遞企業乘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以宅急送、順豐速運、小紅馬、百世快遞及“四通一達”為代表的快遞企業迅速搶占市場,目前民營快遞企業占同城快遞市場份額的75%以上。
電商市場的繁榮促進了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近五年快遞量從37 億件增至401 億件,年人均達到30.1 件,增幅達到983.8%,快遞業收入從758 億元升至4957.1 億元,增幅達553.98%。目前我國全國性快遞企業多達數百家,地方性企業數不勝數,為了盡快地占領市場,滿足社會對快遞服務的需求,各快遞企業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招聘員工,據統計,截至2019 年底,我國快遞從業人員達到400 萬,2020 年底將達到500 萬,尤其是2016 年至2018 年,中國快遞員數量增長了50%,增長幅度邊際遞增效果明顯,但是暴力分揀、包裹遺失損壞、投遞延誤、錯誤投遞等投訴率居高不下。2019 年僅通過國家郵政局“12305”消費者申訴達253152件,申訴中涉及服務問題7608 件,占總申訴量的3.0%,涉及快遞服務問題的245544件,占總申訴量的97.0%,其中郵件延誤、投遞服務和郵件丟失短少分別占申訴總量的35.0%、26.7%和14.2%。
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若干意見》,我國今年(2020 年)日均服務量將達到2.7 億人次,國家郵政局發布的《快遞業“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指出快遞人次隊伍機構不合理,教育體系不建全,人才供應不足,素質不高等問題仍然突出,具有市場服務意識,具備物流業熟練的工作能力及熟悉郵政法律法規和快遞管理條例的高素質快遞人才嚴重不足,成了制約快遞行業升級換代的瓶頸。
1.高端人才缺乏
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 年底,快遞從業人員高職及以上占比不足30%,低于其他行業平均水平,我國開設有快遞專業的高職院校只有16 所,開設有快遞本科專業的高校只有北京郵電大學。巨大的產業規模成了拉動行業向前發展的主要動力,而不是人才驅動產業發展。
2.職業資格認證體系亟待規范
《快遞業務員國家職業標準》落后于行業發展,相關的考試認證體系應該規范化、標準化,持證上崗應該成為快遞行業的基本門檻。而現有快遞從業人員考取的證書種類繁多,不同地方、不同公司要求不一,證書的頒發機構也參差不齊。
3.快遞從業人員收入低壓力大
工作量大、時間長且休息不足快遞從業人員的常態。據統計,每天工作8-10 小時占46.85%,每天工作10-12 小時占33.69%,20%從業人員工作12 小時以上。70%末端攬投人員每天工作10 小時以上。一個普通快遞員一天平均行走15000 步以上,一年約行走3000 公里。東部從業者收入較高,中部次之,西部及東北最低。76%的從業人員月收入低于5000 元。月收入10000 元及以上占0.8%,且均屬于計件工資,收入高低與收派件量密切相關。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快遞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而目前我國快遞行業行政性交易成本高于其他行業水平,主要體現在準入審批難、稅負高、道路通行收費高、通行限制多、用地成本高等方面。稅費、通行費、用地成本等占快遞總成本的60%以上,較大程度地制約了我國快遞業健康良性發展。
2016 年國務院發布了降低實體企業經濟成本方案,提出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目標,從5 個角度進行了政策部署。而部分職能部門的“缺位”“錯位”“越位”造成了本不健全的快遞市場難以形成資源優化配置,成為快遞行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過高的根本原因。2020 年5 月中央和國務院共同發布了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提出要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資源的配置和對微觀經濟的干預。這位快遞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首要問題,國家應加快健全快遞行業法律法規,這是保障行業良性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維護市場主客體良性互動的基礎。尤其是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從業者正當權益保護、遞送物品財產保全、公共基礎設施保護、市場主客體責任及義務界定及市場準入等方面還有較大挖掘空間。由于近年快遞行業發展迅猛,各類不法行為層出不窮,強化政府監管,打擊不法行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我國快遞基礎設施建設與行業發展水平存在較大距離。主要表現為快遞基礎設施空間布局不均衡,東部建設較為完善,符合行業發展需求,中西部地區仍舊落后和分散,特別是信息技術應用廣度和深度不夠。同城快遞末端網絡缺失,缺乏配套裝卸作業場地,暴力分揀、馬路分揀現象依然存在,最后一公里問題錯綜復雜,要加強快遞基礎設施尤其是信息化設施設備規劃建設,科學規劃城市快遞網點建設布局,建設公共型城市配送中心,將末端網點納入城市公共服務設施。
快遞人才是保證服務質量的關鍵,應該探索建立健全快遞行業職稱改革制度,打通從業者專業技術晉升的通道,構建立體全面的快遞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從政策層面保障人才隊伍的建設。要充分利用好大中專院校在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選取試點院校開設符合行業發展的專業和方向,構建貼合實際的課程體系,培養行業需要的實用性人才。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扶植專業機構和有條件的企業承擔社會培訓責任。
我國快遞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對于從業者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需要做好頂層設計,與時俱進,緊貼市場,將互聯網技術、AI 技術、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運用于行業建設,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