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淑一 張艷華 黃玲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
河北是我國最有名的傳統文化大省,可將其比如為一條波瀾壯闊的文化長河,匯聚了河北當地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其傳統文化眾多,以曲藝文化為典型,主要包括木板大鼓、梨花大鼓、竹板書、保定老調以及泥玩具等,在當地被廣為流傳,有著強烈的河北氣息。河北傳統文化對外傳播資源豐富多樣,例如歷史典故文化、宗教寺廟文化、園林藝術文化、民俗風情文化及飲食文化等。河北歷史遺跡數不勝數,演繹過令人著迷的歷史故事,這些久遠離奇的故事正是國外游客最感興趣的地方;河北尤其承德有眾多的寺廟道觀,構成了河北風景文化的一大特征,給游客帶來了獨特的文化藝術感;避暑山莊皇家園林藝術,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的結合起來,體現出中國文化的獨特意味;河北飲食獨具特色,種類繁多,各民族所具有的不同的風俗與習慣,是國外游客重要的審美探奇內容,令人向往。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提供了更多對外傳播平臺,加快了對外傳播速度,同時也弘揚了傳統文化,有助于世界各國對河北地區傳統文化的了解,促進對外影響力的提升,更有利于河北省地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1]。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河北傳統文化不斷傳播,推動了河北省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河北傳統文化依然面臨著諸多發展現狀,其一是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力度遠遠不夠,并未達到一定的文化影響力,為此我們應發揚特色的傳統文化,并利用互聯網絡平臺,將其快速的傳播出去。其二,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利用互聯網能夠更加有效促進對外傳播,河北傳統文化既面臨著重大的機遇,也在對外傳播過程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目前受河北省經濟制度、文化背景以及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加之中西方文化層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導致該傳統文化對外傳播中出現諸多狀況,不利于文化的傳播發展[2]。其三,河北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策略仍然是傳統方式為主,易流于形式化。河北文化外宣機構不夠發達且缺乏數字外宣媒介,向國內外宣傳河北的國內外影視頻道、電臺不足,缺少國內外文化交流節目,缺乏多樣性國際化外宣平臺。河北傳統文化外宣傳播的國際化語言標識缺乏,全省的文化宣傳公共設施、交通、娛樂等方面缺乏國際化語言標識。
互聯網時代,為河北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提供了鍥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打造河北特色文化形象。目前,我國河北省欠缺設定文化形象,對其經濟產業發展極其不利。河北各個省市的傳統文化各具特色,將其特色文化進行網上包裝或線上推廣,以樹立更好的文化形象,勢必會推動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第二,做好保護河北傳統文化工作。隨著全球化,一些外來文化沖擊造成國內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忽視,據相關資料顯示,河北省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但是當地人了解本土傳統文化內容少之又少,基本停留在最淺顯的認知階段,很難真正懂得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因此,應加大對河北傳統文化的傳播以及保護力度。第三、對河北傳統文化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增強了河北地區對外傳播傳統文化,但是缺乏專業的文化傳承人,所以必須探究其對外傳播路徑,首先為河北傳統文化融入新鮮的血液,將其變成一種新生的傳播力量,與此同時還應利用多媒體效應實現傳統文化的快速傳播。河北傳統文化對外傳播過程中,既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利于創新文化價值,促進河北傳統的文化的發展[3]。
河北有著豐厚的傳統文化以及相關的旅游資源,為此可以應用這一優勢,利用互聯網平臺,挖掘河北傳統文化,協同發展旅游產業,以吸引各地的游客,進一步加強河北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進程,提高河北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影響力。
例如: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微信軟件的日益盛行,可以建立河北傳統文化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河北傳統文化的相關文章,同時宣傳河北地區旅游文化資源,并定期向不同的群體發送上述信息,既對外傳播的河北傳統文化,又帶動了河北旅游產業的發展[4]。
筆者翻閱相關資料可知:在河北當地,剪紙文化流傳一百年之久,始于清朝年間,一直流傳至今,被河北蔚縣人成為“窗花”,而且這種文化逐漸被應用于荷包、枕頭上,作為刺繡的花樣,后來剪紙以“色彩點染”為主,刻畫了一些人物以及花草魚蟲等各種形象。再如:河北省的清東陵、趙州橋、白洋淀、北戴河等文化遺址,都有傳統文化背景,根據這些文化素材,可以將其內容發布微信公眾號平臺,一方面宣傳河北窗花文化,另一方面吸引眾多的旅游者前來游覽觀光,進而協同發展旅游產業。
河北傳統文化對外傳播選用的文本翻譯還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要在收集河北傳統文化對外傳播中生態文化及旅游資源漢語推介宣傳語料基礎上,進行漢英語言對比和翻譯研究,建立河北傳統文化對外傳播漢英語資料文本數據庫。外傳語料庫在語言上必須具有規范性,適合目標所在國語言相關文化規范,形成適合的有效語言媒介,為河北傳統文化傳播提供英語語言保證,切實提高河北傳統文化對外傳播吸引力。
河北省大學有很多留學生,但是他們對河北傳統文化了解很少。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時代下最流行的多媒體軟件,將這些特色文化融入課堂教學,讓留學生在課堂中學習這些河北傳統文化,從而通過這些留學生將其傳播出去,以達到弘揚河北傳統文化的目的,將河北省傳統文化推向世界舞臺,逐步在全世界打響河北文化品牌[5]。
在互聯網時代下,書籍閱讀逐漸過度到電子書閱讀,但是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只有在書籍中才有跡可循,例如:曹雪芹的《紅樓夢》、徐光耀撰的《小兵張嘎》等書籍中都匯聚了大量的經典傳統文化和歷史典故,也凝聚著河北勞動人民豐富的智慧。河北省可以聯合其他省份,共同開展“誦讀河北”活動,允許河北傳統文化走向其他省份和地區,讓全國各地的學生接觸到其傳統文化,從中擴寬對外傳播路徑,培養更多對外傳播傳統文化的接班人[6]。
為了傳播河北傳統文化,首先要研究國內外受眾習慣,不能按照單一的習慣進行傳播,例如:中國人喜歡通過組建活動的形式傳播文化,而外國人則喜歡幽默的聊天方式進行傳播文化,這樣摸清傳播路子,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其次,運用互聯網時代的一些新技術手段,如: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以實現河北傳統文化內容共享,并輸出河北傳統文化內容,再通過沿線省市的網絡交流、不同地區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加強河北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7]。
網絡傳播是河北傳統文化對外傳播路徑的一種有效方式,這種傳播必須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首先應做好河北傳統文化對外傳播的創新意識準備工作,其次,在利用網絡平臺,創造一套完整的網絡產品產業鏈,既可以銷售河北當地的產品,也可以推廣河北傳統文化工作,同時做到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同時傳播傳統文化等服務工作。再次,在網絡傳播平臺建設中,要突出河北當地的傳統文化特色,選用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內容,同時創新推廣形式,按照文化資源不同進行針對性分類,例如:手工藝品、戲劇藝術以及雕塑藝術等,不同的分類對應的消費群體不同,為此制定的各項服務也不同,從中做好河北傳統文化品牌建設工作,促使其傳統文化對外傳播工作有序進行。
綜上所述,河北傳統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值得將其對外傳播,并將其發揚光大。本文重點分析互聯網時代河北傳統文化對外傳播路徑,主要包括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宣傳河北傳統文化,協同發展旅游產業、利用多媒體軟件,弘揚河北傳統文化,加快對外傳播速度、聯合其他省份,共同開展“誦讀河北”活動,擴寬對外傳播路徑、研究受眾習慣,運用新技術手段,加強其傳播效果、利用網絡傳播,促使河北傳統文化對外傳播工作有序進行等五個方面內容,打造我國傳統文化的知名度,為其經濟發展提供新的鍥機。